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谢张老师分享了欧欧的故事,感谢她这么细心地观察一个孩子,并如此悉心地关怀和支持她的成长。从话题现有的有限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欧欧在个性、社会性、语言、表演、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都发展得相当不错。如果现实中她的确没有其他方面发展的明显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特别担心呢?
首先,我们需要想想我们自己,是否在生命成长的某个阶段,也曾有过特别喜爱的任何事物,特别喜爱的娱乐游戏活动,特别喜爱的学科领域。当我们拥有特别的爱好、兴趣,有特别愿意经常反复投入的实践活动,是不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呢!如果我们在投入地享受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老师、领导,甚至朋友或什么周围的闲人,来对我们建议,你是不是需要多花一点时间在你尚不感兴趣的事情上,你是不是会感到不舒适,甚至可能会感到懊恼、愤怒?可是,过了一些时候,你的爱好会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你有新的兴趣、新的爱好、新的崇拜偶像……甚至你还有可能发现,你以前喜爱的事物并非那么值得人们为之疯狂……这些都应该是一个不断重新自主选择的自然过程。
假如,我们的自然选择总是遭到外界的干预,我们获得的经验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渐渐丧失自我选择的乐趣、意愿和动力。
其次,我们还需要经常反观一下我们为幼儿创设的各种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幼儿在其中快乐吗?他们投入吗?他们能自觉坚持比较长的时间吗?他们在其中有创造性的产出吗?他们的各个方面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迹象吗?如果我们经常认真考察、反思,查找出我们的环境和活动不是那么能够吸引、激励幼儿主动学习,那就又不是孩子的问题。
许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曾经风靡一时。其中有一种观点我认为是十分有用的,那就是“扬长补短”。
对“扬长补短”,我一直理解其含义并不是“我有了某种长处,我自己或其他人就会忽略不记我的短处”,而是充分利用我的长处,间接进行“迁移性”的学习,努力、巧妙地将我的短处弥补起来。
记得当时,中国许多幼儿园在践行多元智能理论的时候,比较偏重直接将不同智能分别独立转换成相应的专门课程;或采用直接接纳孩子的短处,认可孩子的短处,让孩子接纳和认可自己的短处,即“扬长避短”的教育方针。甚至动不动就毫无原则地对孩子说“你真棒”。我个人认为:这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事实上,真正能够有效并长远帮助孩子建立“追求自我完善意识”的做法,还应该是帮助孩子“扬长补短”。
比如,如果欧欧不喜欢数学,可以鼓励欧欧统计需要发放多少僵尸卡片才能够招募到更多的演员?通过发放调查表,来统计了解大家都更喜欢哪一种僵尸卡片?是不是可以创造不同级别的僵尸卡?比如通过统计参与演出的次数,把越是受欢迎的卡片定为级别越高的卡片,然后通过积累较低级别卡片去更换较高级别卡片。是不是还可以引导欧欧积累一些统计策略,来精细了解自己表演的场次、观众人数;通过分类和建立统计表格的方法,了解观众的意见或建议集中在哪些方面,以求不断自我改进等等。
如果欧欧不喜欢美术,可以鼓励欧欧在美术区建立一个《白雪公主》舞美工作站。通过鼓励大家为戏剧表演游戏设计制作服装、布景、道具、海报、请柬、门票、纪念品等美术作品,吸引更多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可以在美术区提供各种包含相关视觉形象的杂志、绘本、视频资料,以及各种相关材料、工具,并将教师设计指导的美术集体活动教学内容与区角中的这些自由美术探究创作活动相互衔接起来。接下来,引导欧欧和其他幼儿了解:如果大家能够围绕《白雪公主》这出戏剧进行美术创作工作,将设计制作出来的作品应用于戏剧表演游戏,这个游戏就更好玩,也更好看了!当然,教师还可以特别引导只喜欢演戏不喜欢美术的孩子,为自己喜欢的角色定制服饰(请求擅长美术设计制作的孩子帮助),并鼓励和指导他们尽量自己动脑、动手,以便能够制造让自己更加满意的服饰、道具和布景。
如果欧欧不喜欢社会交往活动,教师可以让其他幼儿假装是演员欧欧的家人去小剧场探班,或建议欧欧在演出间歇回家探望家人;或建议欧欧去医院看病或看望住院的生病家人或受伤的同事;或因为自己嗓子发炎、感冒发烧、排练受伤去医院求医;或因小剧场需要添置设备去银行交易;或上班途中遇到坏人坏事前往警察局报案……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欧欧:你是一个优秀的扮演坏王后的演员,你除了演好坏王后以外,还有其他生活的事情可以做得很好……
如果欧欧不喜欢去阅读区,教师可以在阅读区内准备各种不同版本的《白雪公主》故事,鼓励欧欧去对比阅读,了解关于坏王后的不同形体动作、语言和表情;如果欧欧不喜欢去建构区,教师可以引导大家去建构区为《白雪公主》搭建场景设计模型;如果欧欧不喜欢参与户外体育锻炼,教师可以设置户外综合性体能练习场景,设置坏王后追捕白雪公主的各种锻炼情境……
总之,由于所有活动都是从同一个故事主题生成出来的,平时可以反复围绕主题故事情境进行探究、创造、学习、游戏,在幼儿已经玩得高度熟练和完备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玩“演出”。实际经验已经证明,是能够比较长时间地不断激励幼儿主动投入的。而这样的模式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研究的“创意戏剧游戏课程”,也非常类似大家熟悉的综合主题课程。
