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人类和万物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她具有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又是怎样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几年前,在拍摄焦作山水时,我就有了这方面的疑问和思索。2004年,在我所熟悉的云台山,开始了以水为题材的拍摄,力求拍出水的个性、水的真面目,达到“真水无香”那种空灵、淡泊、纯净的境界。
拍出心中所想
摄影创作,大凡有三种情况。
返璞归真
我拍摄的这些作品,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开始,完全以水为主体,舍弃环境,运用准确的曝光,拍出的是美似油画的效果。作品中显现的是碧绿的青苔,金色的水流,金属质感般的水底的石头。这时,还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境界。
这时,有的影友劝我,水拍的差不多了,换个题材吧。可是,我意犹未尽,水的变化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我尝试着在完全抽象的表现手法中加入了具象的拍摄方法。一是以具象的石头及水底的颜色为背景,表现水的抽象形态;二是以水的抽象图案为点缀,表现水的色彩。这样拍出的作品,基色有的嫣红如血,有的金黄、湛蓝、柔滑似锦。又回到了“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境界。但这山这水不再是眼中所见之山之水,而是有了思想灵性和艺术化了的山和水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返璞归真吧!
无中生有
摄影是“选择”的艺术,“选择”的过程就是“无中生有”的过程。当我们看到美丽的景色时,首先要观察,要决定什么东西不拍。这样,拍出的作品才更纯粹。
景深控制同样有取舍,有时为了表现水底光的折射,舍去水面,聚焦水底;有时为了表现水面光的轨迹,舍去水底,聚焦水面。所有这些控制手段,都要解决把什么变成“无”,把什么变成“有”的问题。
严谨拍摄、精确控制是我的拍摄态度和习惯。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精确曝光,从不使用包围曝光法,每次曝光都要经过精密计算;作品使用时,不剪裁,在构图时就要完成后期剪裁的任务;后期制作时不调色,真实还原底片;拍摄中不加任何刻意的手段,滤色镜片也不用,保证作品的细节。
控制、控制、再控制,精确、精确、再精确,给我的摄影生活带来了不尽的挑战和无穷的乐趣。
拍出心中所想
摄影创作,大凡有三种情况。

返璞归真
我拍摄的这些作品,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开始,完全以水为主体,舍弃环境,运用准确的曝光,拍出的是美似油画的效果。作品中显现的是碧绿的青苔,金色的水流,金属质感般的水底的石头。这时,还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境界。

这时,有的影友劝我,水拍的差不多了,换个题材吧。可是,我意犹未尽,水的变化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我尝试着在完全抽象的表现手法中加入了具象的拍摄方法。一是以具象的石头及水底的颜色为背景,表现水的抽象形态;二是以水的抽象图案为点缀,表现水的色彩。这样拍出的作品,基色有的嫣红如血,有的金黄、湛蓝、柔滑似锦。又回到了“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的境界。但这山这水不再是眼中所见之山之水,而是有了思想灵性和艺术化了的山和水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返璞归真吧!
无中生有
摄影是“选择”的艺术,“选择”的过程就是“无中生有”的过程。当我们看到美丽的景色时,首先要观察,要决定什么东西不拍。这样,拍出的作品才更纯粹。

景深控制同样有取舍,有时为了表现水底光的折射,舍去水面,聚焦水底;有时为了表现水面光的轨迹,舍去水底,聚焦水面。所有这些控制手段,都要解决把什么变成“无”,把什么变成“有”的问题。
严谨拍摄、精确控制是我的拍摄态度和习惯。多年来,我一直坚持精确曝光,从不使用包围曝光法,每次曝光都要经过精密计算;作品使用时,不剪裁,在构图时就要完成后期剪裁的任务;后期制作时不调色,真实还原底片;拍摄中不加任何刻意的手段,滤色镜片也不用,保证作品的细节。
控制、控制、再控制,精确、精确、再精确,给我的摄影生活带来了不尽的挑战和无穷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