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笔者发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现学习是一种能够体现新课改理念的高效而充满活力的学习方式。因此,本文简要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现学习的必要性和实际操作,探究如何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 实施理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098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高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阅读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发现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本文力图对“发现型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积极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一、发现学习的必要性
(一)教师主宰课堂,忽略学生的学习
随着教育界对教育方式的重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习方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教师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教学,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轻视学生的学习,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在课堂上过多、过细的提问,看似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实则是减少了学生对阅读文本诵读、品味和感知,也颠倒课堂的主体地位,僵化了学生的阅读思维。
(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体,再加以高考的强化,课堂教学更充满了功利性,教师将大部分的教学知识紧紧落实到高考这唯一目的。因此,教师更多关注考点来传授知识,围绕高考布置练习题,使用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的答题技能,故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一旦脱离高考,学生也就表现出不会思考,不会表达,也就无从学会阅读。
(三)解读文本方式单一,压抑学生的探究意识
由于高考成为高中阅读教学的唯一重点,因此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过于看重标准答案。教师在分析阅读文本时不遗余力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如何根据城市化命题发现正确答案的思路上来。当学生的理解偏离答题标准的时候,即使学生的间接颇具创造性,但是教师也无情抹杀了学生的努力意义。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文本解读倾向,不仅压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思维,还进一步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四)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单一性不仅体现在阅读答案上,还体现在教学方式上。不管文本类型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是小说、散文、诗歌等,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一律按照“导入解题、作者背景、判断主旨、提取段意、分析写法”的固定模式展开。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也只能亦步亦趋的学习,文本被肢解得面目全非,学生也就无法体会到阅读的美学,逐渐迷失在阅读中,所谓的“创造性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总之,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不高,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城市化的教学模式是主要原因,使得本该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在此背景基础上,教师引入阅读教学的“发现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现学习的实施理念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
新课改的核心观点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合作、创新的能力,为此,阅读教学理念的变革首先要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首先要明确,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不能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当成为主要参与者。语文阅读教学的发现学习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体。
其次,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学生始终是自主学习者、主动探究者和不断发现者,通过发现学习,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教学环境下,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讨论,探索发现,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決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自主能力。
(二)建立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观
发现学习的教学理念,不仅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还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和地位上是平等的,在合作关系上是民主和谐的,不能顾此失彼。但是,教师和学生由于经验阅历、思想认知等方面原因,前者的综合能力一般来说要高于后者,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经历较为单一,掌握的知识量较少,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免偏颇。
为此,教师仍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担负着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有效投入发现学习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顺利进行下去。同时,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三)构建自主合作的学习观
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语文教学因其较强的人文性,首要的责任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就和自主发现,并掌握自主发现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将“要我学”的学习观念变成“我要学”的学习动机。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感知文本、理解文本、发现文本、探究文本,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学习。其次,强调合作发现。通过合作方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其重要途径,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参与意识,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动地位,有效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再次,强调探究发现。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它注重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和体会,教师在提供必要的教学材料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解读文本,能够最大限度地脱离“高考”的教育死局,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语文教学课堂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境界。
总之,根据笔者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探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现学习是一种能够体现新课改理念的高效而充满活力的学习方式。它能够有效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若将发现学习应用于阅读教学,必将能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 实施理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098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高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阅读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发现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本文力图对“发现型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积极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一、发现学习的必要性
(一)教师主宰课堂,忽略学生的学习
随着教育界对教育方式的重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习方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教师越来越意识到,传统的阅读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教学,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轻视学生的学习,学生成为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在课堂上过多、过细的提问,看似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实则是减少了学生对阅读文本诵读、品味和感知,也颠倒课堂的主体地位,僵化了学生的阅读思维。
(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体,再加以高考的强化,课堂教学更充满了功利性,教师将大部分的教学知识紧紧落实到高考这唯一目的。因此,教师更多关注考点来传授知识,围绕高考布置练习题,使用题海战术来训练学生的答题技能,故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一旦脱离高考,学生也就表现出不会思考,不会表达,也就无从学会阅读。
(三)解读文本方式单一,压抑学生的探究意识
由于高考成为高中阅读教学的唯一重点,因此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过于看重标准答案。教师在分析阅读文本时不遗余力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如何根据城市化命题发现正确答案的思路上来。当学生的理解偏离答题标准的时候,即使学生的间接颇具创造性,但是教师也无情抹杀了学生的努力意义。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文本解读倾向,不仅压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思维,还进一步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四)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单一性不仅体现在阅读答案上,还体现在教学方式上。不管文本类型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还是小说、散文、诗歌等,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一律按照“导入解题、作者背景、判断主旨、提取段意、分析写法”的固定模式展开。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也只能亦步亦趋的学习,文本被肢解得面目全非,学生也就无法体会到阅读的美学,逐渐迷失在阅读中,所谓的“创造性学习”也就无从谈起。
总之,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兴趣不高,传统的阅读教学课堂,城市化的教学模式是主要原因,使得本该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在此背景基础上,教师引入阅读教学的“发现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现学习的实施理念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
新课改的核心观点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合作、创新的能力,为此,阅读教学理念的变革首先要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首先要明确,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不能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当成为主要参与者。语文阅读教学的发现学习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体。
其次,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来看,学生始终是自主学习者、主动探究者和不断发现者,通过发现学习,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教学环境下,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讨论,探索发现,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決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自主能力。
(二)建立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师观
发现学习的教学理念,不仅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还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同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和地位上是平等的,在合作关系上是民主和谐的,不能顾此失彼。但是,教师和学生由于经验阅历、思想认知等方面原因,前者的综合能力一般来说要高于后者,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经历较为单一,掌握的知识量较少,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不免偏颇。
为此,教师仍将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担负着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有效投入发现学习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活动顺利进行下去。同时,教师还应当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三)构建自主合作的学习观
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学习,是当前教育改革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语文教学因其较强的人文性,首要的责任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就和自主发现,并掌握自主发现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将“要我学”的学习观念变成“我要学”的学习动机。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感知文本、理解文本、发现文本、探究文本,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学习。其次,强调合作发现。通过合作方式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其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其重要途径,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参与意识,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动地位,有效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再次,强调探究发现。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它注重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和体会,教师在提供必要的教学材料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解读文本,能够最大限度地脱离“高考”的教育死局,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语文教学课堂走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学境界。
总之,根据笔者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探索,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发现学习是一种能够体现新课改理念的高效而充满活力的学习方式。它能够有效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观念,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若将发现学习应用于阅读教学,必将能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