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真与经验
天真和经验好像是水火不相容的东西。我们常以为只有什么经验也没有的小孩子才拥有天真,他那位饱经沧桑的爸爸是得到经验,而失掉天真了。可是,天真和经验实在没有这样不共戴天。
我觉得小孩子的天真是靠不住的,好像是很脆的东西,经不起现实的接触。并且当他们发现人情的险诈和世路的崎岖时,他们会非常震惊,因此神经过敏地以为世上除开计较得失利害外没有别的东西,柔嫩的心或者就这么麻木下去,变成个所谓值得父兄赞美的少年老成人了。他们从前的天真是出于无知,不值得去赞美的,更不值得我们歆羡。
至于那班已坠世网的人们的天真就大不同了。他们阅尽人间的纷扰,经过许多得失哀乐,因为看穿了鸡虫得失的无谓,又知道在太阳底下是难逢笑口的,所以肯将一切利害的观念丢开,任口说去,任性做去,任情去欣赏自然界的快乐。他们以为这样痛快地活着才是值得的。他们把心机看做是无谓的虚耗。他们的天真可说是被经验锻炼过了,仿佛在八卦炉里蹲过,练成了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人世的波涛再也不能将他们的天真卷去,他们真是“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这种悠然的心境既然成为习惯,习惯又成天然,所以他们的天真也是浑然一气,没有刀笔的痕迹。这个建在理智上的天真,绝非无知的天真可以比拟的,从无知的天真走到这个超然物外的天真,这就全靠个人的生活艺术了。
(据《梁遇春散文全编》)
不穷的理由
一个不甘心自己命运的年轻乞丐,总想有一天能够发达起来。可好几年过去了,他还是穷困潦倒。最后,他心灰意冷,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一位未卜先知的智者身上。于是,他带上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笔钱,找到了那位智者。
“尊敬的先生,请你指点一下吧!我十余年后会不会还像现在这样穷?”智者稍稍抬头看了一眼乞丐,说:“年轻人,我说出来你不要不高兴,十年之后,你还是像现在这么穷。”乞丐听了非常难过,于是掏出一些钱递给他,恳求智者:“老先生,你再看看我20年后有没有希望?”智者有些感动了,认真地看了看他,说:“你20年后还会这么穷。”乞丐感到更伤心了。最后,他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跪在智者面前十分虔诚地说:“老先生,我就靠你了,你再给我指点一下吧,我30年后会怎么样呢?”无可奈何的智者只好又看了看乞丐,很同情地说:“你30年后不穷了。”年轻人为之一振,高兴地从地上蹦起来,“哇!我终于有希望了。那么,尊敬的大师,再请问一下,到那时我能有多少钱呢?”“年轻人,你30年后不穷了,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智者拍了拍年轻乞丐的肩膀飘然而去。
多么有深意的话啊!其实,人生就是一种习惯,勤奋是一种习惯,懒惰也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富裕是一种习惯,贫穷也是一种习惯……关键是,当你已经习惯于一种角色时,还会有更高的追求吗?
人在何时最清醒
人在倒霉时最清醒。胜利时容易冲昏头脑,也是人之常情。拿破仑在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时,骑在马上狂妄的大叫:“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而兵败滑铁卢流放到荒岛上后,他万念俱灰,痛不欲生。思前想后,他的头脑终于清醒了,深刻反思说:“好长时间没和士兵一起喝汤了。”
贪官在东窗事发时最清醒。大肆贪污受贿的贪官,最后东窗事发,或锒铛入狱,或绑赴刑场,这才幡然醒悟:“钱不能把人送入天堂,却能把人送进地狱。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股民在炒股失败时最清醒。虽然所有股市都醒目地写着:“入市要谨慎,股市有风险。”可牛市时,人人发财,个个疯狂,没几个人头脑清醒。直到熊市来临,股市大跌,股票被套牢后,他们才真正相信股市有风险,才知道股市能发财赚钱到手软,也能套牢赔个精光;才明白做人不能太贪,见好就收,适可而止,这也是人生大智慧。
大病降临时最清醒。人在身体健康时,往往忙着争名夺利,争权夺势,打得你死我活,势不两立。一旦大病降临,患上绝症,这才清醒,相对于身体与生命,其他都是身外之物。人要是没有健康,其他都是空的,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退休赋闲时最清醒。退休老人,离开了工作岗位,没有了利益牵扯,平心静气,闲云野鹤,便不再愤世嫉俗,不再追名逐利,就能以坦荡的胸怀看待往日的鸡虫得失,争争吵吵。尤其是那些曾经身居高位的官员,离职后,与普通百姓平起平坐了,对群众疾苦感同身受了,于是对自己在位时的得失、官场的弊端、一些官员的虚伪,有了格外深刻的认识。如果再让他当一次官,相信一定能当个不糊涂的好官。
