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源米兰计划:培养华德福教育种子老师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638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德福教育源于德国,10年前进入中国,开始了“本土化”实践之路。目前国内约有三百多所华德福幼儿园,几十所华德福学校,需要大量师资。
  华德福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并与当地传统文化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把头脑的知识学习,转化为活的、艺术化的学习。孩子们在生活实践、游戏、艺术创作、中国的节日庆典中,完成了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等学习,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并让他们的头脑、心性和四肢均衡发展。
  这样的教育更倾向于全人教育,对老师的要求较高,知识面和动手能力要全面发展,并且能观察到每个孩子的特点,能走进孩子心里,去启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华德福老师个人成长非常重要,尤其在初始阶段,需要参加多种培训来提升自我和提升教学水平。其中最为基础的是华德福培训中心的三年制幼教、小教培训,由国内外资深的华德福教师授课,在华德福教程教学法、艺术及教师内在发展等板块为老师提供基础理论学习及教学实操指导。该培训每人每期的学费4500元-4800元不等,一年2期,每期两周左右,三年下来学费接近3万元,对于初创学校以及老师个人,虽然有成长的需求和愿望,但也有一定的压力。
  2013年,山海源基金会发起“米兰师资养成计划”(下称“米兰计划”),主要针对各校在职或储备的华德福老师,支持他们完成三年制的幼教或小教师资培训,以及其他的深化学习。培训学费由山海源基金会、培训中心、老师个人及其所在的华德福学校、幼儿园四方共同承担。通过与学校、培训中心的共同培养,为内地华德福教育输送种子老师,也为华德福老师们提供一个多方支持的成长平台。2015年,第一批米兰老师已开始了初中的师资培训。
  山海源基金会项目官员陈海燕介绍,米兰老师的申请与选拔有一定的流程,他们要先经过所在学校推荐,并由山海源基金会和合作培训中心评估审核,成为米兰老师候选人,在培训期间,经过一期培训的考察后,正式成为米兰老师,接受基金会的培训资助和长期的成长跟踪。
  截至2015年8月,山海源基金会共支持了48位米兰老师的培训,他们成为了更专业的华德福老师,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各学校反馈,老师加入米兰计划后,在学校更积极主动带动教学和管理的工作,在整个社群里呈现他们活跃的身影。
  “米兰计划”动员社群资源,支持华德福老师持续参加三年制的幼教、小教培训及其他深化学习,这是长期支持长期陪伴成长的过程。项目潜在的风险在于支持的米兰老师可能由于诸多因素中途流失,难以达成项目成效。为了规避风险,在前期调研中,山海源基金会对老师的家庭环境、个人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期找到更加合适的“种子老师”,并在资助过程中,加强沟通了解,使米兰老师更有使命地前行。
  “米兰计划”目前需要完善的地方是,找到更科学的项目评估办法,包括对老师成长的评估。未来,基金会计划引入专家评估,项目设计将更为全面、系统。

其他文献
有一群人,他们的活法与众不同,他们觉得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有关,我们想把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编一个#责任中国公民谱#。  这是第六个故事,主人公叫雷闯。  2009年,雷闯从浙江大学毕业,那年他22岁,随后被保送上海交通大学,专攻化学工程专业。  身处江南富庶之地,身披两大名校光环,他是无数人艳羡的青年才俊,尽管有那么一点点“缺憾”——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无碍他的光辉前程。早在2009年,随着乙肝“
期刊
有一群人,他们的活法与众不同,他们觉得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有关,我们想把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编一本#责任中国公民谱#。  这是第四个故事,主人公叫徐永光。  人前的徐永光,总是笑容可掬,平易近人,但是,这位“好好先生”抨击时事毫不含糊,往往辣味儿十足。他从中国公益事业的荒芜期一路走来,披荆斩棘而后深耕细作,是中国公益界“教父级”的人物。  说起徐永光,故事得从“希望工程”讲起。  大名鼎鼎的“希望工程
期刊
