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一夜听春雨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biao520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雨淅沥】
  从一大早就下起雨来。下雨,本来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这是春雨,俗话说:“春雨贵似油。”而且又在罕见的大旱之中,其珍贵就可想而知了。
  “润物细无声”,春雨本来是声音极小极小的,小到了“无”的程度。但是,我现在坐在隔成了一间小房子的阳台上,顶上有块大铁皮。楼上滴下来的檐溜就打在这铁皮上,打出声音来,于是就不“细无声”了。按常理说,我坐在那里,同一种死文字拼命,本来应该需要极静极静的环境,极静极静的心情,才能安下心来,进入角色,来解读这天书般的玩意儿。这种雨敲铁皮的声音应该是极为讨厌的,是必欲去之而后快的。
  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我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到头顶上的雨滴声,此时有声胜无声,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之概了。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振,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雳,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我平生很少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更难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季羡林《听雨》,题目为编者加)
  阅读点滴
  作者是研究印度古文字——梵文的学者,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样,“同一种死文字拼命”,这和耳边的“无声”春雨是很难融合的。“然而,事实却正相反。”春雨给了他丰富的联想和无限的感动。这自然是因为作者有着博大的胸襟,但也要感怀春雨那无限的變化和无穷的魅力。
  选段中,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出了自己看到春雨后欢欣雀跃的心情,读后令人回味。
其他文献
<正>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新时代如何守好这一前沿阵地,是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此,
《纳尼亚传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伦敦遭受德国战队威胁,为躲避战乱,佩文西家的四个小孩——彼得、苏珊、爱德蒙、露西,被安排在一位老教授家中,与教授和一位女仆暂住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