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的危害愈来愈严重,要求保护环境安全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各种保护环境的措施和条例相继出台,绿色采购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我国经济持续、高速、迅猛增长的同时,同样面临着资源短缺、污染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为此,《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特别强调要将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主张大力发展可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加大绿色采购的推广力度和应用范围,建立和健全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制度刻不容缓。
一、国内外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的发展
(一)美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
1972年,美国政府开始提倡绿色采购。1976年,美国的资源保护和再生法案要求政府注意可利用再生物资产品的采购,尽管当时美国并没有制定明确的绿色采购法案,但是已经开始推行一系列绿色采购措施。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绿色采购逐渐走向法制轨道。1991年,美国政府发布总统令,要求政府机关必须优先采购绿色产品及服务。到21世纪前期,在美国政府的预算中开始安排大量的政府资金用于率先发展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建设投资项目。
(二)日本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
1994年,日本政府已经制定了绿色政府采购计划,明确了政府绿色采购基本原则,进而要求政府机构必须采购绿色产品。1996年初,日本政府正式成立了绿色采购联盟,致力于提高绿色采购行为在消费者、生产企业等非政府机关中实施程度,据统计已有3 000多个会员单位。2 00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绿色采购法》,并于次年4月付诸实施。这是日本政府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可循环节约型的社会而颁布的核心法案之一。
(三)欧盟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
欧盟在1971年设立采购法。1997年12月,成立了欧洲绿色采购网络(EGPN,即:European Green Purchasing Network,),旨在完善政府组织之间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绿色采购举措。ESPN的宗旨是大力支持采购方组织实施绿色采购和跨国的采购信息交流。随后欧盟在制定2000-2010年环境保护项目时强调在采购法案中的环境保护因素,并在2004年8月发布了《政府绿色采购手册》,用于指导欧盟各国政府如何在采购决策中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等一系列问题。
(四)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
2006年11月22日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公布《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一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2007年1月1日起在中央和各省级单位实行,2008年1月1 日起全面实行。我国《政府采购法》对绿色采购有原则性规定,使得项目采购行为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已初步形成了50多类的中国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发展了1 000多家企业,19 000多种样品和700亿产值的环境标志产品群体。目前我国的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正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的规章制度正在逐步出台,而且各级政府采纳绿色采购观念仍需要相当的一段过程。
以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例,沈阳奥体中心是一项政府投资项目,一方面要保证该工程项目建设的成功,另一方面要满足北京奥组委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因此在项目物资采购中,优先考虑的是一些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采取有效措施的投标单位。而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更是重视项目建设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在外形结构设计和工程材料选择上大多采用绿色产品。在施工方案也考虑了环境保护这一因素,从中标的施工单位可以看出,其中标胜出的关键在于重视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重要因素。事实证明,该项目既提前竣工完成,而且节约了大量工程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绿色采购是我国推广的采购模式,也是采购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面临的困难
(一)绿色产品市场难以形成
任何产品都要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目前绿色产品正处在导入期,现行国内市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量不足,同时新推出的绿色产品售价比较高,而且绿色新产品与现实中使用的其他产品存在较大兼容性问题,需要额外成本进行磨合。因此,绿色产品在进入市场初期就将会面临许多来自各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导致绿色产品市场难以形成。
(二)绿色产品市场缺乏市场规划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国家对于绿色产业市场在政策上还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没有完善、规范的信息发布、跟踪、监督和评估体系,致使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市场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对绿色产品技术市场的投入不足,开发力度不大;市场秩序混乱,监管不严;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
(三)建设项目绿色采购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项目业主、采购代理、工程承包等单位没有建立切实有效的绿色采购制度和流程、没有规范的绿色采购渠道、采购产品的环保质量没有有效和完整的检验方法。政府主管部门对项目绿色采购的监督机制尚未健全,对于违反绿色采购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缺乏处罚依据和力度。并且绿色采购机制还有赖于消费者对绿色消费品的心理偏好,而在我国绿色采购观念还未深入人心。从总体上讲,人们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绿色意识还未达到实现绿色采购的要求。
三、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的建议与对策
(一)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法律规章制度
在现阶段制定一部权威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对政府绿色采购行为做出规定。内容包括:绿色采购法的指导原则、绿色采购法涵盖范围、主管机构、绿色采购违法行为等,使其在政府绿色采购中起统领作用。而且必须制定出各领域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这些制度需要由各专业部门协助制定,为保证其权威性,应由国家权威部门颁布。但是更需要注意的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要通过充分分析和论证,应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地颁布和实行。
(二)通过经济手段扶植绿色采购发展
(1)实施价格补贴,对绿色采购行为要给予一定的价格补贴,来保证项目购买绿色产品的资金来源;(2)实施财政扶持和补贴,对绿色产品生产和开发的企业给予必要的财政扶持和补贴;(3)实施税收激励和处罚政策,对绿色产品消费行为和绿色生产厂商采取适当的税收减免政策,对浪费型消费和污染环境的消费处以处罚性的重税。
(三)制定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
绿色采购标准是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的核心。为了核查和审计的方便,应将环境标志产品与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挂钩,使得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指南应以环境标志产品为基础,并且要求政府采购环境标志产品,使环境标志产品成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重要配套制度。另外,由相关专业部门根据指导绿色采购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绿色产品清单,清单要向社会公开,使得公众可以方便地免费地获得。而且绿色产品清单应该是动态变化的,要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具体产品的情况定期审核、增减清单中的产品。
