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再手术原因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wen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分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再手术的原因,探讨确定手术方式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05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再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39~72岁,平均57岁。患者首次手术距再手术时间4个月至24年,平均3.9年。比较术前术后的X线片、CT和MRI。首次手术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的20例患者中,14例合并颈椎管狭窄,10例后纵韧带骨化(OPLL)切除不彻底,5例术中颈脊髓损伤,1例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首次手术为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14例患者中,6例前方OPLL仍有压迫,4例后方减压节段不足,2例局部后凸,2例OPLL进展合并椎间盘突出;第3次手术的患者2例,1例前后路两次手术后前方OPLL仍有压迫,1例是前后路手术后前方融合的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通过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判断再手术疗效,并统计再手术并发症。

结果

3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4.0年,平均1.8年。36例再手术的患者中无术后神经症状加重病例,2例无效。34例有效的患者的JOA改善率为31.2%。22例再手术为颈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患者中3例出现术后C5神经根麻痹,14例再手术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的患者中3例出现脑脊液漏。

结论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方式应根据OPLL分型、是否合并颈椎管狭窄来确定。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直视下选择性神经根管减压术和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手术治疗的144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资料,男性64例,女性80例,年龄60~87岁,平均(66±5)岁。病程6~72个月,平均(12±16)个月。选择减压组70例采用直视下选择性神经根管减压术,椎板全切组74例采用全椎板切除术并行椎弓根钉内固定,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
前尿道狭窄段较短者可用尿道内切开或尿道端端吻合手术来治疗,但对于2 cm以上的前尿道狭窄,行端端吻合后易引起阴茎弯曲及痛性勃起,需行尿道替代物治疗[1]。我们2003年5月至2012年8月对9例前尿道狭窄患者行颊黏膜补片法尿道成形术,疗效满意。
期刊
内翻型踝关节关节炎在临床常见。长期内翻成角可导致胫距关节面局部受力增加,进而导致关节面软骨磨损和骨关节炎出现,而骨关节炎的发展又会进一步加重成角畸形[1]。踝上截骨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有症状的轻或中度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我们于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通过踝上截骨内固定治疗内翻型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22例,获得较满意的初期疗效,报告如下。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10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6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病理特征以及长期随访结果和预后。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5±14)岁,肿瘤平均最大径(4.1±1.3)cm,肿瘤平均体积(24±21)cm3。所有病例都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21例行肾根治性切除术。平均随访(47±34)个月(4~144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DVT常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者显著影响生活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技术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8月至2011年4月实施的156例手辅助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中转开腹率0.6%(1/156)。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5±35)min;术中出血量(118±60)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60±8)h;术后平均住院
目的评价覆膜Cheatham-Platinum(CP)支架治疗青少年及成人主动脉缩窄(CoA)的早中期疗效。方法从2007年1月到2011年6月,本中心对9例连续收治的CoA患者实施覆膜CP支架置入术,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13~44岁,平均年龄(24±11)岁。根据DSA结果选择覆膜CP支架和balloon-in-balloon球囊(BIB球囊),支架定位准确后先后充盈内外球囊扩张覆膜CP
组织缺损是外科临床的一种常见情况,造成组织缺损的原因很多,如创伤、肿瘤、先天性因素等。根据组织缺损的部位、内容及大小不同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直接缝合、皮瓣转移、材料替代等。植入材料替代缺损的组织是目前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和发展方向。替代材料可分为合成材料和天然材料,其中合成材料又分为不可降解材料和可降解材料,前者如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等;后者如聚乳酸、聚乙醇酸等。天然材料为可降解材料,是生物材料
gital rectal examination,DRE)或进行前列腺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是否有必要性,在临床上一直存在争议。我们分析穿刺前行DRE及TRUS的必要性,报道如下。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作为一种病理现象,早在1839年就被发现。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开始对OPLL展开了系统研究。国内有关OPLL的临床报告最早发表于1985年。历经多年,OPLL成因及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但从临床诊治角度,人们对OPLL的类型、发病特点及相关治疗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