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原甲藻在氮、磷限制胁迫下的补偿生长

来源 :中国水产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t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最重要的甲藻赤潮生物种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Lu)为研究材料,观察其对氮、磷营养限制胁迫的耐受程度以及恢复营养条件下补偿生长的情况。研究实验分营养限制和恢复营养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均设置对照组、贫营养组、限氮组、限磷组和限氮限磷组。研究结果显示,在氮、磷营养限制胁迫下,东海原甲藻生长受到抑制,其中磷限制对藻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小,氮磷共同限制的抑制作用最大。限磷组最大细胞密度为78×104 cell·m L–1,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
其他文献
钝齿短浆蟹(Thalamita crenata)淋巴液可以中和麻痹性贝毒(PSP)的毒性,这个信息为PSP的降毒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但是淋巴液处理方法是否对其毒性中和效果有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
根据2003―2011年主渔汛期间中国鱿钓船队在西南大西洋的鱿钓生产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海表温度(SST)、海面高度(SSH)和叶绿素 a 浓度(CHL-a)数据,匹配组织成不同时空尺度和环境
采用人工授精方法, 获得3批次鸭绿江水系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 Pallas)受精卵, 对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和描述, 研究饥饿对初孵仔鱼的生长、形态和行为的影响, 确定不可逆点
以雌核发育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对象,根据Gen Bank收录的牙鲆生长激素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D29737)设计9对引物,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对50尾雌核发育牙鲆生长激素基
从同一遗传背景、同环境下培养的1龄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中,分别选择大个体50只、小个体30只,分别组成大小2组海胆,两组之间壳径、壳高2个指标均存在显
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每隔2个月对荣成俚岛人工鱼礁区投放3年后的2种人工鱼礁及自然礁石上附着的大型藻类进行潜水采样调查,分析藻类群落演替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
定量分析了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在虾夷扇贝(Pactinopecten yessoensis)中的累积及其组织分布,以及扇贝血淋巴中2种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变化。采用接触染毒法,将扇贝浸泡
以暴露于β-萘黄酮(beta-Naphthoflavone,β-NF)中的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为研究对象,采用SMARTTM(Switching Mechanism At 5' end of RNA Transcript)技术,成功构建了剑尾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