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瑞兽到精怪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ing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九尾狐,最早见于《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在这样一段记载之中,九尾狐的正邪并没有被作出明确的界定,同时可以看出,九尾狐是具有灵性的。至汉代,九尾狐被作为祯祥的象征,而至晚到宋之一代,九尾狐已经从瑞兽堕落为精怪了,而《封神演义》中苏妲己形象的出现,使得九尾狐直接成为祸乱人间的代名词。本文旨在就中国文献记载中的资料,浅析九尾狐地位更迭的原因。
  关键词: 九尾狐 地位更迭 原因
  
  九尾狐,是中国文学史之中极常见的一种意象,通常情况下也被称为九尾天狐,而追溯历史,九尾狐的出现最早被记载是在《山海经》之中:
  “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山海经·南山经》)
  “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山海经·海外东经》)
  “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山海经·大荒东经》)
  在这些记载中,九尾狐只是以一种上古兽类被记录,事实上,《山海经》客观地记录了九尾狐的存在,并没有好恶的评价。
  而到了汉代,九尾狐已经成为了瑞兽的征兆。在汉代石刻像及砖画中,常有九尾狐与白兔、蟾蜍、三足乌之属并刻于西王母座旁,以示祯祥,由此可见九尾狐在汉代的地位之高。而这种瑞兽之说,在后世史书记载中并不鲜见:
  “九尾狐者,神兽也。其状赤色,四足九尾。出青丘之国。音如婴儿。食者令人不逢妖邪之气,及蛊毒之类。”《太平广记》
  “昔文王应九尾狐,而东夷归周。武王获白鱼,而诸侯同辞。”(萧统《昭明文选》)
  “九尾狐者,六合一同则见。”(《艺文类聚·瑞应图》)
  “九尾狐,文王得之,东夷归焉。”(《宋书·卷二十八》)
  在上述这些史料的记载中,九尾狐的出现,是四海归一、太平盛世的预兆;同时,九尾狐在历史上还是多子多福的象征。最早可以证明九尾狐的多子的当属禹之妻涂山氏,在史料上可以摘录如下:“禹年三十未娶,行涂山,恐时暮失嗣,辞曰:‘吾之娶,必有应也。’乃有白狐九尾而造于禹。禹曰:‘白者,吾服也。九尾者,其证也。’于是涂山人歌曰:‘绥绥白狐,九尾厐厐。成于家室,我都攸昌。’于是娶涂山女。”(《艺文类聚》)由此可见,九尾狐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是分属瑞兽的。更是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变为有为君王出生时的前兆:
  “皇帝生,先致白狐。”(《艺文类聚·河图》)
  “黄初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于鄄城县北,见众狐数十首在后,大狐在中央,长七八尺,赤紫色,举头树尾,尾甚长大,林列有枝甚多。然后知九尾狐。斯诚圣王德政和气所应也。”(曹植《上九尾狐表》)
  但是,在历史的记载中,九尾狐逐渐不复最初的崇高地位,至唐代时,虽然唐人设庙参拜狐之风盛行,同时九尾天狐依旧保持着其神圣的地位,但是,这时的九尾狐已经被当做妖神了,失去了一贯的正统地位,开始向妖精的方向偏移,其祥瑞的身份被打上了一层阴影,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曾引述唐朝张鷟的《朝野佥载》:“唐初以来,百姓多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
  到了宋及其往后的朝代,九尾狐就完全堕落为精怪的代表:“钱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号曰九尾野狐。”(宋·赵令畴《侯鲭录》卷八),除此类记载之外,尤以明清时期的小说《封神演义》表现地最为明显。而九尾狐苏妲己的形象也是从宋代开始出现并且广为传播,至此,九尾狐已经完全失去了其作为祥瑞时所受到的尊崇,完全堕落为善魅惑者,祸国者的代名词。
