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碱药理与毒理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茱萸碱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和疏毛吴茱萸中的主要活性物质,是一种天然吲哚类生物碱.近年来由于其广泛的药理活性而逐渐被人们关注.目前研究发现吴茱萸碱能够显著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以及细胞迁移等细胞进程.此外,吴茱萸碱在心血管类疾病(高脂血症等),手足癣等疾病中均具有显著药理活性.但目前研究发现吴茱萸碱具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如肝毒性,肾毒性以及心脏毒性等.然而吴茱萸碱的药理及毒理机制尚不明确,体内外毒性报道较少.因此该文对吴茱萸碱近年来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吴茱萸碱提供研究思路及文献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构建锁阳药材质量的多指标评价体系,优化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方法 从无机成分和有机成分两方面构建锁阳药材质量的多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PCA)、变异系数法、CRITIC法及独立性权重法建立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方法.结果 AHP确定的锁阳药材质量评价的多指标权重排序为:总多糖>没食子酸>As>总黄酮>Na>儿茶素>Cu>K>Fe>Ag>Ca>原儿茶酸>Hg>Mg>Pb>Zn>Cd>Mn>Co>Ni;熵权法为:Na>儿茶素>原儿茶酸>Co>Mg>Mn>没食子酸>Z
由于缺血性疾病(如心肌缺血、缺血性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及伤口难愈等)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因此治疗性血管新生已成为缺血性疾病治疗的新策略.中药在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可靠的临床实践.研究显示,不少中药提取物、有效成分及复方具有促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充分了解促治疗性血管新生中药的作用机制及其主要活性成分,为血管新生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灵芝、冬虫夏草、蛹虫草、茯苓、猪苓、桦褐孔菌、桑黄、香菇等药用真菌均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作用于乳腺癌、肺癌、肝癌、胃癌、甲状腺癌、胰腺癌、卵巢癌、神经胶质瘤、膀胱癌等不同种类癌症,抗肿瘤作用成分包括多糖、三萜、有机酸、醇类、酚类、甾体等,主要作用机制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自噬性死亡等,还可改善机体肠道菌群的紊乱状态.药用真菌抗肿瘤作用有多成分、多途径的特点,抑制肿瘤效果多与浓度、提取部位及炮制工艺等有关.本文对近年来药用真菌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行梳理,以为临床运
槲皮素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植物化学物质,主要以糖苷的形式存在于蔬菜、水果、茶和葡萄酒等中,具有有益健康的作用.槲皮素是一种膳食多酚,通过饮食或作为食品补充剂可以从其保护作用中受益,与化学制剂相比,其来源广泛,安全易得.槲皮素的抗糖尿病,抗高血压病,抗阿尔茨海默病,抗关节炎,抗流感病毒,抗微生物感染,抗衰老,影响自噬及心血管保护作用已得到广泛研究,最近还报道了其对不同癌细胞系的抗癌活性研究.但由于槲皮素水溶性差,体内代谢快,半衰期短,导致其生物利用度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医药上的应用.槲皮素纳米粒
创伤、外科手术、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引起的伤口延迟愈合或不愈,以及增生的瘢痕,给患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和家庭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如何加速创面愈合及获得满意的美学效果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创面愈合包括止血、炎症、增殖和重塑过程,该过程涉及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近年来,中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对加速创面愈合,抑制疤痕形成等机制得到了逐步阐明,为中药在临床创伤的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该文重点回顾和总结了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及其外用制剂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在创面愈合炎症、增殖、重塑阶段发挥的治疗作用及起效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