目的 比较Ⅰ期前后联合入路减压固定和Ⅰ期后入路减压固定治疗严重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0年6月分别采用Ⅰ期前后联合入路减压固定(联合入路组,23例)和Ⅰ期后入路减压固定(后入路组,21例)治疗的严重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35例,女9例;年龄19~57岁,平均36.6岁.致伤部位:L113例,L221例,L37例,L43例.按AO分型均为A3.3型.载荷分享评分(load sharing scoring system,LSS)7 ~9分,平均8.2分.脊髓神经损伤按Fra(n)ke1分级:A级4例,B级9例,C级17例,D级11例,E级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术中和术后输异体血量.根据影像学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最后随访时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恢复及椎管占位变化情况.随访过程中观察植骨融合和脊髓神经恢复情况.采用Deni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局部疼痛和工作状态恢复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及术中、术后异体输血量后入路组均优于联合入路组(P<0.05).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48个月,平均29.5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在术后Cobb角矫正、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椎管占位率恢复及最后随访时椎体前缘高度和椎管占位保持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椎弓根螺钉取出后,后入路组部分患者出现轻度矫正度丢失,而联合入路组患者保持良好.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植骨融合,其脊髓神经功能除术前A级患者外均获得较好的恢复.最后随访时Denis局部疼痛评分方面,后入路组优于联合入路组,而在工作状态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联合入路,后入路方法治疗严重腰椎爆裂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等优点,但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两种不同减压、固定方法治疗严重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摘 要】
:
目的 比较Ⅰ期前后联合入路减压固定和Ⅰ期后入路减压固定治疗严重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0年6月分别采用Ⅰ期前后联合入路减压固定(联合入路组,23例)和Ⅰ期后入路减压固定(后入路组,21例)治疗的严重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男35例,女9例;年龄19~57岁,平均36.6岁.致伤部位:L113例,L221例,L37例,L43例.按AO分型均为A3.3型.载荷分享评分(loa
【机 构】
:
314000嘉兴,武警部队骨科医学中心,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骨二科,济南军区71320部队干休所,314000嘉兴,武警部队骨科医学中心,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骨二科,314000嘉兴,武警部队骨科医学中心
【出 处】
:
中华创伤杂志
【发表日期】
:
2013年29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活性氧通常被认为是细胞呼吸链的毒性代谢产物,在组织创伤过程中由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1],可直接改变细胞内环境的稳定,包括细胞内Ca2浓度改变、能量缺失、谷胱甘肽被氧化、蛋白中巯基和脂质的氧化等,造成组织损伤,从而引发炎症[2].正常生理情况下,生物机体内活性氧的生成与清除处于平衡状态,高浓度的活性氧可直接改变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严重时可造成细胞凋亡,组织损伤。
期刊
为了巩固和提高我国创伤急救与多发伤救治、突发事件与灾难医学救援水平,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创伤救治体系,进行迅速、科学、法治、正确、规避医疗风险的创伤院前急救和后续治疗,减少伤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由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和南方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主办,广东省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协办,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承
期刊
骨折愈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修复过程,受到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最近的研究表明,骨组织能够对应力刺激产生良好的应答反馈,骨折处的力学环境能够引起局部骨细胞发生形变,改变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分泌,并且诱导成骨效应细胞的增殖、分化,对骨愈合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1].据此,笔者就近几年来关于轴向压应力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期刊
目的 观察数字化导向模板技术辅助置钉重建寰枢椎不稳的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28例可复性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层厚1 mm扫描后获得DICOM格式数据.获取数据经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后进行寰枢椎后路螺钉置钉理想钉道的计算机辅助规划,并建立与个体化基板组合形成导向模板.在激光快速成型机上制作导向模板,高温消毒后,应用于临床手术辅助置钉.术后根据颈
作为裸露于颅骨外部的外耳(耳廓),易受伤害.耳廓损伤后对人的面部容貌和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作为显微外科、整形外科和五官科医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方法,最大限度恢复其容貌,降低对患者的伤害.笔者2009年2月-2014年2月共收治耳廓不规则块状离断9例,均经再植治疗后全部成活,患者满意.现报告如下。
期刊
随着机动车的出现,高能量损伤越来越多见,胸腰椎骨折发生率明显增加,与脊柱其他部位骨折一样,胸腰椎骨折最常见于15 ~ 29岁的男性,约90%的脊柱骨折发生在T11~L1部位[1],高能量损伤破坏脊柱的前柱和中柱,甚至破坏后柱,导致进行性不稳、后凸畸形、下腰痛以及神经损伤.为防止严重后凸畸形或迟发型瘫痪等不良后果,常采用后路椎弓根定固定进行手术治疗[2].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往往需要广泛剥离肌组织,
期刊
科学"大家"的成长,多经历过漫长而艰苦的岁月,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所处的时代背景,对所从事专业的客观需求,相关领域的发展和互动,学术团队的素质和协同等.这些"大家"的学术成长史本身就是新中国科技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我国老科学家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中国科协牵头,联合国家教育部、科技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委),对300名80岁以上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进行采集、整理工作.
期刊
严重胸部创伤早期即可产生局部或全身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得不到有效控制极易引发急性肺损伤(ALI)、ARDS.NF-κB是多种炎症因子(如TNF-α、IL-1、IL-6)的调控基因,对炎症反应的扩大起着重要的作用[1].盐酸右美托咪定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镇静、镇痛药物,能有效降低血清TNF-α、IL-1β的表达[2,3],但其机制仍不明确.笔者以胸部撞击装置复制大鼠肺损伤模型,通过在体实验观察右美托咪定
期刊
目的 探讨早期两种止血方案对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抢救治疗9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期均进行损害控制性液体复苏后血压不稳定并伴有腹部膨隆.A组40例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行剖腹探查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B组50例自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行经髂内动脉栓塞介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24 h输
目的 分析心脏穿透伤(penetrating cardiac trauma,PCT)患者病理生理发展过程演变情况,探讨其分类救治对策. 方法 回顾性调查133例PCT患者的伤后病情及医疗干预措施等临床资料,分别按患者送达急诊室时的症状分型或病程分期,按症状类型分为亚临床型、心脏压塞型、失血性休克型、濒死型四组;按病程分期分为:亚临床期、临床期、濒死期三组.使用生存分析法考察各组患者伤后各个时相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