另外,由于所有不同领域的活动都是围绕如何把坏王后的表演整体提升到更完善的水平,因此也更容易激励欧欧这样的孩子们去关注表演本身以外的更广阔的自我完善空间。
首先,我们需要想想我们自己,是否在生命成长的某个阶段,也曾有过特别喜爱的任何事物,特别喜爱的娱乐游戏活动,特别喜爱的学科领域。当我们拥有特别的爱好、兴趣,有特别愿意经常反复投入的实践活动,是不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呢!如果我们在投入地享受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老师、领导,甚至朋友或什么周围的闲人,来对我们建议,你是不是需要多花一点时间在你尚不感兴趣的事情上,你是不是会感到不舒适,甚至可能会感到懊恼、愤怒?可是,过了一些时候,你的爱好会自然而然地、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你有新的兴趣、新的爱好、新的崇拜偶像……甚至你还有可能发现,你以前喜爱的事物并非那么值得人们为之疯狂……这些都应该是一个不断重新自主选择的自然过程。
假如,我们的自然选择总是遭到外界的干预,我们获得的经验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渐渐丧失自我选择的乐趣、意愿和动力。
其次,我们还需要经常反观一下我们为幼儿创设的各种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幼儿在其中快乐吗?他们投入吗?他们能自觉坚持比较长的时间吗?他们在其中有创造性的产出吗?他们的各个方面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迹象吗?如果我们经常认真考察、反思,查找出我们的环境和活动不是那么能够吸引、激励幼儿主动学习,那就又不是孩子的问题。
许多年前,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曾经风靡一时。其中有一种观点我认为是十分有用的,那就是“扬长补短”。
对“扬长补短”,我一直理解其含义并不是“我有了某种长处,我自己或其他人就会忽略不记我的短处”,而是充分利用我的长处,间接进行“迁移性”的学习,努力、巧妙地将我的短处弥补起来。
记得当时,中国许多幼儿园在践行多元智能理论的时候,比较偏重直接将不同智能分别独立转换成相应的专门课程;或采用直接接纳孩子的短处,认可孩子的短处,让孩子接纳和认可自己的短处,即“扬长避短”的教育方针。甚至动不动就毫无原则地对孩子说“你真棒”。我个人认为:这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事实上,真正能够有效并长远帮助孩子建立“追求自我完善意识”的做法,还应该是帮助孩子“扬长补短”。
比如,如果欧欧不喜欢数学,可以鼓励欧欧统计需要发放多少僵尸卡片才能够招募到更多的演员?通过发放调查表,来统计了解大家都更喜欢哪一种僵尸卡片?是不是可以创造不同级别的僵尸卡?比如通过统计参与演出的次数,把越是受欢迎的卡片定为级别越高的卡片,然后通过积累较低级别卡片去更换较高级别卡片。是不是还可以引导欧欧积累一些统计策略,来精细了解自己表演的场次、观众人数;通过分类和建立统计表格的方法,了解观众的意见或建议集中在哪些方面,以求不断自我改进等等。
如果欧欧不喜欢美术,可以鼓励欧欧在美术区建立一个《白雪公主》舞美工作站。通过鼓励大家为戏剧表演游戏设计制作服装、布景、道具、海报、请柬、门票、纪念品等美术作品,吸引更多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可以在美术区提供各种包含相关视觉形象的杂志、绘本、视频资料,以及各种相关材料、工具,并将教师设计指导的美术集体活动教学内容与区角中的这些自由美术探究创作活动相互衔接起来。接下来,引导欧欧和其他幼儿了解:如果大家能够围绕《白雪公主》这出戏剧进行美术创作工作,将设计制作出来的作品应用于戏剧表演游戏,这个游戏就更好玩,也更好看了!当然,教师还可以特别引导只喜欢演戏不喜欢美术的孩子,为自己喜欢的角色定制服饰(请求擅长美术设计制作的孩子帮助),并鼓励和指导他们尽量自己动脑、动手,以便能够制造让自己更加满意的服饰、道具和布景。
如果欧欧不喜欢社会交往活动,教师可以让其他幼儿假装是演员欧欧的家人去小剧场探班,或建议欧欧在演出间歇回家探望家人;或建议欧欧去医院看病或看望住院的生病家人或受伤的同事;或因为自己嗓子发炎、感冒发烧、排练受伤去医院求医;或因小剧场需要添置设备去银行交易;或上班途中遇到坏人坏事前往警察局报案……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欧欧:你是一个优秀的扮演坏王后的演员,你除了演好坏王后以外,还有其他生活的事情可以做得很好……
如果欧欧不喜欢去阅读区,教师可以在阅读区内准备各种不同版本的《白雪公主》故事,鼓励欧欧去对比阅读,了解关于坏王后的不同形体动作、语言和表情;如果欧欧不喜欢去建构区,教师可以引导大家去建构区为《白雪公主》搭建场景设计模型;如果欧欧不喜欢参与户外体育锻炼,教师可以设置户外综合性体能练习场景,设置坏王后追捕白雪公主的各种锻炼情境……
总之,由于所有活动都是从同一个故事主题生成出来的,平时可以反复围绕主题故事情境进行探究、创造、学习、游戏,在幼儿已经玩得高度熟练和完备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玩“演出”。实际经验已经证明,是能够比较长时间地不断激励幼儿主动投入的。而这样的模式就是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研究的“创意戏剧游戏课程”,也非常类似大家熟悉的综合主题课程。
另外,由于所有不同领域的活动都是围绕如何把坏王后的表演整体提升到更完善的水平,因此也更容易激励欧欧这样的孩子们去关注表演本身以外的更广阔的自我完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