  而在这样的地位更迭中,落差之大实属罕见,而细究其中原因,可总结的有以下几点,或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九尾狐的地位更迭的原因。
  首先就是“物老为怪”的思想的影响,狐是随处可见的动物,即使白狐比较罕见,但是,比起真的只存在于传说中的麒麟、朱雀,也可以称之为常见,毕竟白狐还是存在于世间的。而正是因为这种存在性,使得狐的神圣的地位注定难以持久,正是由于其非罕见的特点,导致了狐的祥瑞地位的丧失,即使是在狐最受尊崇的汉之一代,就有其负面的记载,认为狐的身上有妖气存在:“狐,祆兽也,鬼所乘之。”(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而后,当帝辛之妃苏妲己被判定为九尾狐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其地位的丧失,于是历朝历代,无数的脏水开始泼向了九尾狐,直到其中被认为最具神性的天狐也无法保住自身神圣地位的时候,九尾狐完全堕落为了精怪,其祥瑞之说逐渐隐于历史之中。
  此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用来解释九尾狐地位的丧失也是恰如其分的,美丽的东西,人皆向往之,然而过分的美丽则会导致嫉妒之心的蔓延,加上红颜祸水之类观点的出现,九尾狐的地位岌岌可危。历史上被誉为狐的美女以苏妲己最为出名,此外还有嫦娥。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引纬书《湘烟录》说:“嫦娥,小字纯狐。”而屈原在《天问》中也称其为“纯狐”:“浞娶纯狐,眩妻爰谋,何羿之革,而交吞揆之?”在这样的记载下可见九尾狐所寓指的均是美丽的女子,甚至于美丽到毁掉一国之君的女子,这使得在儒家学说被奉为正统的封建王朝的文人笔下,九尾狐完全失去了他们的赞美,反而被不断地批判。
  而九尾狐本身的美丽也是“木秀于林”的最佳诠释,据记载:“狐具有绝世之容姿,盖世之智能,其中享誉最高的又属九尾狐。一般小妖狐诞下一百年后即可化为人形,无一不是绝貌倾城。九尾狐的皮毛为淡若无色的淡白,眼瞳为血的深红,可谓是极其美丽的。”但也是由于这样的美丽带给了九尾狐更多的灾难。可以说,九尾狐从纯洁的祥瑞堕落到淫邪的精怪,在很多时候都是由其外在的特征导致的。
  文学创作中对于九尾狐的观点则给了九尾狐乃至九尾天狐最致命的一击,导致其至今还未能翻身,重拾其祥瑞的地位,其中的代表作就是《封神演义》。
  在封神演义的最开始的时候,因为帝辛渎神触怒了女娲娘娘,导致女娲娘娘势要断送成汤六百年基业,于是召来轩辕坟三妖化作美女迷惑纣王。而其中进入苏护之女苏妲己体内的就是千年狐妖,最终成汤被灭,周武兴起,苏妲己被作为迷惑君王的妖精送上刑场,自此,九尾狐直接成为了祸水的代名词,但凡讲到此类女子,必以狐狸精寓之。但是纵观全书,究其原因,迷惑帝辛,加速覆灭成汤,是女娲娘娘的命令,并且轩辕坟三妖,尤其是千年狐妖可以说是完美地完成了女娲娘娘的命令。然而最后所有的错误都被归咎于苏妲己的诱惑君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原因。
  自那之后,但凡讲到九尾狐,必会提到苏妲己的红颜祸水,可见,文学作品对于九尾狐地位的沦落产生了极大地推力,使其曾经的辉煌永埋于历史之中。
  综上所述,九尾狐的地位更迭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因为其过分出众的外表,使其成为祸水的代名词,也正是因为此,被一层层阴影重重包裹的九尾狐,无法再占据着祥瑞之兽的地位,堕入凡间。九尾狐地位的沦落,是在男权社会下的女子,尤其是美丽的女子无可奈何的悲哀。
  
  参考文献:
  [1]方韬译注.山海经.中华书局,2009.
  [2][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65.
  [3][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中华书局,1977.
  [4][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09.
  [5][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6][明]许仲林.封神演义.中华书局,2009.
  [7]郑先新.汉画九尾狐的原型分析.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7.
