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肺炎性病变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 :浙江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d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肺炎性病变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95例肺部病变患者均行双源CT双能量检查,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证实,肺癌75例(恶性组),肺炎性病变20例(炎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病变内动脉期、静脉期的碘增加值(Overlay)、碘浓度(IC)、标准化的碘浓度(NIC)。结果恶性组中,腺癌59例,鳞癌13例,小细胞肺癌、癌肉瘤、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各1例。恶性组与炎症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与炎症组Ove rla y动脉期、NIC静脉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动脉期、NIC动脉期、Overlay静脉期、IC静脉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Overlay动脉期与Overlay静脉期、IC动脉期与IC静脉期、NIC动脉期与NIC静脉期比较,恶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炎症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恶性组腺癌与鳞癌患者双源CT双能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技术可弥补常规CT单一参数成像的不足,能量参数Ove rla y动脉期、NIC静脉期在鉴别肺内炎症性病变与肺癌中具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预防产后乳房炎的应用。方法对80例产妇进行健康教育评估、诊断、制订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和效果评价。结果80例产妇经健康教育后无一例并发产后乳房炎。结论运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损伤相关因素,探讨其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02例口腔颌面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损伤与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特点、骨折部位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