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话年

来源 :今日中学生(初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春节,每一个时代的春节,也都烙印着自己的特色。
  在爆竹和锣鼓的欢声中,我们走进名家们笔下描绘的属于他们的春节,感受到的是上个世纪不同时代的春节,不同的社会情景和相同的文化情怀。
  
  冯骥才论过年——
  过年是人间生活的顶峰,也是每个孩子一年一度灿烂的梦。
  一切好吃好穿好玩好听的,都要放在过年。平时竭力勤俭的,这时也极尽所能。过年的日子,生活被理想化了。
  瓶子代表平安,金鱼表示富裕,瓜蔓表示延绵,桃子表示长寿,马蜂和猴表示封侯加官,鸡与菊花表示吉祥……生活中的一切形象,都用来图解理想。生活敷染了理想,顿时闪闪发光。
  
  1908年2月2日戊申正月初一
  冰心:童年的春节
  
  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还要越过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俗,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母亲系起围裙,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精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种香料煮的肉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了。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有表哥哥,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父亲从烟台市里买回一套吹打乐器,鼓、锣、箫、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大、最简单的“滴滴金”。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星。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我们家不供神佛——供桌上只有祖宗牌位、香、烛和祭品,这一桌酒菜就是我们新年的午餐——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到的红纸包着的压岁钱,大多是墨西哥“站人”银圆,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节目大多是“跑旱船”和“王大娘锯大缸”之类,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粉,鼓乐前导,后面簇拥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口,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结束了,我们就拿出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最先来到的自然是离我们最近的金钩寨的花会。
  
  1912年2月18日子年正月初一
  郭沫若:革命一年写春联
  
  年假回到乡里,回到峨眉山下大渡河畔的沙湾。沙湾有一种特殊的风气,便是家家的春联都要竞争编撰长句。街上将近有一二百户人家,而能够撰春联的却没有几个人,所以这一二百户的春联,大概便由几个人包办。在包办的工作中,我们家里的弟兄总是要占一两位的,在胞兄堂兄们出了远门之后,我便继承他们的下手了。
  这种工作在当时是很愉快的。别人把你请去编写春联,当成上宾一样看待,要留着你吃午饭,预享和乡里人过年用的腊味。
  那一年是革了命的一年,在平常用惯了“莺啼燕语”之外,又平添了无数新的材料。我当年怕总共编了二三十副长联。我所最得意的两副是:
  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语武陵人于今可改秦衣服
  铁马金戈回地轴,吟诗锦城客,此后休嗟蜀道难
  故国同春色归来,直观砚池溟渤笔昆仑,裁天样大旗横书
  汉字
  民权如海潮爆发,何难郡县欧非城美澳,把地球幅员竟入
  版图
  这就是我们当时一些少年人的心理。我现在把这陈腐的两副对联写出,并不是想拿他们来寿世。我把它们写在这儿,只想借来作为表示那种心理的根据。那时的少年人大多是一些国家主义者,他们有极浓重的民族情感,极葱茏的富国强兵的祈愿,而又有极幼稚的自我陶醉。他们以为把头上的豚尾一剪,把那原始的黄色大龙旗一换,把非汉族的清政府一推倒,中国便立即可成为“醒狮”,便把英、美、德、法、意、奥、日、俄等当时所谓的“八大强”,当成几个汤团,一口吞下。
  
