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真正共同体”:发展脉络、价值旨归及当代路径

来源 :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repair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脉络,为全世界无产者和全人类谋求自由解放提供了思想路径.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呈现出辩证跃进之历程,实现了对前人“共同体”思想的扬弃与超越,并随不同历史时期经典文本的理论生成而趋向成熟,具有深层次的理论构造.立足于三重向度:历史、人本、社会,挖掘和探究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逻辑层级,厘清马克思所设想“自由王国”的真实指向.厘清马克思“真正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联系,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其他文献
清入关后,上承明制,以题奏本章为朝廷日常政务文书.康熙帝出于"居园理政"和"巡游之治"的需要,将本章"先呈御览、下阁票拟"的流程改为"径交内阁,票拟进呈",又设立批本处以减少君主批答章奏的工作量.这一改革看似怠政,实则是清朝皇帝发挥臣下处理日常事务的主动性,构筑内廷以强化皇权运使能力的有益尝试.
学界通常将团练源起时间追溯至嘉庆朝的白莲教起义,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国家与地方权力冲突说、团练源于保甲说等片面结论.通过分析"团练"概念源流,梳理清前期地方团练形成及演变,说明团练并非晚清独有之现象,清廷在部分边地紧张军事形势下早已采用此项政治策略,以达成巩固地方统治目的.团练与保甲之间并非简单的源流关系,而是某种特殊的表里关系.
康熙帝之子允禟曾使用西洋文字仿比满文创造密码字以传递信息,此行为被清廷列入其二十八款大罪之中.通过新发现的允禟案罪证档案可知,允禟西洋密码字是一套使用拉丁字母转写满文并拼写汉语的文字转写方法,其设计同时兼顾字音和字形两方面,颇具特色,亦有不少疏漏.作为目前所知最早由中国人创制的满文转写体系,允禟西洋密码字是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缩影.至于允禟使用西洋密码字所写之书信,内容实为家庭事务.清廷借此罗织罪名时,则绕过内容,着力批判其行为立意,造成了实际内容与违碍意义间一种"虚实之间"的微妙感.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慈禧突然驾崩,临终懿旨令载沣以摄政王监国,"重大事件"向隆裕太后请旨.其时中外舆论环境颇有利于载沣,清廷通过合议方式制订摄政王监国礼节,载沣与隆裕达成分别处置国家政事与宫内事件的权力妥协.在台谏势力的推动下,意在掌控国政、兼具立宪特征的钤章署名制得以实施,禁城防卫乃至全国兵权亦收归摄政权力.另一方面,载沣甘居臣位,谦逊处置居所、召对、班见等礼仪问题,淡化皇权威严,符合舆论的立宪期待,同时亦引发礼节不肃的担忧.监国摄政王体制的核心是臣掌君权,易受慈禧遗旨以及皇室权力斗争的影响,载沣后续又未能
对于孔子"一以贯之"文义的训解,是清儒勾连起"学统"与"圣王道统"的重要进路.依乾嘉儒者的理解,探求"圣人之道"必然要循问学之阶,唯有通过精详的考据,方可窥见"圣人义理".而龚自珍在戴震"由词以通道"的基础上,辨析了"圣人之文"与"圣人之道"的不同,进而强调作为"圣人制作之迹"的"圣人之文",并非窥探"圣人之道"的唯一门径.在历史中展开的"圣人之道",并非空言垂文设教,而是顺天应人,因时损益的"治道",在此过程中,作为"圣人门人"的宾、师,对文明的存续发挥了重要作用.龚自珍通过对经学"圣人之道"的诠释,彰
光绪二十六年八月,通过"东南互保"而免于庚子兵燹的上海,突然发生了更换地方行政长官上海道台的人事变动:时任上海道余联沅将由江苏候补道程仪洛取代.看似波澜不惊的官场迁转,却蹈入权力角逐与中外交涉的暗流.各国领事纷纷干涉,刘坤一、盛宣怀积极筹谋,李鸿章、荣禄、鹿传霖也牵涉其间,多股势力交织纠葛,使得这一任命延宕三月且屡更人选方才尘埃落定,最终符合各方利益的袁树勋成功执掌沪上.通过对这一事件的考察,可以为把握庚子年的政局变幻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同时也可直观体悟这一时期"内政外交实相表里"的政治情态.
在清代地方诉讼过程中,清律规定状民所投递的状词,需由专门的官代书审核并写录,但关于清朝官代书盖戳的具体运作流程以及诉状制作者的实际身份仍有待进一步厘清.本文以浙江师范大学典藏的松阳《惊天雷》案宗为例,结合浙南其他地区所藏的诉讼档案,从编号代书戳印以及诉状制作者的身份演变入手,在对地区诉讼规模预估的同时,提出状文"创作权""誊录权"的概念,指出盖戳是清朝官代书存在的主要标志.
明清鼎革之际,滇盐成为南明政权供应军需之利薮.南明治下,云南全省盐务为大西军余部出身的高级武官统摄,基层各提举司盐务由文官管理.盐课额度激增与军费压力、食盐减产和票岸东扩有关.南明推行官灶分成制度,将产盐收入按比例分予灶户作为工本,灶户获利优厚.清廷在接收云南盐政时,吸纳盐务降官,南明课额成为清廷加征盐课的基准,而官灶分成则由比例制走向定额制.清初云南盐政之"经制"实孕育于南明"伪例"的遗韵中.
乾隆前期,清廷注意到各省漕运屯田的失额问题,在强制回赎政策失灵的情况下另寻他法,于乾隆二十三年率先在江西进行改革,通过大幅提高屯租,由官府派拨旗丁济运,将屯租变为专门用以济运的新税种.江西奏准章程因效果明显,于乾隆三十七年推广至有漕各省,成为解决漕弊的主要手段.改革以后,各省均采取屯租加征、官征官解的办法取代强制回赎政策,反映了清朝财政体系的扩张.旗丁以直接获取定额津银的方式,取代分田自耕或招佃收租的传统,松动了与漕运屯田的联系.
拉旺多尔济为清超勇亲王策凌孙,扎萨克和硕亲王成衮扎布第七子.乾隆二十九年(1764)被封为世子,三十六年承袭扎萨克和硕亲王爵.(1)拉旺多尔济家族可谓世代簪缨,其父祖两代3人参与平定准噶尔及阿睦尔撒纳叛乱,连任定边左副将军,为清朝边疆稳定立下汗马功劳.魏源曾夸赞拉旺多尔济家族"世长朔漠,世翰西陲,功名追卫、霍,忠贞符日磾".(2)可见其戍守边疆、忠诚王事之功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