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分类与SVDD模型的多场景500kV劣化绝缘子判定研究

来源 :电瓷避雷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51443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常状态下500 kV交流瓷绝缘子串在不同场景时分布电压差异较大,根据现有DL/T 487标准电压对所有场景下的绝缘子串进行劣化判定容易产生误判.随着智能运维设备的开发与应用,可为劣化绝缘子判定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为准确判定劣化绝缘子,笔者首先建立500 kV绝缘子串多场景下分布电压仿真计算模型,仿真表明塔型、相位、绝缘子片数、均压环是绝缘子串分布电压的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基于这些因素建立大数据分类与SVDD模型的多场景下500 kV劣化绝缘子判定模型,利用仿真得到的分布电压作为样本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大数据分类与SVDD模型的多场景500 kV劣化绝缘子判定模型可以对绝缘子进行劣化判定,判定准确率可达到96%.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接地网接地阻抗计算方法计算量大、准确率低的情况,笔者基于场路耦合理论和矩量法提出了一种钢制接地网的数值计算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回出线架空地线、导体的电阻和自感以及导体之间的互感,同时还考虑了钢的磁导率饱和度的非线性特征.笔者所提方法首先由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欧姆定律联立方程得出基于回出线影响下的阻抗,然后通过接地网节点模型建立阻抗矩阵.通过矩点匹配法化简矩阵并求解,多次迭代得出阻抗,最终取两者阻抗的平均值为最终的阻抗.与传统方法相比,本计算方法计算量低、准确率高.实验测试表明,随着短路电流的增大,接地
直流换流站中性母线避雷器在限制过电压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能量,因此采用大规模多柱并联结构.为了研究中性母线多柱并联避雷器组的故障暂态特性,基于宁东-青岛±66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利用PSCAD程序建立系统仿真模型,计算避雷器组参数并建立多柱并联避雷器组模型,仿真得到不同运行方式下典型故障时中性母线避雷器过电压、电流及吸收能量的波形,分析波形特征.研究避雷器组自身发生击穿故障时的特性以及对系统的影响.仿真结果显示,在发生单极阀顶接地故障时中性母线EM避雷器吸收能量21 MJ,当某一柱伏安特性降低10%
导电混凝土在电力系统接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雷电流冲击下的热特性分布对导电混凝土接地模块的设计及应用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热电耦合原理分析了雷电流冲击下导电混凝土模块的热量产生过程,研究了导电混凝土模块内部的热量传导规律,利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建立了导电混凝土雷电冲击模型,对雷电流冲击下导电混凝土模块的热分布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普通土壤和普通混凝土模块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导电混凝土在受到雷电流冲击时,其内部的温度更低、温度梯度更小,具有较好的热学性能,较适宜用于电力系统的接地中.
本研究利用ADTD提供的2016~2018年全国陆地范围的地闪资料,对西北内陆高原的西藏那曲、青海大通、甘肃兰州和甘肃平凉这4个地区地闪数量和峰值电流参数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总地闪数量日变化呈单峰值分布,主要发生于15:00-19:00.发生月份主要在6月-9月,11月-次年2月很少.负地闪的变化规律与总地闪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这是因为地闪以负地闪为主.4个地区的负地闪和总地闪达到峰值和谷值的时间基本一致,而4个地区的正地闪达到峰值和谷值的时间有些差异.此外,4个地区的正地闪峰值电流变化范
SnO2压敏电阻作为一种新型压敏陶瓷,由于其良好的非线性和热传导特性而得到关注.本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成像、电压-电流测量、电容-电压测量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了给定含量的Y2O3和不同浓度Pr2O3的掺杂对SnO2·CoO·Ta2O5·Cr2O3系列压敏电阻微观结构和电气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微量掺杂的Pr2O3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压敏电阻的电压梯度,且在抑制泄漏电流方面有着显著效果,但是随着Pr2O3的加入,样品的残余孔隙率增加,样品致密性变差.在本研究中,当Y2O3为0.05(摩尔分数),Pr2O3
为了掌握加装均流电阻对直流接地极运行性能的影响,为均流电阻装置的应用及运维提供参考,以水平圆环接地极为对象,分析了接地极加装均流电阻后的电气性能和温升性能变化,以及均流电阻阻值偏移对接地极电流分布和跨步电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装均流电阻可以使电流在各环段上的分配更均衡,相应的各极环附近最大跨步电压和温升更均衡,从而减小接地极的最大跨步电压和最大温升.均流电阻阻值偏移量越大,极环电流和最大跨步电压的变化量越大;当各极环均流电阻阻值的偏移量不均衡时,极环电流和最大跨步电压的变化量会进一步增加.若要将最大跨步电
10kV避雷器是低压配电网常用防雷产品,用量很大.由于低压产品技术较成熟,市场竞争力大,常用无碱玻璃纤维带浸胶后缠绕避雷器核心部件芯组,这种工艺较复杂、费时,成本较高,同时使用环氧树脂系浸胶剂,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污染,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简单实用的工艺及环保材质取代缠绕工艺.现在大多数厂家芯组改用杜力顿,而杜力顿芯组外部使用的材质制成的芯组对10 kV避雷器性能影响较大,我们根据使用不同材质PBT及尼龙PA66的性能特性,通过大量的试验,明确了不同材质对芯组性能的影响程度,尼龙PA66没有玻纤强化,容易吸水,
芯棒-护套界面性能是表征复合绝缘子运行状态和老化进程的重要对象之一.为准确评估宁夏地区运行复合绝缘子的芯棒-护套界面性能,对宁夏电网运行6年及以上、35 kV~750 kV的33个厂家批次复合绝缘子进行剖检试验和带护套芯棒水扩散试验,并对水扩散试验结果不同的试品做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密封性能良好的情况下,有23个厂家批次复合绝缘子的芯棒-护套界面粘接性下降、耐水解及耐湿热老化性能下降;相同运行环境下复合绝缘子芯棒-护套界面的老化进程与伞裙表面的老化进程不一致;复合绝缘子芯棒-护套界面性能劣化与
随着复合绝缘子运行数量和时间的增加,并长期承受电场、机械负荷和复杂多变的环境作用,其硅橡胶伞裙的老化问题日益突出,威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结合笔者的研究成果,从传统和新的老化评估方法两个方面,综述了当前复合绝缘子硅橡胶伞裙的老化评估进展.传统方法包括外观检查、喷水分级法、静态接触角法及红外热像法等.这些方法比较简便、直观,但主要涉及复合绝缘子老化引起的外在表现,无法提出材料老化的量化参数.老化评估新方法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以及热刺激电流法等.这些新方法主要研究了硅橡胶伞裙老化过程
圆柱头和圆锥头盘形悬式瓷绝缘子的内、外绝缘性能在理论上无本质差别.相比圆锥头瓷绝缘子,圆柱头瓷绝缘子重量明显减轻,可有效降低杆塔导线的机械载荷;并且对于材料性能经时变化有较好的分散和调整能力,使得产品不受过大应力及不均匀应力的长时作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进一步提升圆柱头绝缘子产品的机械性能,笔者在不改变绝缘子铁帽及瓷件结构的前提下,建立了钢脚参数化的精细仿真模型,通过有限元法计算分析钢脚几何参数对圆柱头瓷绝缘子机械性能的影响,为产品优化提供设计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