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取得了高速发展,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所伴生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早期,工业化的发展带动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第二产业高速发展,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显著增长。最近半个世纪以来,高新技术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城市也随之由工业产品制造中心转化为信息、服务、商业中心。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聚集地,自然也是能源消耗最大的地方。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新城市不断出现,原有的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能源消费自然迅速增长,能源问题开始显现出来。能源供求的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而能源匮乏,则反过来制约着城市化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研究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耗的关系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始终保持在14%到17%之间,发展极其缓慢。然而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到2009年,就已经达到了46.59%。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规律,城市化率在30%至70%之间为高速发展期间,因此,今后的几十年内,我国城市化水平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然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能源问题尤为突出。
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了能源需求的迅速增加,在1993年之前,我国的能源还能自给自足,之后能源缺口则不断加大。今年八月份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更是首次超过美国,能源压力巨大。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占世界总量的37.4%。同时,能源使用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同样严峻。
三、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机制
城市化本质上是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表现为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则表现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能源作为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一種要素,在城市化进程中,其消费量必然受到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总量扩大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首先,人口和经济集中能够方便经济活动实现技术和资金的外部性,进而带动资本形成以及提高生产率。其次,城市化可以深化专业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城市化的以上影响都能导致就能导致经济总量的扩大,而经济总量的扩大,必然会影响到能源消费。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一国的产业结构中心的演变遵循着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变,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这种动态调整过程构成了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内容。城市化能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原因就在于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进入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充分发展,实现人均收入的提高,正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后期,第三产业将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根据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第二产业对能源的消耗总量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能源消耗程度最低。因此,城市化可以通过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能源消费产生影响。
(三)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城市经济活动频繁,同样可以带动技术的创新。首先,城市具有专业化的优势,众多专业化企业聚集在城市,共享劳动力市场、信息等资源,方便各领域人才的交流,从而有利于技术革新。其次,城市具有更好的教育设施,对教育投入较多,市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同时,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密切,降低机会和交易成本,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新技术的产生。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生产设备的工作效率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对能源的需求。
四、结论与建议
如前所述,城市化对能源需求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生活能源需求的总量不断增加、结构逐步优化。于此同时,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因此,中国应该走出一条符合中国资源环境实际和经济发展需求状况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根据中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和能源消费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遵守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化进程不宜过快。
(2)倡导节能减排,提高居民节能意识。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取得了高速发展,城市化,是工业化发展所伴生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人类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城市化早期,工业化的发展带动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第二产业高速发展,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显著增长。最近半个世纪以来,高新技术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城市也随之由工业产品制造中心转化为信息、服务、商业中心。
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聚集地,自然也是能源消耗最大的地方。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新城市不断出现,原有的城市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能源消费自然迅速增长,能源问题开始显现出来。能源供求的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而能源匮乏,则反过来制约着城市化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研究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耗的关系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城市化与能源消费现状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始终保持在14%到17%之间,发展极其缓慢。然而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城市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到2009年,就已经达到了46.59%。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规律,城市化率在30%至70%之间为高速发展期间,因此,今后的几十年内,我国城市化水平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然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能源问题尤为突出。
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了能源需求的迅速增加,在1993年之前,我国的能源还能自给自足,之后能源缺口则不断加大。今年八月份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更是首次超过美国,能源压力巨大。中国还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占世界总量的37.4%。同时,能源使用效率偏低,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同样严峻。
三、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机制
城市化本质上是人类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发生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表现为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则表现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能源作为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一種要素,在城市化进程中,其消费量必然受到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总量扩大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首先,人口和经济集中能够方便经济活动实现技术和资金的外部性,进而带动资本形成以及提高生产率。其次,城市化可以深化专业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城市化的以上影响都能导致就能导致经济总量的扩大,而经济总量的扩大,必然会影响到能源消费。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一国的产业结构中心的演变遵循着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变,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这种动态调整过程构成了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内容。城市化能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原因就在于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进入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充分发展,实现人均收入的提高,正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后期,第三产业将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根据国内外众多学者的研究,第二产业对能源的消耗总量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能源消耗程度最低。因此,城市化可以通过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能源消费产生影响。
(三)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城市经济活动频繁,同样可以带动技术的创新。首先,城市具有专业化的优势,众多专业化企业聚集在城市,共享劳动力市场、信息等资源,方便各领域人才的交流,从而有利于技术革新。其次,城市具有更好的教育设施,对教育投入较多,市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同时,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密切,降低机会和交易成本,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新技术的产生。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生产设备的工作效率和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减少对能源的需求。
四、结论与建议
如前所述,城市化对能源需求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生活能源需求的总量不断增加、结构逐步优化。于此同时,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因此,中国应该走出一条符合中国资源环境实际和经济发展需求状况的城市化发展道路。根据中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和能源消费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遵守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化进程不宜过快。
(2)倡导节能减排,提高居民节能意识。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