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麦中呕吐毒素检测质量控制的评价

来源 :粮食与饲料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a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同一实验室条件下,通过16名检测人员对小麦中呕吐毒素前处理过程进行人员比对,评价了本实验室在该检测项目的内部质量控制.由长期从事该项目检测的检验人员绘制标准曲线,并通过加标回收率实验验证标准曲线的可靠性.建立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中呕吐毒素的含量,在100~5000 n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1.0000,检出限(LOD)为25μg/kg,定量限(LOQ)为83μg/kg;在500、1000、2000μg/kg加标水平下,3个浓度水平加标回收率为90.4%~100.1%,3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2.6%;从16名人员检验数据结果可知,双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均≤9.4%,Z比分数评价全部均∣Z∣≤1,表明“优秀”.人员比对实验能较好的判定检验人员的检测操作能力与水平,也能加强实验室对检测结果的质量控制,所以应定期进行人员比对实验,为实验室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提供重要数据保障.
其他文献
为实现利用挂面工厂传统压延工艺/设备加工高含量(质量分数70%)苦荞面条,选取谷朊粉、食用盐、食用碱、魔芋胶、沙蒿胶等5种辅料为研究对象,以面条烹调损失率和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以及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对其配比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利用挂面工厂现有压延工艺/设备加工物料配比为苦荞70%、高筋小麦粉10%、谷朊粉16.4%、食用盐1.5%、食用碱0.3%、魔芋胶1.6%、沙蒿胶0.02%的高含量苦荞面条,测得面条烹调损失率3.12%,熟断条率1.67%,感官评分92.72,口感良好,具有浓郁的苦荞风
考察了大豆蛋白粉、木薯变性淀粉、瓜尔豆胶三种改良剂对挂面生产原料小麦粉的面团吸水率、稳定时间、蛋白质弱化度、蒸煮稳定性、淀粉热回生特性等热机械学特性的影响.根据正交实验所得结果,综合考虑蛋白质弱化度、蒸煮稳定性及淀粉热回生特性,得到的改良剂最优配方为:大豆蛋白粉6%、木薯变性淀粉1.2%、瓜尔豆胶为0.9%.对蛋白质弱化度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瓜尔豆胶>大豆蛋白粉>木薯变性淀粉;对蒸煮稳定性和淀粉回生特性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大豆蛋白粉>瓜尔豆胶>木薯变性淀粉.在获得最优配方条件下,改良剂对蛋白质弱化度、蒸煮稳
市面上的粘土产品种类较多,结构与成分差异较大,且评估指标与条件不统一.选择普通的凹凸棒土1、蒙脱石2及其他以蒙脱石为主要成分的功能性粘土产品:吸附型粘土3、止泻型粘土4、粘结型粘土5进行试验,检测以上5种矿土对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之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的吸附效果,并评估其对饲料中营养物质VB1、VB2及赖氨酸的吸附与解吸情况.结果表明:吸附型粘土3对三种霉菌毒素及营养物质吸附率均较高,止泻型粘土4、粘结型粘土5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率较高,对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吸附率较低,添加使用时可考虑其黄
将非淀粉多糖酶、蛋白酶进行优化组合,酶解处理豆粕,能将大豆中大分子蛋白质降解成小分子肽,同时消除抗营养因子,以提高蛋白质消化吸收利用率.试验采用两次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组合非淀粉多糖酶形成非淀粉多糖复合酶,酶解处理豆粕,处理后豆粕中非淀粉多糖去除率达到24.91%;优化中性蛋白酶,酶解处理豆粕,处理后豆粕中肽的质量分数达到18.34%,大豆球蛋白去除率达到97.61%,β-伴大豆球蛋白去除率达到96.60%;经非淀粉多糖复合酶、中性蛋白酶复合处理豆粕后得到大豆酶解蛋白:粗蛋白质49.1
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建立一种高效的测定小麦淀粉含量(干基)的检测方法.收集181个小麦样品,随机分成定标集(n=144)和验证集(n=37).样品分别以颗粒原样、中药粉碎机粉碎及粉碎至0.5 mm进行建模比较.结果表明,3种不同制样方式建立的模型R2均大于0.8,RMSECV均低于0.7,RMSEP均低于0.6,RPD均在2以上,说明3个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均能满足日常检测需求.其中,中药粉碎机粉碎和粉碎至0.5 m m的模型预测效果更好一些.但3个模型的RPD均小于3,在后期的使用中仍需添加代表
青贮是以乳酸菌为优势菌群的自然或部分人工控制的发酵过程,其研究、应用历史悠久.建立现代饲料青贮工艺体系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从木质纤维素原料、营养均衡利用、原料预处理的研究进展,青贮微生物添加剂、化学添加剂、酶添加剂的研制与开发现状和青贮反应器分类及特点、新型青贮袋发展概况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为实现地方特色植物的多种原料混合青贮,认知、筛选、改造区域适应性的乳酸菌,开发乳酸菌与(或)非乳酸菌的复合功能菌剂,建立基于多学科交叉、多技术集成的青贮新工艺,是实现青贮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发展的基础
饲料加工属于流程型生产,在饲料工程方案设计阶段和工厂生产运营阶段,很多流程的分析和评价依然停留在经验阶段.本研究通过采用基于FlexSim的工艺流程建模和贴合实际的参数化仿真对工艺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发现生产瓶颈并提出解决方案,为饲料加工工艺设计和优化提供新思路.
建立了大米中9种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毛细管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方法.应用HP-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经柱程序升温技术分离各组分,以峰面积外标法定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79.5%~99.2%,相对标准偏差为3.08%~8.24%,且分析时间短,操作简单,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粮食是人类最重要的食物资源,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结合的产出成果,不仅需要耗费耕地资源、水资源和劳动力资源,而且需要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物质投入,还需要财政资金的巨额补贴.所以,粮食产后损失既意味着自然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又意味着财政负担的进一步加重.如何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既是重大的实践问题,也是重大科学问题.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赵霞教授的专著《中国粮食产后损失研究》,针对我国粮食产后流通实际,在分析中国粮食产后系统特点的基础上,界定粮食产后损失的概念,设计粮食产后损失的测算方法;基于
以前,秸秆要么烂在地里,要么被农户烧掉.为了彻底解决老百姓秸秆处理的难题,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围绕打造“全域美丽、全民共享、全国闻名的生态名县”发展思路,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依托莲花县的养殖产业,探索秸秆饲料利用新途径.莲花县在良坊镇、六市乡等 6 个乡镇开展水稻秸秆综合利用示范与推广,今年全县已回收秸秆近 1000 hm2 约 3000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