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脱虚向实”必须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来源 :金融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d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目前《证券法》修法还没有完成,我国资本市场制度上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还需要一步一步地去逐步解决,市场也还未走出“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的阶段。
  近期股市的走势,让一些动辄喊牛唱反弹的高调预测一再落空。与其说问题是出在技术分析方法的失灵,还不如说是对当前股市的“脱虚向实”缺乏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单纯的技术分析,是难以说清股市问题的。当下股市的问题,主要并不在于资金,而是制度层面的问题。否则,也就无法解释动用了数万亿资金的国家队目前竟然还浮亏了4000亿之巨。对于去年所发生的那场股灾,刘士余在第一次以证监会主席的身份答记者问时,就引用这样的俗语作了恰当的说明:山有多高,谷有多深;泡沫怎么吹起来的,就会怎么破灭。对于灾深痛巨的股市来说,拨乱反正的方向是什么?如果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脱虚向实”。如果说,此前的股市败就败在“脱实向虚”,那么,未来成功的希望应该也就在“脱虚向实”。
  对于前一阶段的股市异常波动,两任证监会主席都曾经指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资本市场不成熟是一个重要原因,包括不完备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不成熟的交易者、不适应的监管制度。不过,在笔者看来,所有的这一切,说到底也许不妨说也就是一个字,那就是“虚”。而这个“虚”字的最为突出也最为集中的表现,就是某些人所美其名曰的“改革牛”,骨子里则充其量无非也就是“杠杆牛”。借钱炒股之风的盛行,不仅使进入股市的杠杆资金规模快速膨胀,极大地推升了股价泡沫,更使得在股市下跌之时的杠杆资金平仓压力和股指期货之类做空工具,雪上加霜般地引发大盘整体的异常波动,也严重冲击市场的稳定,给广大中小投资者更是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新任证监会主席上任伊始,就再三强调要“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而首在监管,重在监管,严在监管,说穿了也就是顺应经济发展L型的大趋势,让正在表现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投机也越来越不得安宁的我国股市尽快“脱虚向实”。
  有的人把监管和改革对立起来,一谈监管为重就不分青红皂白地认为是对注册制改革的否定。这显然是不对的。新任证监会主席不仅一开始就开诚布公的声明,注册制是必须搞的,而且,同时又表示,怎么搞要好好研究。也就是说,他所主张的“注册制不会单兵突进”,既不是全盘否定注册制改革,也不是简单地延缓推行注册制改革的时间,而是要通过强有力而有效的监管,在对目前股市越来越严重的“脱实向虚”倾向进行拨乱反正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推行注册制改革。这和权威人士前期所提出的让股市、汇市、楼市的政策取向各自回归自己的功能定位的提法,是高度一致的。
  当前注册制在A股无法落地,一个重要的原因不仅在于市场的不成熟,更重要的是,在恨不得一个早上就让注册制在我国股市落地生根的所谓改革思路的指导下,不完备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场体系、不成熟的交易者、不适应的监管制度极大地为新自由主义的死灰复燃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提供了极佳的机会。事实上,新自由主义在我国资本市场不仅一开始就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迄今甚至可以说早已是由来已久。
  新自由主义披着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的外衣,对盲目崇拜西方式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的人们来说,产生无与伦比的和不言而喻的吸引力和诱惑力,是不奇怪的。新自由主义为了少数利益团体和利益中人的一己私利,在创造出无数千奇百怪的金融业务模式和衍生品工具,无所不用其极地巧取豪夺巨大的金融财富的同时,千方百计地将金融市场引入“脱实向虚”的歧途。由于资源配置和价值导向的严重错位,本应对实体经济在资金配置和资本运作方面提供更多实质性支持的市场,也由于越来越变本加厉的“脱实向虚”倾向而越来越多地分流着实体经济所需资金,越来越夸张地影响着社会资金投资实体产业意愿,并越来越严重地腐蚀了实业投资精神。风靡一时的加杠杆融资融券和场外配资,便堪称最为典型的一例。
  金融市场金融中介自我谋利与公众利益相悖的利益冲突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客观存在,资讯科技与衍生品越是高度发展,自由市场就更容易被操控,系统性风险也就越是更容易应运而生,无时不在地随心所欲地支配着市场的动向,动摇着市场的根基,影响着市场的稳定。金融市场的这些与众不同更不同于普通产业的特点,显然不仅不适合无节制的自由竞争,而非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坚持适度的管制以及适时的强化监管,才有可能得以较好地消除“脱实向虚”的新自由主义的消极影响,更好地发挥支持和促进实体经济的功能和作用。建立在对注册制改革怎么搞好研究基础上,以监管为当前首要任务,不仅并不是对注册制改革的否定,反而是对“脱实向虚”的拨乱反正,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对新自由主义的拨乱反正。
  由于目前《证券法》修法还没有完成,我国资本市场制度上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还需要一步一步地去逐步解决,市场也还未走出“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的阶段。这样一个非理性的弱式有效的市场,长远来说,当然只有走向注册制,才有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实现由非理性变理性,弱式有效为强式有效的根本性转变。不过,短期而言,操之过急推行注册制,不要说不可能与当下的市场现状没有一点冲突,弄得不好,甚至还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走向人们良好愿望的反面。这是以为以往的实践所证明了的。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有更充分的理由认为,只有通過在思想上更多地走出新自由主义阴影,制度上更好地逐步去杠杆去泡沫去伪市场化,行动上才有可能变“脱实向虚”为“脱虚向实”,使注册制在一个全然不同于现在的新的市场基础上得到更好地落实。也就是说,重改革离不开重监管,而重监管也不等于轻改革。总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根基和制度根基有多深,“脱虚向实”就会有多难。而“脱虚向实”的时间有多长,实施注册制改革也就不能不需要有更多一点的时间。这跟市场行情分析的“竖有多高,横有多长”,也是一个道理。对此,我们不能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其他文献
到2020年,力争实现较为完整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及应用的产业化体系,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砼汉字释义为“混凝土”,通俗地讲,超能性能砼即超高性能混凝土。超高性能混凝土为何物?它的超高性能体现在哪些方面?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产业前景又会怎样?  超高性能混凝土“横空出世”  今年1月8日,世界首座全预制拼装超高性能混凝土桥梁在湖南长沙竣工,该桥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是北辰三角洲横四路
据媒体报道,在上海的一些社区里、道路边、写字楼上,近来冒出不少从事投资理财业务的“资产管理”、“金融信息服务”公司的广告,抛出“3个月利率8%,最高能到16%,且随时可取”及“实力雄厚、政府补贴、国资系公司担保”等诱人信息,还有随之而来的无数电话及诱惑。   这些打着投资理财幌子的所谓“资产管理”、“金融信息服务”等公司,很多以自融为主要目的,其行为涉嫌非法集资,只是手段更加隐蔽和巧妙。据新华社记
“在经济新常态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脱媒趋势的演进,市场环境正在发生变化。消费金融业务因其具备‘弱经济周期’、‘抗脱媒’的优势,成为银行实现战略转型和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9月23日,在由和讯网举办的首届中国(深圳)消费金融峰会上,作为主讲嘉宾的平安银行副行长蔡丽凤在主题演讲“银行如何切入消费金融新蓝海”中如是说。  消费金融成新风口  “2016年将成为中国消费金融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软实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映证的是中国革命的曲折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从简单照搬到本土化转变的过程。红色文化不仅代表的是一批共产党人的观念集合,还象
董必武同志在长期领导我国法制建设工作期间,就法治文明方面阐述了一系列观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法治文明的前提,培养全民的法律意识是法治文明的基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