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幼儿教育的角度来看,形体是一种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美育形式,能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和情趣。让幼儿从小学习一些形体训练,在音乐世界中成长,无疑对他们身心的发展、心灵的启迪、健全人格的奠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鲜明地提出“面向全体幼儿,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这要求我们在幼儿形体教学的目标定位上注重培养幼儿对形体的兴趣,提升幼儿对形体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开放式教学是以幼儿的自主学习为主,一切从幼儿的发展需求出发,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好音乐、好素材是前提
幼儿在入园时已经具备了再现和创造形体动作的潜能。他们喜欢去模仿自己喜欢的动作并力图去做独立的表演,产生了“再现”的欲望。如:随着音乐扭起来,看到自己喜欢的节目就会不知不觉中跟着学……而这些“再现”欲望都是受到音乐的感染。开放式教学应重视幼儿自发、自主的学习,这建立在幼儿对生活有相应的经验基础之上,好的形体素材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传统的形体教学太过于本位主义,内容和形式上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成为一种支离破碎的活动。比如:传统教学中,注重从形体技能上来制定幼儿形体教学内容,没有结合幼儿当前的一些生活经验和体会,孩子只是机械的模仿,一味的学做,根本无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生活经验少,肢体语言的贫乏,单纯让幼儿用身体语言来表现音乐或内心的感受,也是有一定困难的,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指导。
二、艺术性指导是关键
幼儿展现艺术美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开放式教学中,形体教育应以幼儿为中心,教师作为艺术性指导的推动者,鼓励幼儿充分、自主地来选择和创造自己喜欢的肢体语言,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经验再现,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
形体教学和任何艺术领域一样,都以生活经验作为基础,那种形体教育创造美的过程,都不可能凭空而生,必须从幼儿已经感知的事物中汲取有关内容,经过重新组合,并通过观察理解,最后转换成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鼓励幼儿调动各种感官的积极性,结合一切的生活经验,让其模仿并创造新形象。
﹙2﹚自由创作+捕捉示范,为幼儿营造创造的氛围和环境。
在创造性的学习中,好的创造氛围,会吸引全班幼儿主动地参与、探索与创新,这种环境也正是创造所需的宽松、自由的氛围。以往的形体活动中,注重教师的示范、孩子的模仿,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孩子们只吸收,不处理;只接受,不投入。
开放式教育环境下,一日生活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积极的环境,提供表现的机会,适当增加自主活动,如弹奏幼儿熟悉、喜爱的歌曲,播放节奏感欢快的歌曲,让幼儿自由自在的“舞”、无拘无束的“跳”,在“舞”和“跳”中就会发现幼儿并不是以某种固定的方法去进行形体活动的,他们能够进行自发的形体活动。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像花仙子在花丛中飞舞,他们的神情专注而认真,这种无拘无束的表现形式,正是创造性活动中亟须放大的部分。同时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需要有一双会捕捉美的眼睛,去发现孩子中与众不同的形体美,并让其在大家面前示范并给予肯定,用亲切的、相信的目光鼓励孩子用身体自由的表达,当孩子的“创作”被教师肯定后,便提高了创作的兴致,孩子们就会在这种氛围下,积极主动地去大胆的创造与众不同形体美。
﹙3﹚自创平台+目的创作,激发幼儿形体创造意识。
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运用已有经验发挥创造自己的形体动作,教师要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自创表演平台,对已有形体动作进行提升。如设立表演空间,教师和孩子们共同搭建小舞台,自制头饰、道具等。并随着教学活动的变换,及时更新道具,使环境对孩子有了吸引力,无形中给孩子创编动作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性,孩子在当前生活经验的提示下,能够轻松、自如的投入到形体活动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处在幼儿阶段的孩子,生活经验不足,身体语言的表现力有限,所以在幼儿创编一个形体动作时,要有相关音乐明确的内容提示,如节奏型、乐曲的性质、特点及表现内容等等。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有目的进行创作,而不会与音乐本身所要表现的内容、情绪背道而驰。
三、教育者的言行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如何引导孩子去欣赏美的动作,体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教师是关键。教师本身对形体活动参与的热情,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一种重要因素。在活动中,充满激情、自由、宽松的形体创造氛围离不开教师丰富的表情,忘我的投入,优美且极富吸引力的舞姿,这会给幼儿带来一种新鲜的活力,激发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形体活动中去,并愿意去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对形体动作创编的积极性和创编的效果。对于孩子的创造,不论好不好,我们都应投以亲切的、相信的目光,并对其的创造成果给予认可与赞赏,这样才能让幼儿创造的火花愈烧愈烈。