  [8]蔡堂根.九尾狐新解.浙江大学学报,第34卷,(1).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以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为例,从情境教学法的概述讲起,分析情境教学法在当前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意义,然后结合自身多年的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将情境教学法有效融入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作思考,有助于当前新课改下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 实施策略    一、情境教学法概述  (一)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法通俗的理解就是指在相
摘 要: 本文从福斯特五部小说的标题出发,分析福斯特所要传达的“生命旅程”的主题。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一些背景知识;主体部分从英国人的意大利之旅,主人公的心灵成长之旅,城市人的乡村之旅,以及英国人的印度之旅来叙述福斯特毕生所体验的生命旅程;结语部分对全文作进一步概括与总结。  关键词: 福斯特小说 标题 生命“旅程”    1.引言  “旅程”这一主题在福斯特的所有小说(描写同性恋主题的《摩里斯》除外
摘 要: 本文从福斯特五部小说的标题出发,分析福斯特所要传达的“生命旅程”的主题。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一些背景知识;主体部分从英国人的意大利之旅,主人公的心灵成长之旅,城市人的乡村之旅,以及英国人的印度之旅来叙述福斯特毕生所体验的生命旅程;结语部分对全文作进一步概括与总结。  关键词: 福斯特小说 标题 生命“旅程”    1.引言  “旅程”这一主题在福斯特的所有小说(描写同性恋主题的《摩里斯》除外
摘 要: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继承了先秦寓言的创作经验,借鉴了印度寓言和六朝传奇的艺术手法,深深植根于中唐社会的土壤,彰显鲜明的社会讽刺主题;善于对动物进行人格化的创造;故事情节完整,曲折有致;寄寓机智巧妙,灵活多变,体现出其独有的艺术特色。柳宗元的寓言促成了寓言文学的独立性、促进了寓言创作方向的转化,对中国古代寓言在唐代的复兴所做出的贡献有口皆碑,对唐以后的寓言创作的影响更是深远。  关键词: 柳宗
摘 要: 在素质教育中,本文作者以创造性思维理论为依托,在语文整体改革的思想指导下,通过研究确定七年级为研究对象,在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构建了基于“互动—创新”式教学理念的教学思维模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初中第一学年就打好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培养语文创造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互动—创新”式 教学思维模式    在目前的初中基础教育改革中,新课
摘 要: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永别了,武器》中多场雨景的分析,透视一代人对战争、对社会、对人生的迷惘。  关键词: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迷惘 雨景    1.海明威与“迷惘的一代”  海明威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作为经历了一个特殊年代的著名作家,海明威赋予其作品以深刻的时代烙印,其创作风格与个人经历紧密结合。  海明威的作品主要有三种创作风格
摘 要: 2009年1月,英国政府出台了《新机遇白皮书》,要求加大教育投入以应对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并为抓住未来世界经济的各种机遇做好准备。本文从《新机遇》的出台背景、战略目标、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说明,并对其意义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英国 《新机遇》 教育    2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风险。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在数月内横扫全球,再
一    即将过去的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经历了汶川地震与北京奥运的大悲大喜后又迎来了百年难遇的经融海啸,当雷曼公司宣布破产的哪一刻,许多人还沉浸在后奥运时期的欣喜之中,并没有意识到经济的寒冬,书画市场的寒冬即将来临。从雷曼总裁夫人等许多收藏当代艺术的经融机构在欧洲各大拍卖行纷纷抛售藏画,到刚刚落下帷幕的北京、上海等国内各大拍卖行秋拍的成交结果来看,书画市场也如现在的气候一样进入了寒冬
摘要:影片《红色康拜因》在叙述亲情的同时,还融入了大量类型片的元素。在此基础之上,导演注入的,是对中国当下的社会现状的一些困惑和反思。也许一部影片对当下社会进程的现实意义是软弱无能的,但它给予了我们去探询的勇气,并在艺术表现方面,以公路片的主要类型模式,利用残酷的现实主义笔调,以及诗意的色彩与镜头渲染,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关于亲情的故事。  关键词:在路上 “弑父”主题 现实主义 诗意渲染 
摘 要: 如今,诗词鉴赏在高考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有鉴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从吟诵涵咏,品位意境;深入探究,披文入情;咬文嚼字,深化拓展;教师参与,促进发展四个方面,对诗歌鉴赏教学作了探索,以期对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鉴赏 高考    古诗鉴赏融入高考已有多年,题型由最初的选择题转型为简答题,分值由5分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