四、结束语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行为正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在实行和推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借鉴发达国家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的经验,结合我国政府投资项目自身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之路。
(楚阳,马芷郁单位: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胡旭单位: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国内外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的发展
(一)美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
1972年,美国政府开始提倡绿色采购。1976年,美国的资源保护和再生法案要求政府注意可利用再生物资产品的采购,尽管当时美国并没有制定明确的绿色采购法案,但是已经开始推行一系列绿色采购措施。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绿色采购逐渐走向法制轨道。1991年,美国政府发布总统令,要求政府机关必须优先采购绿色产品及服务。到21世纪前期,在美国政府的预算中开始安排大量的政府资金用于率先发展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建设投资项目。
(二)日本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
1994年,日本政府已经制定了绿色政府采购计划,明确了政府绿色采购基本原则,进而要求政府机构必须采购绿色产品。1996年初,日本政府正式成立了绿色采购联盟,致力于提高绿色采购行为在消费者、生产企业等非政府机关中实施程度,据统计已有3 000多个会员单位。2 000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绿色采购法》,并于次年4月付诸实施。这是日本政府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可循环节约型的社会而颁布的核心法案之一。
(三)欧盟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
欧盟在1971年设立采购法。1997年12月,成立了欧洲绿色采购网络(EGPN,即:European Green Purchasing Network,),旨在完善政府组织之间和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绿色采购举措。ESPN的宗旨是大力支持采购方组织实施绿色采购和跨国的采购信息交流。随后欧盟在制定2000-2010年环境保护项目时强调在采购法案中的环境保护因素,并在2004年8月发布了《政府绿色采购手册》,用于指导欧盟各国政府如何在采购决策中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等一系列问题。
(四)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
2006年11月22日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公布《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一批《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2007年1月1日起在中央和各省级单位实行,2008年1月1 日起全面实行。我国《政府采购法》对绿色采购有原则性规定,使得项目采购行为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已初步形成了50多类的中国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和技术规范,发展了1 000多家企业,19 000多种样品和700亿产值的环境标志产品群体。目前我国的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正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的规章制度正在逐步出台,而且各级政府采纳绿色采购观念仍需要相当的一段过程。
以沈阳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为例,沈阳奥体中心是一项政府投资项目,一方面要保证该工程项目建设的成功,另一方面要满足北京奥组委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因此在项目物资采购中,优先考虑的是一些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采取有效措施的投标单位。而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更是重视项目建设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在外形结构设计和工程材料选择上大多采用绿色产品。在施工方案也考虑了环境保护这一因素,从中标的施工单位可以看出,其中标胜出的关键在于重视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重要因素。事实证明,该项目既提前竣工完成,而且节约了大量工程资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绿色采购是我国推广的采购模式,也是采购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面临的困难
(一)绿色产品市场难以形成
任何产品都要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目前绿色产品正处在导入期,现行国内市场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量不足,同时新推出的绿色产品售价比较高,而且绿色新产品与现实中使用的其他产品存在较大兼容性问题,需要额外成本进行磨合。因此,绿色产品在进入市场初期就将会面临许多来自各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导致绿色产品市场难以形成。
(二)绿色产品市场缺乏市场规划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国家对于绿色产业市场在政策上还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没有完善、规范的信息发布、跟踪、监督和评估体系,致使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市场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对绿色产品技术市场的投入不足,开发力度不大;市场秩序混乱,监管不严;流通不畅,信息不对称。
(三)建设项目绿色采购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项目业主、采购代理、工程承包等单位没有建立切实有效的绿色采购制度和流程、没有规范的绿色采购渠道、采购产品的环保质量没有有效和完整的检验方法。政府主管部门对项目绿色采购的监督机制尚未健全,对于违反绿色采购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缺乏处罚依据和力度。并且绿色采购机制还有赖于消费者对绿色消费品的心理偏好,而在我国绿色采购观念还未深入人心。从总体上讲,人们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绿色意识还未达到实现绿色采购的要求。
三、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的建议与对策
(一)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法律规章制度
在现阶段制定一部权威的政府绿色采购法,对政府绿色采购行为做出规定。内容包括:绿色采购法的指导原则、绿色采购法涵盖范围、主管机构、绿色采购违法行为等,使其在政府绿色采购中起统领作用。而且必须制定出各领域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这些制度需要由各专业部门协助制定,为保证其权威性,应由国家权威部门颁布。但是更需要注意的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要通过充分分析和论证,应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地颁布和实行。
(二)通过经济手段扶植绿色采购发展
(1)实施价格补贴,对绿色采购行为要给予一定的价格补贴,来保证项目购买绿色产品的资金来源;(2)实施财政扶持和补贴,对绿色产品生产和开发的企业给予必要的财政扶持和补贴;(3)实施税收激励和处罚政策,对绿色产品消费行为和绿色生产厂商采取适当的税收减免政策,对浪费型消费和污染环境的消费处以处罚性的重税。
(三)制定绿色采购标准和绿色采购清单
绿色采购标准是实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的核心。为了核查和审计的方便,应将环境标志产品与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挂钩,使得政府绿色采购产品指南应以环境标志产品为基础,并且要求政府采购环境标志产品,使环境标志产品成为推动政府绿色采购的重要配套制度。另外,由相关专业部门根据指导绿色采购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绿色产品清单,清单要向社会公开,使得公众可以方便地免费地获得。而且绿色产品清单应该是动态变化的,要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具体产品的情况定期审核、增减清单中的产品。
四、结束语
我国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行为正处于发展探索阶段,在实行和推广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借鉴发达国家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的经验,结合我国政府投资项目自身实际情况,走出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政府投资项目绿色采购之路。
(楚阳,马芷郁单位: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胡旭单位: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