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鼓励质疑,启发想象,将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交流,一种生活体验,也是一门情感艺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教学方式的变革成为了必然趋势。开创新的教学形式,已成为我们实现新课标规定目标的重要途径,只有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热情。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需要有兴趣,如果学生兴趣不高,兴味索然,心不在焉,毫无准备,还谈何创新?
相反,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很好地启发、引导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追根问底和想学习的那种跃跃欲试的欲望和冲动,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可以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一些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或一些新思路、新方法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一扇大门,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融入兴趣的新天地。
二、发散思维,给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上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展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三、鼓励质疑,启发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人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结构,能否具有创新能力,首先在于创新思维。鼓励质疑,启发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所以,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教师必须注意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即使有些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有这样一处描写:“……嘴角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一名学生对作者运用“微笑”一词很不满意,认为应改为“苦笑”,理由是大年夜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她会微笑吗?作者是不是用词不当?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勇于质疑的精神,并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矛盾处理解,加以适当点拨,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进一步。学生的思维源于教材而不拘于教材,其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展示。
爱因斯坦曾经断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我们说想象也是创新,一切创新都离不开想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重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教师要潜心寻找教材中的想象因素,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一课“赞叹不已”一词时,我先这样启发学生:许多来中国游览的外国人,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学生思维活跃,有个学生阴阳怪气地说:“你们中国人真伟大!”甚至有个学生竖起大拇指说:“京张铁路,OK!詹天佑,Very Good!”……之后,我又问学生,假如你也身临现场,你会说些什么?“詹天佑,你真了不起,你为我们中国争了光,我为您感到骄傲和自豪。”“詹天佑,我一定以你為榜样,好好学习,长大为国争光。”这样通过想象,学生不仅理解了“赞叹不已”的意思,也切身体会到了“詹天估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思想。
总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把创新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我们只有对语文教学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能焕发生机活力,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仁东初中;537012)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教育
语文教学是一种情感交流,一种生活体验,也是一门情感艺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教学方式的变革成为了必然趋势。开创新的教学形式,已成为我们实现新课标规定目标的重要途径,只有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热情。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孔子曾经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说,学习知识需要有兴趣,如果学生兴趣不高,兴味索然,心不在焉,毫无准备,还谈何创新?
相反,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很好地启发、引导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达到追根问底和想学习的那种跃跃欲试的欲望和冲动,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可以根据教学的目的和一些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或一些新思路、新方法来启迪学生的兴趣,为创新打开一扇大门,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融入兴趣的新天地。
二、发散思维,给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语文课本上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展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三、鼓励质疑,启发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人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多维的结构,能否具有创新能力,首先在于创新思维。鼓励质疑,启发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所以,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教师必须注意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即使有些问题已经超出本节课的内容。《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有这样一处描写:“……嘴角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一名学生对作者运用“微笑”一词很不满意,认为应改为“苦笑”,理由是大年夜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却冻死在街头,她会微笑吗?作者是不是用词不当?教师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勇于质疑的精神,并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矛盾处理解,加以适当点拨,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进一步。学生的思维源于教材而不拘于教材,其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展示。
爱因斯坦曾经断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因此,我们说想象也是创新,一切创新都离不开想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重视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教师要潜心寻找教材中的想象因素,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一课“赞叹不已”一词时,我先这样启发学生:许多来中国游览的外国人,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呢?学生思维活跃,有个学生阴阳怪气地说:“你们中国人真伟大!”甚至有个学生竖起大拇指说:“京张铁路,OK!詹天佑,Very Good!”……之后,我又问学生,假如你也身临现场,你会说些什么?“詹天佑,你真了不起,你为我们中国争了光,我为您感到骄傲和自豪。”“詹天佑,我一定以你為榜样,好好学习,长大为国争光。”这样通过想象,学生不仅理解了“赞叹不已”的意思,也切身体会到了“詹天估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思想。
总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把创新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我们只有对语文教学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能焕发生机活力,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仁东初中;537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