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资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资源一般是指在课内外表现出的,可被教师利用的,有利于教学的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活生生的人,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家庭背景、学习上的个体差异等都是我们教学中的资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学生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引导学生,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标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有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学生生活
  新课标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学生在与人相处中,获得的交际能力;在大自然中,捕捉到的神奇和奥秘;参加社会实践,得到的经验和启示……这一切都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交流、学习。在教学《赶海》这篇课文时,我问:谁见过大海?一个同学说暑假去过,他描述了所见到的景色:海水碧蓝碧蓝的,在夕阳的余晖下,波光粼粼。海鸟在海面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傍晚的时候,海滩上人山人海,有的在游泳。有的躺在沙滩上,有的捡贝壳……我在一个有水的地方。抓海鱼。大海真是太美了,真的舍不得离开。他的发言激发了全班学生对赶海的兴趣,学生的热情高涨。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得好:“孩子们所拥有的潜力比目前的教育机制所能启发他们的多得多。你必须要从旁协助他们。”相信学生,学生的“已知”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这一教育资源,这样将会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
  
  2、儿童读物
  新课标规定: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我们在教学基本内容外,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读书会。
  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对于书籍的选择也不同。有的学生喜欢文学作品,有的学生爱好名人传记。有的学生偏爱儿童文学……在教学中,让他们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一起欣赏,或者介绍所读的书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这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阅读量。
  (2)自由论坛。
  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大家对同一篇文章进行交流。例如:阅读了《草房子》这部作品后,让学生评价自己喜欢的人物。有的喜欢活泼调皮的桑桑,有的喜欢经受生活磨难、变得坚强的杜小康,有的喜欢文静秀气的纸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交流中,能够博采众长。扩大了阅读面,培养了阅读兴趣。
  
  二、师生互动,抓住课堂问题
  
  1、抓住学生的质疑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锻炼了思维。在教学《九色鹿》时,一位学生质疑:九色鹿听到国王带人来提它时,它傻啊?不跑干吗?等死啊?就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讨论:九色鹿傻吗?学生在争辩中对九色鹿的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更加憎恨。同时通过朗读“国王被缠得没有办法”,说明了国王还是良心未泯的。学生在发现真知的过程中,思想也得到了升华。
  
  2、抓住学生课堂中的错误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真实的课堂会因为错误而充满活力。
  (1)学生回答中的错误。
  在教学《第八次》时,学生朗读“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将“几乎”这个词语读漏了。我立即将这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能不能不要“几乎”?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明白布鲁斯王子一连打了七次仗,都失败了,王子本人也受了伤;他感到获胜没有多大的把握。但他并没有完全失去信心,从而体会到布鲁斯王子坚持不懈的精神。抓住学生课堂上这一小小的错误,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
  (2)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这样才能发现学生中一些不容易被发现的资源。在学生写“夜幕初垂”这个词语时,我发现有许多学生都将“初”字的“衤”写成了“礻”字旁。根据学生这个错误资源,我向学生讲解“初”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初,始也。会意字。从刀衣,裁衣之始也。”裁衣时候用刀就是做衣服的开始。学生理解了这个字的来源,以后再也没有将这个字写错过。
  要利用学生资源,我们就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动态,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要善于抓住机会,让学生的各类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抓住学生有价值的问题
  普多塔戈说过:“人脑不是一个可灌输的容器,而是一把可以燃烧的火把。”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孩子畅所欲言,说心中之所想。如教学《狼和鹿》的时候,学生提出:“功臣”和“祸首”为什么要加引号?这个问题抓住了课文的关键,学生议论纷纷。学生的情感、个性、思维、人格在对话交流中得以呈现、张扬。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产生问题的过程,也正是他们在积极思考、头脑被点燃的过程。这是学生思维和情感共生的结果。
  