幼儿是具有良好的形体表现能力,且极富有创造力。如何通过开放式教学,挖掘幼儿形体创造能力,对每一位教育者来说,都是富有挑战性的。这还需要我们在不断工作的过程中去实践,去探索,去领会
一、好音乐、好素材是前提
幼儿在入园时已经具备了再现和创造形体动作的潜能。他们喜欢去模仿自己喜欢的动作并力图去做独立的表演,产生了“再现”的欲望。如:随着音乐扭起来,看到自己喜欢的节目就会不知不觉中跟着学……而这些“再现”欲望都是受到音乐的感染。开放式教学应重视幼儿自发、自主的学习,这建立在幼儿对生活有相应的经验基础之上,好的形体素材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挖掘。传统的形体教学太过于本位主义,内容和形式上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成为一种支离破碎的活动。比如:传统教学中,注重从形体技能上来制定幼儿形体教学内容,没有结合幼儿当前的一些生活经验和体会,孩子只是机械的模仿,一味的学做,根本无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生活经验少,肢体语言的贫乏,单纯让幼儿用身体语言来表现音乐或内心的感受,也是有一定困难的,同时也需要教师的指导。
二、艺术性指导是关键
幼儿展现艺术美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开放式教学中,形体教育应以幼儿为中心,教师作为艺术性指导的推动者,鼓励幼儿充分、自主地来选择和创造自己喜欢的肢体语言,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经验再现,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
形体教学和任何艺术领域一样,都以生活经验作为基础,那种形体教育创造美的过程,都不可能凭空而生,必须从幼儿已经感知的事物中汲取有关内容,经过重新组合,并通过观察理解,最后转换成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鼓励幼儿调动各种感官的积极性,结合一切的生活经验,让其模仿并创造新形象。
﹙2﹚自由创作+捕捉示范,为幼儿营造创造的氛围和环境。
在创造性的学习中,好的创造氛围,会吸引全班幼儿主动地参与、探索与创新,这种环境也正是创造所需的宽松、自由的氛围。以往的形体活动中,注重教师的示范、孩子的模仿,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孩子们只吸收,不处理;只接受,不投入。
开放式教育环境下,一日生活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积极的环境,提供表现的机会,适当增加自主活动,如弹奏幼儿熟悉、喜爱的歌曲,播放节奏感欢快的歌曲,让幼儿自由自在的“舞”、无拘无束的“跳”,在“舞”和“跳”中就会发现幼儿并不是以某种固定的方法去进行形体活动的,他们能够进行自发的形体活动。有的摇头晃脑、有的像花仙子在花丛中飞舞,他们的神情专注而认真,这种无拘无束的表现形式,正是创造性活动中亟须放大的部分。同时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需要有一双会捕捉美的眼睛,去发现孩子中与众不同的形体美,并让其在大家面前示范并给予肯定,用亲切的、相信的目光鼓励孩子用身体自由的表达,当孩子的“创作”被教师肯定后,便提高了创作的兴致,孩子们就会在这种氛围下,积极主动地去大胆的创造与众不同形体美。
﹙3﹚自创平台+目的创作,激发幼儿形体创造意识。
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运用已有经验发挥创造自己的形体动作,教师要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自创表演平台,对已有形体动作进行提升。如设立表演空间,教师和孩子们共同搭建小舞台,自制头饰、道具等。并随着教学活动的变换,及时更新道具,使环境对孩子有了吸引力,无形中给孩子创编动作带来了一定的启发性,孩子在当前生活经验的提示下,能够轻松、自如的投入到形体活动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处在幼儿阶段的孩子,生活经验不足,身体语言的表现力有限,所以在幼儿创编一个形体动作时,要有相关音乐明确的内容提示,如节奏型、乐曲的性质、特点及表现内容等等。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有目的进行创作,而不会与音乐本身所要表现的内容、情绪背道而驰。
三、教育者的言行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如何引导孩子去欣赏美的动作,体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教师是关键。教师本身对形体活动参与的热情,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一种重要因素。在活动中,充满激情、自由、宽松的形体创造氛围离不开教师丰富的表情,忘我的投入,优美且极富吸引力的舞姿,这会给幼儿带来一种新鲜的活力,激发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形体活动中去,并愿意去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对形体动作创编的积极性和创编的效果。对于孩子的创造,不论好不好,我们都应投以亲切的、相信的目光,并对其的创造成果给予认可与赞赏,这样才能让幼儿创造的火花愈烧愈烈。
幼儿是具有良好的形体表现能力,且极富有创造力。如何通过开放式教学,挖掘幼儿形体创造能力,对每一位教育者来说,都是富有挑战性的。这还需要我们在不断工作的过程中去实践,去探索,去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