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北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导致英语教学从初中起步,起始教材难度大,学生入门难,过早出现两极分化。笔者多年从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工作,以自己切身体会从教材、师资、学生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就如何摆脱农村中学基础英语教学困境作了探究。
关键词:教材 师资 学习困境 师生关系 兴趣 走出困境
目前,我国大中小学英语教改、课改、目标、计划已在全国范围内搞得如火如荼,沸沸扬扬。而教育部“一标多本”政策的出台,更使大中小学英语教材如雨后春笋,一版接一版不断涌现。因此,对地处西北地区边远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来说,如何选用合适的中学英语初始教材,如何着手中学英语初始的教与学,如何在中、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农村地区广大师生不可回避和亟待解决的老问题、新困难。
一、困境与问题分析
广大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费时多而收效微,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学者,我们有必要从根源上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首先,从教学师资力量方面来看,在西北边远的农村地区,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师资已经表现出严重的不足,教师队伍严重缺乏,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普遍存在着学历达标不够,专业水准不高,改“行”教英语的人多等问题,有不少英语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育,除语音、语调不准,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外,还存在着专业知识不系统,教法与教材不同步,工作量超负荷,负担过重等问题。初中英语师资尚且如此,小学英语师资就更无从谈起。大多数小学基本不开英语课,即使开设英语课,这些小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不专业,家长不重视,学生学习不得要领,导致的结果是大多数学生上了初一还分不清26个英语字母的大小写、48个国际音标的准确读音。有英语教学专家指出,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不过硬,语音语调不正确,那么以后纠正起来要比从头学困难得多。
其次,再看教材和学生。由于小学阶段不开设英语,初一年级实际上就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我们采用的是冀教版初中起始教材,初一的第一堂课,学生面临的就是40多个单词,各种换人称、换单复数、换场景的英语句式与口语练习,结果可想而知,教师课前课后付出大量的辛勤劳动,而学生在课堂上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课后又缺乏合适的语言情境训练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于是对乱了顺序的字母组合,即使投入所有的心力,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如此一来,致使学生不懂的知识点越积越多,听不懂就不愿学,不愿学就更听不懂。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出现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而此时老师即使费尽心机,教学活动仍然呈孤立无援状态,老师教老师的,学生学学生的,最后的教学结果是教师出力、出汗,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常常令人尴尬。
二、出路与对策探究
对于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和探究。
首先,就教材来说,假如农村中学英语教材的选用能够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和学生最初的认知水平相结合,我们农村的英语教学是否会有一个新气象?曾和同事们一起谈论,大家都一致认为还是我们八十年代中期使用的那套初中英语教材更适合农村的孩子。它起始于字母教学,单词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单的日常用语到常用的句型练习,简单则不乏利用,精悍则更实用。而现在的教材多了形式,难了内容,对于毫无英语语言基础的学生真是苦不堪言。所以,农村英语教材的选用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彰显基础化、实用化,这样农村孩子的英语学习成绩一定会多一些阳光,少一些阴霾。
其次,就教学来说,只有我们尽快地改变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才能切实解决农村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教育的出路在于改革,而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师资的素质。政府应该采取一切有利的措施,吸引人才,招揽人才,为小学英语教学配备合格的英语教师,因为农村英语教学只有从小学起步,才能与城市的教育、教学、考试形成一体化现象,农村小学英语才能彻底走出尴尬的困境。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现行的英语教学也有一定的阻碍力。长期以来,不少教师把英语课当作知识课,片面强调语言、语法和词汇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众多的规则和条条框框,而忽视或不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这是英语教学思想的片面性,它导致许多学生被动应付,困难重重,对学英语望而生畏,乃至失去信心。为了切实打好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基础,教师应该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培养语言能力上,而不能单纯放在语言知识上。因为教学要讲究效益,既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础训练,培养他们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又要为学生各种各样的过关考试打好基础。
另外,就农村学生如何学英语,我有必要再说几句。中学英语新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通过严格的语言训练,具有初步的四会能力,即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外语打好基础。那么如何完成这四会能力的基本要求呢?我们知道,英语是一种既有口语又有书面语的语言,且口语和书面语不是完全对应的,这就预示着掌握了书面语形式并不等于能用它进行口头交流。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先听读、后说写的规律,也就是先让自己具备一定的视听和模仿朗读能力,再在熟练和准确听读的基础上尝试说和写的练习。而要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不但要掌握这些基本要素,还要学会在实践中使用语言,即考查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而使用语言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知识、语法知识和词汇量。如果我们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重点解决了语音问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日常用语和习惯表达,那么中学英语学习的重点就可以放到语法学习和词汇量的扩大上,这就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阻力,从而将口语和书面语自然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考好考试的目的。
最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扫除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稳定学习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有意识地与学生近距离接触,观察分析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经常与学生一起交流、谈心,这样教师与学生心里距离就缩短了。教师对学生有爱心,学生对教师有感情,喜欢教师,就想学好该教师的课。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扫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从而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总之,要进一步强化农村中学基础英语的教与学,我们有必要先领会新课程精神,然后尝试去优化教与学的方法,采用合适的教学用书和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我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农村中学基础英语教学一定能够摆脱困境、走向希望。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英语教学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教材 师资 学习困境 师生关系 兴趣 走出困境