  三、加强学生评价,再生学生资源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堂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而。在实施评价时,我觉得不仅要注意教师的评价,更应该注意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例如:学生刚朗读完“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这个句子,一个学生就举手说:“读得不好,我觉得应该是又惊又喜的感觉。”我说:“请你来读读。”这位学生将“嘿”读得又轻又高,将小作者抓住小海星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方面加强了学生评价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生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我们一节课的好坏,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一节课留最后几分钟听听孩子们怎么评价这节课,可以促进我们课堂教学的提高,可以促进我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让孩子也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人,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学生的知识、经验、智慧是教学活动的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人为本,巧妙地利用学生资源进行教学,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面对别人的称赞,她总是淡淡地说:“我只是在尽一个儿媳妇、妻子、母亲的责任,我做的还远远不够。”知道她的人都说:“她是婆婆的好儿媳、是丈夫的好妻子、是孩子的好母亲,在工作上积极上进的好干部,她在用自己的行动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001年2月,已经有正式工作的马辉萍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带着自己纯真的梦想与追求走进了这个家庭。15年来,她默默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当时他的爱人是一名中学
我去法国讲学,返回北京时,赶上北京下了大雪,机场关闭,中国的飞机没有按时抵达巴黎,我就在巴黎的戴高乐机场等候了三天两夜。在机场宾馆中,我与一位过去认识、多年未见的熟人相遇。他是西方某国医学院睡眠研究所的教授,他所在的研究所世界上最好的研究睡眠的医学研究所之一。他和我一样,在“文革”后恢复高考时考上了大学,1980年出国——大学还没读完就走了。当时他才20岁,被老专家称为“小天才”。到我们这次邂逅相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合格公民的起点。做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课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努力形成一校一品的德育特色,让德育工作在新时期产生社会效益,成为现代教育跨越发展的重要推手。  一、从细微处着想,寻找新时期德育
糟糠之妻不肯离  太宗赐给兵部长官任瑰两个绝色美女,任瑰的夫人不乐意了,在家里虐待两位美女,把她们的头发拔了个精光。太宗听说后,派人送了一壶酒来,对任夫人说:“这是毒酒。任瑰堂堂三品官,娶妾是符合规定的。你今后好好对待这两位,就不用喝;要是敢说不,就马上喝了它。”任夫人一拜,说:“我和任瑰是结发夫妻,以前他无官无职,我们互相鼓励才有了今天的荣华富贵。他如果移情别恋别的女人,我还不如死了!”说完喝了
今天我从幼儿园园长文化的职业视角谈谈园所的特色品牌以及园所的文化发展问题。换句话说,今天我想从文化的战略上来谈一下幼儿园的战略应该怎么设立。教育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儿童时代的教育,涉及未来一代人的培养。这不是人们满意不满意的问题,而是涉及一个人的兴趣、个性及性情开发,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竞争力。温总理在幼儿园调研时指出,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学前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而影响孩子一生重要的因素
香包(古名香囊,又叫荷包),是甘肅陇东地区节日的必备品,作为端午节古老的民俗物品,寄托了该地劳动人民一种避邪、消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庆阳香包也因此闻名遐迩。  庆阳香包绣制是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术。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造型五花八门、千姿百态,既是庆阳妇女世世代代对原始、传统手工技能的
一对卖馄饨的夫妻,一天当中,只有在中午这段时间可以休息一会儿——我们这个地方的人不习惯中午吃馄饨,所以他们中午不出摊。  那天我起了个大早,来买馄饨时顾客不多。女人对我说:“我们每天中午都要陪女儿写作业,对我们一家人来说,那一小时是最幸福的!我们俩不用忙着准备出摊的东西,屋子里没了叮叮当当的响声,特别安静。女儿在饭桌前写作业,我和她爸爸坐在她旁边看着她。女儿说最喜欢我们这么陪着她。有太阳的时候,阳
【摘要】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语文老师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和谐师生关系,组织学生交流,树立心理榜样三个维度,谈一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帮助广大语文老师能够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  【关键词】和谐关系;组织交流;树立榜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现在的学生或多或少地都有一些心理问题,这与老师
课文解读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给树苗浇水的事情,介绍了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由此说明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写作方法上特点鲜明:通过描写大自然中桃花心木这种植物的特点,抒发作者的真挚情感。表明积极的人生态度、高远的生活志向和独特的价值取向。饱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设计思路    “文以载道。”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停课不停学”要求,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问题”与学生知识习得方式结合起来,提出利用“问题 ”多样化教学方式来引领学生居家学习。通过问题创生,分类施策,提出基于“问题”解决的主题拓展型、实践探究型、引导支持型等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空中课堂”由單向传递的学习方式转为多向、多项交换的学习方式。  一、聚焦中心问题,进行主题拓展型教学  有价值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