有一群人,他们的活法与众不同,他们觉得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有关,我们想把他们的故事整理出来,编一个#责任中国公民谱#。  这是第五个故事,主人公叫万涛。  万涛,70后,他以“老鹰”自喻,微信名“老鹰”,头像也是印有“FLY”字样的卡通老鹰形象。2000年前后,万涛参与组织中美黑客大战并创立中国鹰派联盟网,在互联网界小有名气,媒体甚至称之为“中国黑客教父”。如今,万涛活跃于公益圈,成为一名社会创业者,
期刊
2015年,“责任中国公益盛典”进入第六个年头。  以往,此奖项主要由南方都市报社一家主办,但从去年开始,这个盛典由南方都市报社、深圳卫视、新浪新浪微博三家合办。在实现全媒体战略联合的同时,主办方希望,这个关注公民行动的民间奖项能如同生命体一般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成长走向全国。在这个有风向标意义的大奖中,媒体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在主办方代表、深圳卫视节目总监张峥看来,在现代公益中,媒体最重要的就是
期刊
逼出来的“勇敢”  四川宜宾市高县可久镇腹地,二夹河在这里蜿蜒流淌。几十年来,附近的乡亲和孩子们要过河,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河上的几十个“跳蹬子”。但是,这样过河并不安全,“跳蹬子”表面湿滑,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河里,特别是在汛期,湍急的河水会淹没这些“跳蹬子”,附近星山村的娃娃们却每天要到河对岸的红旗小学上学。  几十年了,几代上学的孩子们日日从这“跳蹬子”上走过, 远远看去像是武侠小说里的“水上漂”
期刊
时隔7年,2008年的三聚氰胺阴霾至今仍在不少中国人心头挥之不去。国内奶业仍在重塑信任的道路上。  今年中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卖奶难现象,“倒奶”“杀牛”时有发生。  中国乳业如何走向未来,成为业内最大的困惑。  如今,中国乳业正在向西寻找突围之路。  来自西欧的荷兰奶农成为中国奶业的朋友。早在去年3月,习近平出访荷兰,已关注到了荷兰乳业模式和荷兰皇家菲仕兰会员牧场及全产业链管理经验。中荷双方共建了中
期刊
南方,广州。一群NGO为民间教育的发展而奔走多年,但他们的行动很少被书写,他们的探索很少被传播,现在,有人希望为他们创造一个交流展示的舞台。  2015年9月,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依托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的网格化平台优势,联合多个教育公益机构、地方教育论坛联盟和《中国财富》杂志社发起“教育公益案例集”访谈调研项目,计划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责任中国2015公益盛典评委唐昊担纲主编,集业内专家
期刊
坊间疯传,继《泰囧》、《港囧》之后,徐峥下一步片子可能会聚焦中国大地上的缺桥囧境,片名暂定《桥囧》。该片讲述的是:七旬老人罗光林撑竹筏28年守护孩子过河上学,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建一座桥,接力满身伤病的他继续守护孩子们的上学路。  “摆渡爷爷”的愿望最近实现了,记者带您一起去还原《桥囧》剧情。  博爱架心桥摆渡爷爷罗光林终圆溪桥梦  2015年10月28日,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可久镇,罗光林老人的建桥梦迎
期刊
近年来,全国频发儿童受到性侵害的案件,其中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是主要的受害者,儿童性安全问题令人堪忧。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下称“绿芽基金会”)希望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在2013年发起了“乡村儿童性安全教育项目”。  这是一个通过培养性安全教育师资以推广乡村儿童性安全教育的项目。  与一般公益组织直接为儿童进行性安全培训不同,绿芽基金会通过各地的教育局、中小学和教育公益组织找到学校老师、进校社
期刊
近年来,越来越多NGO致力于乡村儿童阅读推广,但如何让乡村教师得到更多的儿童阅读资源,让孩子更好地培养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众多儿童阅读公益组织需要面对的问题。  广东省春桃慈善基金会希望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在今年初发起“点灯人伙伴计划”,希望为有志于儿童阅读推广的城乡老师提供成长平台,最终让乡村儿童获得优质的阅读课程。  “春桃·点灯人伙伴计划”是由春桃慈善基金会提供资助,亲近母语公益发展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