  1914年1月26日甲寅年正月初一
  沈从文:湘西过年
  
  我生长的家乡是湘西边上一个居民不到一万户口的小县城,但是狮子龙灯焰火,半世纪前在湘西各县却极著名。逢年过节,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灯。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灯”,只是全城敲锣打鼓玩去,白天或大锣大鼓在桥头上表演戏水,或在八九张方桌上盘旋上下。晚上则在灯火下玩蚌壳精,用细乐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烧灯”,主要比赛转到另一方面,看谁家焰火出众超群。
  我照例凭顽童资格,和百十个大小顽童,追随队伍城厢内外各处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玩灯的不仅要凭力气,还得要勇敢。为表示英雄无畏,每当场坪中焰火上升时,白光直泻数丈,有的还大吼如雷,这些人却不管是“震天雷”还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阵,迎面奋勇向前。我们年纪小,还没资格参与这种剧烈活动,只能趁热闹在旁呐喊助威。有时自告奋勇帮忙,许可拿个松明火炬或背背鼓,已算运气不坏。因为始终能跟随队伍走.马不离群,直到天快发白,大家都烧得个焦头烂额,筋疲力尽。队伍中附随着老渔翁和蚌壳精的,蚌壳精多选十二三岁面目俊秀姣好男孩子充当,老渔翁白须白发也做得俨然,这时节都现了原形,狼狈可笑。乐队鼓笛也常有气无力板眼散乱地随意敲打着。有时为振作大伙精神,乐队中忽然又悠悠扬扬吹起“踹八板”来,狮子耳朵只那么摇动几下,老渔翁和蚌壳精即得应着鼓笛节奏,当街随意兜两个圈子,不到终曲照例就瘫下来,惹得大家好笑。
  最后集中到各会馆前点验家伙散场时,正街上江西人开的南货店、布店,福建人开的烟铺,已经放鞭炮烧开门纸迎财神,家住对河的年轻苗族女人,也挑着豆豉萝卜丝上街叫卖了。
  
  1935年2月4日乙亥年正月初一
  臧克家:年关
  
  你问我,年关的日子有多么紧?这顶好问你自家,问都会里和乡下的人。∥一张一张的红纸条封死了/一家一家商店的大门,“歇业”是一首血泪的长诗,不尽的悲痛要你去沉吟。∥希望在每个人的脚步上挣扎,转过了一千个圈,终归摔倒在地上!在乡村,柴门里的主人逃债远去,狗比猛虎抱住了要账的杆子。∥女人的单裤在狂风里打起了灯笼,无可奈何地跑东跑西, “人情薄似秋云”不是一句空话,金钱的颜色这时最发明。∥死里求生,人心挺上了险道,一柄菜刀把一个老实人变成了强盗。年关没有谁在把守,可是多少生命过不去这关口。
  
  1949年1月29日己丑年正月初一
  柏生:解放了
  
  1949年年初,古老的北平,在和平解放声中,满城荡漾着解放区的秧歌锣鼓的狂欢,北平城门上贴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约法八章”的新告示,成群的市民翘首围观,人们热烈奔走相告着解放军进城的喜讯……
  1949年1月31日,正是旧历大年初三,一大清早,人们就冒着严寒,来到街头张望,盼望着能够第一个看到英雄的解放军队伍。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仿佛也增添了几分庄严。人们朝解放军队伍要经过的西直门方向涌去。宣传车不停地在马路上播放着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的消息,那播音似乎也给古城的解放和新生增添了节日欢快的音响。
  看,来了,解放军来了!人群中呼啦啦一阵狂呼,欢迎的人群把纸糊的三角彩旗高高举起,摇动着,呼喊着。解放军真的从西直门进城了.城门岗哨已经换了佩带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的战士站岗了,平津铁路的职工开着卡车,电车厂的工人开着披红挂彩的电车最先赶过来迎接。学生的队伍像欢腾的海洋,唱起了欢庆胜利的歌声。狂欢的激情驱走了严寒。大学生们边跑边贴着欢迎的标语,他们自己的背上也用粉笔醒目地写着“自由”、 “解放”的口号。
  在暴风雨般的掌声、口号声、欢呼声中,成队的解放军战士被人群拥着迎进了临街的院落里。这里立刻变成了一个热烈的联欢会场。解放军战士席地而坐。学生情不自禁在英雄的战士面前表演起来,唱的,跳的好不热闹啊!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在欢乐的人群中,像活泼的小鸟一样,为解放军战士快乐地跳起了“青春舞”。年轻的男女学生们挥动着红红绿绿的彩绸,欢快地跳起了秧歌舞,我忘了手中的笔和采访本,动情地和欢乐的学生一起跳起了秧歌舞,哼起了那美妙的小调。
其他文献
我的工作间衣帽柜里有一根断裂的安全带挂绳,每天上工前换工作服,打开柜子第一眼就能看到它.看到它,我就会想起18年前那惊心动魄的一幕.rn那是“安全周”恢复为“安全月”的2
期刊
语文是小学教学工作中的主要学科之一,语文学科在小学课堂体系中的地位较为突出,所以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来说,本身其就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