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和广东的本土菜

来源 :烹调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w1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盆菜是香港围村一种与众不同的传统食制,是广东和香港新界的特色传统名菜,属于粤菜的一种,已经有数百年历史。
  盆菜,顾名思义是用一个盆,把预先煮好的材料一层层放在盆中。盆菜每一种材料的配搭、摆放次序、甚至盛器,都大有学问。例如菜肴的摆放需要由上而下、由精至粗。主人会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喜好来决定盆菜的食材。传统盆菜大约分成6层,食物煮好后一层一层叠到盆内,这个工序又称为“打盆”。正宗的“打盆”要求,上3层是米鸭、鸡、鲮鱼球、干煎虾碌等干料,下3层是萝卜、猪皮和围头猪肉等容易吸收汁料的食物。虽然每层食物分开煮,但汁料都以南乳、蚝油为主,吃起来味道是统一的。
  相传南宋末年,元军南下,宋怀宗联同陆秀夫、张世杰等人南逃避难。当他们路经东莞县乌纱以及香港新界锦田一带的围村时,得到村民盛情款待。但因仓猝之间村民找不到足够的器皿盛载食物,只能使用木盆把菜肴放在一起,就此发展成盆菜。
  盆菜反映出围村居民的生活与文化。日常生活里,他们会在3种情况下吃盆菜。一是春秋二祭,围村居民称为“吃山头”。据说以往交通不便,居民需要徒步前往拜祭,一来一回便是大半天,因此他们会在拜祭祖先后,把生猪肉煮成一盆,即可解决吃饭的问题。“吃山头”这样具有传统特色的习俗,也成为香港480項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第二种是喜宴盆菜,每当有村民嫁娶或是满月时,他们会邀请全村人吃盆菜宴,希望跟大家一同分享喜悦。最后一种情况是庆祝庆典,比如村中有新居入伙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自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香港元朗屏山乡民每年10月1日都会举办“国庆盆菜”宴。
  元朗屏山塘坊村是香港有名的围村,村民大多姓邓。在塘坊村,有一个数百年历史的邓氏祠堂,里面一间厨房已被柴火烟熏得黑漆漆。每逢喜庆节日,这个厨房会变得十分热闹,村里的盆菜师傅都聚在这里,做60至80围盆菜。到那时,一阵阵南乳香弥漫在整个村落。
  盆菜有一个特色,就是每一款都需要独立烹调。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盆菜,全靠厨师的功夫。烧柴是件辛劳的工作。烧柴时冒出的浓烟和刺眼的柴火,会灼伤眼睛,甚至到了第二天还不舒服。即使如此,围村人依然保留几百年来的烹调方式。对他们来说,不用柴火焖,怎能享宴亲朋?
  一个习俗演变成饮食文化,依赖的就是一代接一代的传承。在热潮之下,以往只能在围村品尝的盆菜,也登上了酒楼和快餐店的餐桌。盆菜本是众人围坐而吃的食制,如今为方便客人,快餐店也推出了“一人盆菜”。饮食习俗在传承中也发生着适应现代社会的转变。但无论如何改变,盆菜始终盛传着围村居民的故事,连接着香港人今昔的味蕾记忆。
其他文献
梅兰芳(1894.10.22—1961.8.8),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演出。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继承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称之为”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 《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先后培养了一批学
一、技法定义  将预制好的原料,加入适量汤汁和调料,用旺火烧沸后,改用中、小火加热,使原料适度软烂,而后收汁、勾芡成菜的多种技法总称。二、机制、关键和特点  烧制技术内容比较广泛,在做法和烹调目的上,与焖法、烤法、扒法等相互关联。通常说的“烧”是把各种预制作原料再加热至质地软烂,并使调料渗入原料之中,浓缩味汁,以增加菜的美味。烧是水烹法中最精细、最复杂、最有特色的一种技法,它要经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调味基原】盐、甜面酱、白糖、白酱油、胡椒面、味精、香油。  【制作方法】酱香味以盐定咸味,用量不宜大;重用甜面酱以突出面酱的鲜味,增加香味;白糖和味,提鲜,与甜面酱组成甜味,面酱本身带有甜味,糖用量亦轻,以菜肴入口有甜味为度;味精提鲜和味,用量满足菜肴需要为宜;胡椒面去异味,增香味;白酱油提鲜,用量宜小;香油增香味,用量以菜品感觉鲜香为佳。烹调酱香味菜肴时,植物原料加工后入油锅内过一下,捞出滗去
饮食是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比如说美餐、法餐。如何认识牛肉?走出对牛排的认知误区,让我们见识一下美式牛排及加工技艺。一、如何挑选牛排  尽管美国人民有点不拘小节,但他们对牛肉的部位与烹饪方法有着自己的偏好与执着。因为是不同部位,所以它们的肌肉运动量也不一样,最终会影响牛排的口感,比如说,靠近尾部的牛肉会更加有嚼劲,在脊椎里面的肉,运动量不明显,则会更鲜嫩。  1.肉眼(Ribeye)  牛肉肋骨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