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人皮肤对十二烷基硫酸钠刺激反应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zhi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十二烷基硫酸钠(SLS)刺激后18 ~ 60岁健康人皮肤反射式共聚焦扫描显微镜(RCM)特征的差异,分析年龄和性别对皮肤反应的影响,同时初步探讨RCM在客观评价皮肤反应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封闭式斑贴试验,分别将0.1%和0.5% SLS贴敷于120例健康受试者背部48 h,并于去除后不同时间点进行临床评估和RCM检测。

结果

0.1%和0.5% SLS组皮肤刺激反应的RCM特征主要有角化不全、角质层结构不清、棘层海绵水肿、表皮炎症细胞浸润和真皮乳突毛细血管扩张等。去除0.1%和0.5%SLS刺激后24 h,RCM特征发生率达到高峰,其中真皮毛细血管扩张的发生率分别高达66.7%和95.0%。0.5% SLS去除后24 h,男性海绵水肿的发生率为68.9%(42/61),显著低于女性[84.7%(50/59),χ2=4.24,P < 0.05];0.1%SLS去除后24 h,18 ~ 40岁年龄组人群棘层海绵水肿的发生率为53.3%(32/60),显著高于41 ~ 60岁[35.0%(21/60),χ2=4.09,P < 0.05];其余RCM参数,在0.1%和0.5% SLS刺激去除后,不同性别或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评估显示去除0.1%和0.5% SLS后24 h,男女皮肤刺激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18 ~ 40岁和41 ~ 60岁两个年龄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临床评估结果与RCM特征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去除0.1% SLS后24 h,海绵水肿和真皮毛细血管扩张与临床评估结果的相关系数均高达0.77(P < 0.001)。但去除SLS 0.5 h后,0.1%和0.5% SLS组表现出2项以上RCM特征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为17.5%(21/120)和51.7%(62/120),比同一时刻临床评估的阳性率[2.5%(3/120)和12.5%(15/120)]更接近去除SLS 24 h后的临床评估结果34.2%(41/120)和85.0%(102/120)。

结论

性别和年龄对0.1%和0.5% SLS诱导的皮肤刺激反应无明显影响;相对临床评估,RCM在刺激反应早期能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皮肤反应。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观察转染反义微小RNA-155(miRNA-155)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株增殖、凋亡以及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A431细胞分为3组,采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无义序列miRNA-155(无义序列组)、反义序列miRNA-155(反义序列组)或仅用含Lipofectamine 2000的DMEM(空白对照组)处理。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转染后各组A431细胞miRNA-155的表达水平
目的分析急性荨麻疹的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山西大医院诊治的185例急性荨麻疹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及不良反应。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85例患者中男63例,女122例,发病年龄(32.87 ± 14.18)岁。78例(42.2%)能够准确告知诱因,33例(17.8%)为感染或感染后用药诱发;82例(44.3
目的检测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双胞胎患者角蛋白1、10(KRT1、KRT10)基因突变情况,探讨致病基因与表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对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双胞胎患者及家族成员的临床资料。提取该双胞胎患者及其兄、父、母的外周血DNA,PCR扩增KRT1和KRT10基因编码区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测序,以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先证者男,11岁,全身皮肤反复起水疱、肥厚伴脱屑11年;其双
期刊
目的检测5-羟甲基胞嘧啶(5-hmc)在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5-hmc与黑素瘤侵袭、转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hmc在67例黑素瘤、20例色素痣组织标本中的表达,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5-hmc表达与黑素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黑素瘤中5-hmc表达阳性率为40.30%(27/67),色素痣为75%(15/2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
期刊
期刊
患者女,28岁。右下肢皮肤硬化性红斑、结节2年,伴轻度痒痛。皮肤科检查示右侧大腿伸侧一约10 cm × 5 cm暗红色斑片,形状不规则,边界较清,表面散在或密集分布绿豆至黄豆大小紫红色、类圆形结节,表面光滑,质地稍硬;皮下可触及质地中等的结节,部分表面可见色素沉着;局部皮温高,触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上部结节状或片状分布单一核细胞,部分胞质淡染,并见较多浆细胞;免疫组化示S100强阳性;Ig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照组外用其基质,每天2次,连续使用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及4周时进行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同时测定皮损处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表皮皮脂含量和经皮水分丢失。结果治疗组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