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响应面法的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推力特性优化

来源 :微特电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4553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圆筒型永磁直线电机推力和降低电机的推力波动,采用响应面法和遗传算法对电机进行优化设计.利用响应面法建立电机平均推力和推力波动的解析模型,建立目标函数.为了计算由响应面法得到的二阶解析模型的系数,应用有限元法,采用Box-Behnken法对几何设计变量进行了数值实验.利用遗传算法作为搜索工具,对电机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电机性能和减小永磁材料的成本.有限元仿真结果表明,与原始电机相比,优化后的电机平均推力提升了18.67%,推力波动降低了73.20%,用磁量减少了22.67%.
其他文献
针对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量子传感器中微波天线体积大、无法与金刚石紧密接触造成天线与金刚石位置不固定、引起传感器灵敏度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将微波天线集成到金刚石NV色心的一体化方法.采用导电性更强的金薄膜作为天线材料,通过高频结构模拟器(HFSS)仿真软件确定天线尺寸.利用微纳加工工艺和磁控溅射技术在金刚石NV色心表面制作了微波天线,实现了金刚石一体化微波天线.对金刚石一体化微波天线的仿真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与传统微波天线相比,设计的天线体积缩小约50%,激发荧光效率和磁场灵敏度分别提升了约20倍和
为了减小正交耦合误差对硅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陀螺仪性能的影响,提高陀螺仪零偏精度,对MEMS陀螺仪正交耦合补偿技术进行研究.建立MEMS陀螺仪动力学模型,分析正交耦合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各类正交耦合补偿机理.设计了一款可实现静电刚度补偿的MEMS陀螺仪,并利用绝缘体上硅(SOI)工艺进行制备.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陀螺仪静电刚度正交耦合闭环补偿,并对陀螺仪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MEMS陀螺仪经过静电刚度正交耦合补偿后,角度随机游走由0.023°/√h变为0.06°/√h,零偏不稳定性
以纳米压印技术为基础制备了具有纳米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膜.将纳米结构中间聚合物模板(IPS)薄膜覆盖在有PDMS溶液的玻璃基板上,真空加热后在玻璃基板上得到PDMS网格结构薄膜.这种方式得到的网格结构形状保持较好且厚度均匀无气泡,IPS薄膜不仅可以反复使用以减少Si母版的材料损耗,还可以缩短网格结构的制备时间.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表明网格结构在可视角度下不存在角度依赖性.最后,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对有无PDMS纳米结构的基板性能进行模拟,结合实验结果分析有无网格纳米结构对基板性能
采用水热法成功合成了CaMoO4/氧化石墨烯(GO)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材料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研究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结果 表明,CaMoO4/GO电极在电流密度0.5 A/g时比电容高达571.82 F/g,并且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次循环后的比电容保持率仍为84%.为了测试电极材料的实际应用效果,全固态超级电容器(ASC)分别使用CaMoO4/GO和活性炭(AC)作为正极和负极进行组装.组装的ASC在功率密度1710.3W/kg下显示出25.18W·h·kg-1的能量密度,
随着纳米技术和加工工艺的发展,纳米发电机被提出用于将自然界中微弱低频振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进而为小型传感系统长续航工作提供可能.基于摩擦纳米发电机和压电纳米发电机的电荷积累与转移规律,设计了拱形结构并构建了摩擦-压电复合式能量采集器,将两种力-电转换模式有效整合,并突破了以往能量采集器只能收集垂直方向机械能的限制.搭建了测试系统,研究了能量采集器的输出性能.摩擦单元经过整流后的输出开路电压和输出短路电流分别可达60 V和1.25 μA,压电单元经过整流后的输出开路电压和输出短路电流分别为约10 V和约0.
通过有限元比较分析了不同分布式绕组结构对表贴式永磁电机性能的影响.依据对称三相分布式绕组的构成原则,总结了采用该绕组的电机在极槽配合方面需要满足的约束条件.在满足极槽配合约束的电机中选择了4台电机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具有不同分布式绕组结构的电机进行了电磁性能比较,包括气隙磁场、空载性能、负载性能、效率性能以及其它相关性能.根据理论与有限元分析结果总结出不同分布式绕组所具有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结合需求来选择最为合适的绕组结构.
采用原子层沉积(ALD)工艺在硅衬底上生长了35 nm以下不同厚度的超薄氮化铝(AlN)晶态薄膜.利用椭圆偏振光谱法在波长275~900 nm内测量并拟合薄膜的厚度及折射率和消光系数等光学参数.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AlN晶粒尺寸随生长循环次数的变化,计算得到薄膜表面粗糙度并用于辅助椭偏模型拟合.针对ALD工艺特点建立合适的椭偏模型,可获得AlN超薄膜的生长速率为0.0535 nm/cycle,AlN超薄膜的折射率随着生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并逐渐趋于稳定,薄膜厚度为6.88 nm时,其折射率为
针对碳纳米管(CNT)微热量检测不易的问题,采用了一种基于微悬臂梁传感器的CNT微热量检测系统进行检测.通过光杠杆检测法测量微悬臂梁弯曲量,从而实现微悬臂梁对CNT的微热量检测,研究了CNT光热转换散发热量对微悬臂梁挠度的影响.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CNT薄膜温度变化与相应微悬臂梁偏移量关系.结果 显示,温度变化与微悬臂梁偏移量呈线性关系,与理论分析符合,且面积约0.07 mm2的样品薄膜拟合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32.通过对温度检测的重复性实验,验证了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将温度测量值与实验系统的拟合
针对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运行时存在振动噪声问题,采用逐层优化的方法抑制电机振动噪声.以一台1.5 kW的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电磁振动进行研究,推导了电机径向电磁力解析式,分析了各种磁场相互作用产生径向电磁力的阶数和频率;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定子槽口进行结构设计,削弱幅值较大的径向电磁力,对电机转子开辅助槽设计,进一步抑制电磁振动.对比优化前后的电磁振动特性,通过对电机定子槽口、转子辅助槽逐层优化,电机的平均转矩小幅度提高,优化后振动加速度最大值下降55.7%,等辐射声功率级降低14.2%.结果表明,该方法
针对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用轮毂电机的高转矩密度及强散热需求,开发了一款轮毂电机.阐述了该轮毂电机的电磁设计方案,通过有限元建模与仿真,得到了空载及负载工况下电机性能参数.进行了机械结构设计及散热分析,提出了一种强制散热方法,有效降低电机温升.研制样机并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轮毂电机性能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满足设计要求,具备转矩密度高、散热性能好的特点,验证了该设计方案正确性和方法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