目前,我国大中小学英语教改、课改、目标、计划已在全国范围内搞得如火如荼,沸沸扬扬。而教育部“一标多本”政策的出台,更使大中小学英语教材如雨后春笋,一版接一版不断涌现。因此,对地处西北地区边远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来说,如何选用合适的中学英语初始教材,如何着手中学英语初始的教与学,如何在中、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为农村地区广大师生不可回避和亟待解决的老问题、新困难。
一、困境与问题分析
广大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费时多而收效微,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学者,我们有必要从根源上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所追求的共同目标。
首先,从教学师资力量方面来看,在西北边远的农村地区,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师资已经表现出严重的不足,教师队伍严重缺乏,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普遍存在着学历达标不够,专业水准不高,改“行”教英语的人多等问题,有不少英语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育,除语音、语调不准,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外,还存在着专业知识不系统,教法与教材不同步,工作量超负荷,负担过重等问题。初中英语师资尚且如此,小学英语师资就更无从谈起。大多数小学基本不开英语课,即使开设英语课,这些小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不专业,家长不重视,学生学习不得要领,导致的结果是大多数学生上了初一还分不清26个英语字母的大小写、48个国际音标的准确读音。有英语教学专家指出,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的英语语言基本功不过硬,语音语调不正确,那么以后纠正起来要比从头学困难得多。
其次,再看教材和学生。由于小学阶段不开设英语,初一年级实际上就成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起步阶段。我们采用的是冀教版初中起始教材,初一的第一堂课,学生面临的就是40多个单词,各种换人称、换单复数、换场景的英语句式与口语练习,结果可想而知,教师课前课后付出大量的辛勤劳动,而学生在课堂上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课后又缺乏合适的语言情境训练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于是对乱了顺序的字母组合,即使投入所有的心力,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如此一来,致使学生不懂的知识点越积越多,听不懂就不愿学,不愿学就更听不懂。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出现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而此时老师即使费尽心机,教学活动仍然呈孤立无援状态,老师教老师的,学生学学生的,最后的教学结果是教师出力、出汗,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常常令人尴尬。
二、出路与对策探究
对于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和探究。
首先,就教材来说,假如农村中学英语教材的选用能够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和学生最初的认知水平相结合,我们农村的英语教学是否会有一个新气象?曾和同事们一起谈论,大家都一致认为还是我们八十年代中期使用的那套初中英语教材更适合农村的孩子。它起始于字母教学,单词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单的日常用语到常用的句型练习,简单则不乏利用,精悍则更实用。而现在的教材多了形式,难了内容,对于毫无英语语言基础的学生真是苦不堪言。所以,农村英语教材的选用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彰显基础化、实用化,这样农村孩子的英语学习成绩一定会多一些阳光,少一些阴霾。
其次,就教学来说,只有我们尽快地改变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才能切实解决农村英语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教育的出路在于改革,而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师资的素质。政府应该采取一切有利的措施,吸引人才,招揽人才,为小学英语教学配备合格的英语教师,因为农村英语教学只有从小学起步,才能与城市的教育、教学、考试形成一体化现象,农村小学英语才能彻底走出尴尬的困境。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现行的英语教学也有一定的阻碍力。长期以来,不少教师把英语课当作知识课,片面强调语言、语法和词汇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众多的规则和条条框框,而忽视或不重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这是英语教学思想的片面性,它导致许多学生被动应付,困难重重,对学英语望而生畏,乃至失去信心。为了切实打好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基础,教师应该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培养语言能力上,而不能单纯放在语言知识上。因为教学要讲究效益,既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础训练,培养他们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又要为学生各种各样的过关考试打好基础。
另外,就农村学生如何学英语,我有必要再说几句。中学英语新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通过严格的语言训练,具有初步的四会能力,即简单的听、说、读、写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外语打好基础。那么如何完成这四会能力的基本要求呢?我们知道,英语是一种既有口语又有书面语的语言,且口语和书面语不是完全对应的,这就预示着掌握了书面语形式并不等于能用它进行口头交流。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先听读、后说写的规律,也就是先让自己具备一定的视听和模仿朗读能力,再在熟练和准确听读的基础上尝试说和写的练习。而要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不但要掌握这些基本要素,还要学会在实践中使用语言,即考查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而使用语言的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语音知识、语法知识和词汇量。如果我们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重点解决了语音问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日常用语和习惯表达,那么中学英语学习的重点就可以放到语法学习和词汇量的扩大上,这就可以大大减少学生学习英语的阻力,从而将口语和书面语自然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考好考试的目的。
最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扫除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稳定学习情绪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有意识地与学生近距离接触,观察分析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经常与学生一起交流、谈心,这样教师与学生心里距离就缩短了。教师对学生有爱心,学生对教师有感情,喜欢教师,就想学好该教师的课。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扫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心理障碍,从而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总之,要进一步强化农村中学基础英语的教与学,我们有必要先领会新课程精神,然后尝试去优化教与学的方法,采用合适的教学用书和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我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农村中学基础英语教学一定能够摆脱困境、走向希望。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
2.高中英语教学大纲[M].人民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