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现代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工艺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ssi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的重要技术组成,不仅关系着现代房屋建筑工程技术的进步,而且影响着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施工管理经验,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进行了分析,对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要点控制进行了探讨。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1隐蔽性。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衔接来看,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也是主体结构工程必须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存放完整的隐蔽验收资料的原因所在。
  1.2重要性。一定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由它所带来的损失,远比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大得多。不管是选择场地、勘察设计,还是施工质量问题,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地基失稳,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3 复杂性。中国幅员广阔,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例如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此外,溶岩地质主要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在其它地区也有所分布;同时,中国又是个多地震、高震级的国家,而地震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以及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提出了大量且复杂的技术难题。
  1.4 事故多发性。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施工方案不当而导致房裂屋倒,导致严重损失的实例时有发生,所造成工程建设中的恶性的巨额浪费确实惊人。
  1.5 困难性。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难度大是指它与建设工程其它部位事故处理相比而言,造成的原因是和它的地位与作用密切相关的:①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② 一旦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对它本身的处理,必然影响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尤其是对于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它承受了所有建设工程的全部荷载,再加上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2.现代化地基施工技术
  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对房屋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地基施工的特性,使得单一的地基施工技术已经适应不了房屋建筑新形势的发展,所以将多种地基施工技术相结合,是现代化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的必然趋势。房屋基础处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形式与功能要求、荷载大小和分布情况、相邻建筑基础情况、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以及地区抗震裂度等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基础形式。下面就几种地基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
  2.1 碎石桩法与强夯法相结合
  碎石法与强夯法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技术,首先,要做好填土层中碎石桩的处理,然后选好强夯点,借助重锤等把碎石桩打散填进地基基部,使其在地基上部形成密实的碎石与土混合的硬壳层,这样不仅使得地基中土壤紧密、排水性好,而且大大加强了房屋建筑地基的稳定性。
  2.2 加固土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相结合
  这种处理技术,就是用这两种桩所具有的胶结性与地基相结合。加固土桩地基处理技术能有效的预防地基基土的变形,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承载能力强的特点,又能因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嵌入而使加固土桩的侧线约束作用得到增强。这种方法不仅提高房屋建筑地基基土的抗性,又能防止地基基土被破坏的现象发生。
  2.3 普通碎石桩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相结合
  桩基法由于能够将承载力向下传递,从而提升桩基的承载性能,而被广发应用,但是在现代房屋建筑工程中,单一的桩已经难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需求。所以将普通碎石法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相结合的地基处理方法应用在地基施工处理中,利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来提供足够的承载力,而碎石桩则转向消除上部地层液化的想象,这两种方法的结合不仅能够提升桩基承载能力,而且能够有效的预防地层的液化,使地基沉降的速度减慢。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桩本身的浇灌能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如果混凝土的均匀性与密实性达不到要求,将大大降低地基的质量效果。
  2.4 IFCO 强制固结的地基处理技术
  IFCO 地基处理技术包含两大系统,一是加压系统,能够在改变渗水流向的同时确保其与重力方向一致;二是排水系统,能够极大的改变排水通道,使水道一排排纵向贯通沙强。IFCO 强制固结地基处理技术能够极大的提升地基的固结速度,缩短工期,而且还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5 粉煤灰吹填的地基处理技术
  该技术与 FICO 强制固结地基处理技术都是地基处理的最新方法,可以加速吹填土的固结,降低经济成本,缩短工期。具体的施工方法是将淤泥与粉煤灰均匀的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吹填,从而逐渐改善土壤的固结性质。
  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要点控制
  3.1 首先做好项目的质量策划工作,包括项目经理部的建立、施工所需资源的准备、以及《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核。
  3.2重视工程勘查的准确性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房屋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预防地基与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建筑物情况合理确定工程勘查目的和任务,勘查工作是设计的重要前提,决不能忽视不做,也不能随便做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
  3.3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型式和工地的土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设计人员应慎重对待工程勘查报告提供的地基承载力建议值,严格计算基础的实际土压力,若对勘查报告的建议值有怀疑,可以再做载荷试验验证。施工人员在天然地基上建造大中型工程时,应复核设计地基承载力的合理性。一旦发生地基产生较大的沉降或倾斜,必须立即停工,会同勘查、设计和使用单位共同研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地基和建筑物发生灾难性破坏。
  3.4施工参数的确定。由于各场地地基基础工程条件的差异性,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正式施工前都应进行试桩、试打工作,以确定有关施工参数、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3.5把握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关。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涉及的材料主要有水泥、钢筋、钢绞线、砂石等,要做到:①优选供货厂家,最好从厂家直接供货;②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③加强现场原材料的复试工作,以防现场错用或使用不合格材料。
  3.6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是保证施工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是设计人员对项目经理部人员交底,目的是让项目经理部人员熟悉领会施工图意图;其次是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交底,目的是让施工班组掌握如何按规定要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有哪些。技术交底要清楚易懂,必要时应附图,记录时要有责任人签字。
  4.结语
  作为现代房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注重房屋建筑地基施工的处理技术,对传统的地基处理技术加以改进,适应房屋建筑新形势的发展,在实际施工中,应该根据土质的实际情况、地基状况以及施工环境的具体要求,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提高施工质量,保证建筑安全可靠,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杨雪卿.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浅谈[J].科园月刊,2010
  [3]马胜伟.建筑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其他文献
“祝你生日快乐……”一个暖意融融的下午,漳州市老年大学中医养生班、保健按摩班充满了欢声笑语,原来是学员们正在为90岁高龄的恩师许太祝寿。作为学校年纪最大的教师,许太
期刊
任何侵略战争都是全人类的劫难。即使对侵略者本身也不例外,他们无不以喜剧开场,以悲剧告终。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这一历史的逻辑演绎得淋漓尽致
露天开采作为矿藏开采的一种主要方式其优点有很多,比如:投资见效快、生产效率高、开采成本低等,但是,露天开采对地质环境带来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比如由于作业都是在地表进
摘 要: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积极倡导实施教学改革,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阅读是学生获得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阅读在小学生学习生涯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小学生爱好阅读的兴趣,就成了当下语文老师急需关注的问题之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文章对新经济的内涵和特征、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和素质进行论述,提出了在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理念。 The i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事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这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尤其是在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推动下,高职专业的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本文
期刊
在塔中东部局部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中发现一期(第Ⅲ期)发强棕红色荧光的烃包裹体,在荧光特征、组分特征上都有其独特性,预示塔中东部成藏的独特性。将这3期对区域成藏
安全是煤炭企业的头等大事;安全是煤矿最大的效益;安全是煤矿工作永恒的主题。随着矿井的延深和采区条件的变化,水、火、瓦斯、煤尘、顶板、冲击地压等自然灾害并存。文章探
审计专业专任教师赴会计师事务所挂职锻炼,对审计专业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发现与会计师事务所的产教结合有利于教师“双师”素质养成,并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The audit 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