(据《检察日报》)
天真和经验好像是水火不相容的东西。我们常以为只有什么经验也没有的小孩子才拥有天真,他那位饱经沧桑的爸爸是得到经验,而失掉天真了。可是,天真和经验实在没有这样不共戴天。
我觉得小孩子的天真是靠不住的,好像是很脆的东西,经不起现实的接触。并且当他们发现人情的险诈和世路的崎岖时,他们会非常震惊,因此神经过敏地以为世上除开计较得失利害外没有别的东西,柔嫩的心或者就这么麻木下去,变成个所谓值得父兄赞美的少年老成人了。他们从前的天真是出于无知,不值得去赞美的,更不值得我们歆羡。
至于那班已坠世网的人们的天真就大不同了。他们阅尽人间的纷扰,经过许多得失哀乐,因为看穿了鸡虫得失的无谓,又知道在太阳底下是难逢笑口的,所以肯将一切利害的观念丢开,任口说去,任性做去,任情去欣赏自然界的快乐。他们以为这样痛快地活着才是值得的。他们把心机看做是无谓的虚耗。他们的天真可说是被经验锻炼过了,仿佛在八卦炉里蹲过,练成了火眼金睛的孙悟空。人世的波涛再也不能将他们的天真卷去,他们真是“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这种悠然的心境既然成为习惯,习惯又成天然,所以他们的天真也是浑然一气,没有刀笔的痕迹。这个建在理智上的天真,绝非无知的天真可以比拟的,从无知的天真走到这个超然物外的天真,这就全靠个人的生活艺术了。
(据《梁遇春散文全编》)
不穷的理由
一个不甘心自己命运的年轻乞丐,总想有一天能够发达起来。可好几年过去了,他还是穷困潦倒。最后,他心灰意冷,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一位未卜先知的智者身上。于是,他带上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下的一笔钱,找到了那位智者。
“尊敬的先生,请你指点一下吧!我十余年后会不会还像现在这样穷?”智者稍稍抬头看了一眼乞丐,说:“年轻人,我说出来你不要不高兴,十年之后,你还是像现在这么穷。”乞丐听了非常难过,于是掏出一些钱递给他,恳求智者:“老先生,你再看看我20年后有没有希望?”智者有些感动了,认真地看了看他,说:“你20年后还会这么穷。”乞丐感到更伤心了。最后,他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跪在智者面前十分虔诚地说:“老先生,我就靠你了,你再给我指点一下吧,我30年后会怎么样呢?”无可奈何的智者只好又看了看乞丐,很同情地说:“你30年后不穷了。”年轻人为之一振,高兴地从地上蹦起来,“哇!我终于有希望了。那么,尊敬的大师,再请问一下,到那时我能有多少钱呢?”“年轻人,你30年后不穷了,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智者拍了拍年轻乞丐的肩膀飘然而去。
多么有深意的话啊!其实,人生就是一种习惯,勤奋是一种习惯,懒惰也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习惯,失败也是一种习惯;富裕是一种习惯,贫穷也是一种习惯……关键是,当你已经习惯于一种角色时,还会有更高的追求吗?
人在何时最清醒
人在倒霉时最清醒。胜利时容易冲昏头脑,也是人之常情。拿破仑在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时,骑在马上狂妄的大叫:“我比阿尔卑斯山还高!”而兵败滑铁卢流放到荒岛上后,他万念俱灰,痛不欲生。思前想后,他的头脑终于清醒了,深刻反思说:“好长时间没和士兵一起喝汤了。”
贪官在东窗事发时最清醒。大肆贪污受贿的贪官,最后东窗事发,或锒铛入狱,或绑赴刑场,这才幡然醒悟:“钱不能把人送入天堂,却能把人送进地狱。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股民在炒股失败时最清醒。虽然所有股市都醒目地写着:“入市要谨慎,股市有风险。”可牛市时,人人发财,个个疯狂,没几个人头脑清醒。直到熊市来临,股市大跌,股票被套牢后,他们才真正相信股市有风险,才知道股市能发财赚钱到手软,也能套牢赔个精光;才明白做人不能太贪,见好就收,适可而止,这也是人生大智慧。
大病降临时最清醒。人在身体健康时,往往忙着争名夺利,争权夺势,打得你死我活,势不两立。一旦大病降临,患上绝症,这才清醒,相对于身体与生命,其他都是身外之物。人要是没有健康,其他都是空的,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退休赋闲时最清醒。退休老人,离开了工作岗位,没有了利益牵扯,平心静气,闲云野鹤,便不再愤世嫉俗,不再追名逐利,就能以坦荡的胸怀看待往日的鸡虫得失,争争吵吵。尤其是那些曾经身居高位的官员,离职后,与普通百姓平起平坐了,对群众疾苦感同身受了,于是对自己在位时的得失、官场的弊端、一些官员的虚伪,有了格外深刻的认识。如果再让他当一次官,相信一定能当个不糊涂的好官。
(据《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