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高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ncho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必须认真研究考试与教学的区别,以新课改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式的课堂,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活力,不断激起学生的探索、发现、联想、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理状态处于开放状态,为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为学生展现自我、获取成功带来机遇。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高考 适应
  高中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求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也是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考查目标。
  但在传统高考复习中,以提高应考能力为出发点,刻意地仿照高考套路,混淆了“教学”与“考试”。忽略了教学旨在按一定的目标,提高学生素质,形成能力的活动过程的研究,不考虑获得能力的过程。过早地进入应战状态,以大量的测试题或密集型的考试充斥语文教学,形成“以考代教”“以题代练”的局面。作为获得能力的主渠道——教学,被无形中淹没了。
  一、按照新课标思路安排学习与复习
  做到“低起点、慢启动、重实质、轻形式”。所谓“低起点”,是指在高三伊始,必须把他们看作是高二水平的学生,不一开学就用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甚至用高考题来考学生、压学生。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逐步使学生达到应有水平,摒弃“一步到位”的主张与做法。“慢启动”,指的是不要过早结束课程,课程规定的5个模块,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交流、学习、体验。“重实质”,指的是研究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以下几个容易被误解的关系。例如,不考的≠不教的、不学的。比如,朗读就是笔试卷难以考查的。但是,它是提高理解、感悟语言信息的重要训练环节,不可忽视。必考的≠必复习的。语文新课标卷考纲中对默写的要求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所谓“常见”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章;二是课外流传甚广,寓有教育意义的名句。所谓“名篇”,是指中国古代诗文中具有较高思想艺术价值且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之作;所谓“名句”,是指古代诗文中含意深、生动形象、精练传神、美质凸显而至今脍炙人口之句。这些不一定都是老师直接教过的,它的用意在于让学生开阔语文视野。
  二、有效地使用课本
  语文教学的目的,决定了语文大阅读的测试命题要取材于课本之外,因此,语文教师的眼光应盯在能力的迁移方面,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在平日训练中应以课本为“本”,因为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例子”,有代表性,这些有代表性的“例子”,给我们的阅读训练提供了各种典型的规范的语言材料,让学生在接触、体验和分析比较中找到语言现象的特点与规律,进而获得因反复训练而形成能够迁移的阅读能力。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都是依据五本必修课本课后的“表达交流”中“人性光辉”“直面挫折”“多思善想”“学会宽容”“善待生命”“爱的奉献”“美的发现”等七个系列模块。
  必修一《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驶。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这几句,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这为理解诗词中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
  三、有效地练习和讲评
  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是语文学科训练的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以往的训练有两个偏差:一是过于追求系统化,抠名词术语;二是习惯于集中一段时间反复训练。新课标的高考命题已跳出对静态语言的分析,将语法、修辞、逻辑的界限打开,强调语言的动态运用。
  练习中要充分运用“旧”题。尽管考试题不可能照搬旧题,但是,作为日常的训练,只要题目科学,符合能力要求,有训练价值,完全可以重复使用,因为它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我们没有必要年年搞花样翻新,使自己陷于题海之中。
  在讲评时突出两“点”、四“性”。高考复习阶段的讲评课不能面面俱到,必须突出重点难点。
  1.评讲时有“辐射性”。评讲不是单纯就题讲题,而是从一道题出发,带出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评讲时有“指导性”。指导学生如何审题,从何处分析,为什么这样分析,指导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如诗歌鉴赏题。
  3.讲评时有“诊断性”。分析学生试题出错的原因,找出学生知识漏洞和能力缺陷,如何预防非能力因素丢分现象的发生,达到诊断和预防的双重效果。
  4.试卷讲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每次讲评安排几道题目由学生来介绍解题思路。如基础题、探究题。允许学生对试题做出“评价”。如命题是否科学,答案是否准确,有无更好地答案等。新课标高考增加探究题,也就是越来越注重对考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给学生更多思索和讨论的机会有利于提高这些能力,从而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创设良好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因此,新课程的语文高考,必须积极致力于新课标的研究与探索,积极与团体进行合作协商,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作用,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创造走向成功的辉煌舞台。
  参考文献:
  [1] 杨希芹.新课程下高中语文作业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D].鲁东大学,2013.
  [2]吕朝霞.初中语文作业有效性的调查研究[D].鲁东大学,2014.
  [3]冉超.语文作业生活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4]张春华.语文作业的科学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29).
  [5]吴迪.没有完成的语文作业[J].中学生阅读,2007,(07).
  [6]汪红军.立足生活,提高语文作业的有效性[J].中华活页文选,2009,(09).
其他文献
针对姜家湾煤矿8213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并结合8213薄煤层工作面现场连续观测矿压数据,应用相似材料模拟和现场实测两种方法对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围岩运动规律进行研
硫苷-黑芥子酶系统是植物中一种特有的底物酶系统,其水解产物具有高度生物活性,该系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生长素微调以及植物的防御保护等均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植物硫苷-黑芥
研究了一类区间时变时滞离散广义系统的稳定与镇定问题。利用一个新构造的Lyapunov泛函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了使得系统正则、因果且稳定的时滞相关型稳定性新判据,并在其
从探讨定制产品生产过程的机理出发,提出了包含生产时间维、定制层次维的“定制产品山峰制造模型”,提出了“设计维度纵深式模块化产品族设计方法”,建立了产品系列矩阵、基型模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生产管理系统信息化越来越成熟。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生产管理系统在国内的发展状况,然后探讨生产管理系统的需求,最后预测企业生产管理的发展趋势
高中美术课区别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注重的是学生对基础文化知识的掌握,而美术课注重的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在优美的画面意境中陶冶情操,抒发情感,进而增添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因此,加强对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中美术教学工作审美教育素质培养在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及推动下,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新课改的政策方针给吃透、吃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