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以象成:宋朝“二舞”考论

来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as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初和岘、和(蠓)制定的“二舞”制度模仿唐代乐舞,以“六变”舞容再现北宋统一战争历程.北宋中期之后,复古主义盛行,元丰舞制以《大武》为标准,锐意恢复六代乐舞.由于象征功能不足,元丰舞制备受诟病,叶防《朝会二舞仪》缘此而作.通过变数、舞容、舞阵等方面的细腻刻画,叶防构造了一套富于表现力、象征义的乐舞系统,再现宋初战争、太祖受禅等历史场景.宋朝“二舞”完成了从模仿唐舞到复古之仪再到复古之义的转变.
其他文献
中国现代舞在20世纪80年代作为人的重新发现的舞蹈语言再次登上历史舞台,它冲击着中国舞蹈的传统观念并引发巨大争论,促进了舞蹈艺术观念的转型和变革,凸显中国当代舞蹈艺术
《韶》舞是舜时的一组图腾舞蹈,展现了以舜为首领的不同氏族部落间和平共处的太平图景.夏、商二代对之虽有加工,但基本保持了粗犷热烈的原貌.至周代,因礼乐文化的影响,《韶》
20世纪前期,上海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与新文化运动,使其舞蹈艺术形成新颖灵活、多元包容,并具有商业世俗性的独特艺术品格.从美学维度看,海派舞蹈在上海都市化进程中形成了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