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和谐社会社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而人的全面发展必然离不开对知识的学习、对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因此社区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的职能机构,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已逐渐成为社区居民学习、娱乐和休闲的重要场所。但是,现有的有关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主要集中于城市的社区图书馆建设,从而导致农村社区图书馆建设缓慢,已不能满足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基于此,本文立足于社区图书馆对建设新农村具有的积极作用,就建设农村社区图书馆的途径提出拙见。
关键词:农村社区图书馆积极作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253-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工程的核心工作之一,特别是在2011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两项工作列入2011年十项重点工作中,由此可见,在农村建设社区图书馆作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新形势下建设农村社区图书馆的积极作用
农村社区图书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促进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二是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并对前者产生能动的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1.1 为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搭建了致富的信息平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就是物质文明建设,只有农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才可能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已经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应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由此可见,科技对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实际情况是,有丰富的可以用资源,但是苦于没有技术从事开发、加工和运输等可将资源变为经济价值的必要环节,农村普遍存在的致富无门、有门无技、有技不精的现状已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建设社区图书馆则能为新农村物质文明的建设搭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平台,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
一方面,社区图书馆收藏的大量书籍报刊,是传播文献知识和市场信息的重要媒介,能够满足农民对新知识的渴求,特别是数字化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不仅能够向农民传播实体信息,还能够通过互联网向农民提供查询所需的科技知识,这就极大的扩展了农民学习新知识的空间,因为通常实体材料所包含的知识有限,并不见得能够满足每一个农民的需求,而数字化图书馆则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科技知识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若要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而这些都必须通过与外界交流和合作来完成。社区图书馆特别则能够为他们提供进行科技信息交流,开展相互学习,达成合作协议的空间和场所。
1.2 社区图书馆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提供了载体和智力支持
农村精神文明具有基础建设差、腐朽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残余严重的特点,加之大部分农村与城市距离较远而难以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此外,农村办学条件十分有限也使得先进知识难以进入农村,这些都无疑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巨大的困难,因此造成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缓慢,打麻将、玩纸牌成了农村居民主要的娱乐活动,更有甚者走上了“赌博”的道路,此外,在迷信思想的作用下求神拜佛甚至相信“法轮功”等邪教宣传在农村也屡见不鲜。
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一个以物化的载体来传播知识、文化、科技的有效平台和场所,而社区图书馆正是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最佳选择,它通过渗入在农村居民身边,作为农民娱乐生活的一部分进而发挥传播知识和信息的职能,帮助农村居民开阔视野,接受先进的精神文明成果,进而树立正确的伦理观、价值观、邻里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具有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2 建设农村社区图书馆的途径
尽管建设农村社区图书馆对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建设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阻碍,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来开辟蹊径。笔者认为,建设农村社区图书馆的途径应主要集中在如下两大方面。
2.1 加大建设投入力度
建设农村社区图书馆与建设城市图书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农村基础建设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因而普遍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价值又缺乏良好的融资渠道,因此要使建设农村社区图书馆工作取得成效,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源匮乏和文化投入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国家发展规划和实施的重大战略或项目中,在国家发展规划和实施的重大战略或项目中,要保证对社区图书馆发展建设的投入。在实施国家扶贫开发等发展战略、区域发展规划和国家扶持项目中,要将社区图书馆发展建设列为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拓宽事业经费、活动经费、购书经费投入渠道,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图书馆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赞助、捐赠社区图书馆文化事业,或通过各种形式,兴办社区图书馆,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社区图书馆发展建设的良性机制。
2.2 走统筹城乡之路
首先,在图书资源的利用上建立城乡资源共享机制,实行城市、社区、农村之间的流通循环利用,把城市图书馆中利用率极低但又是广大农民急需的种植业、养殖业、实用技术,具有可读性、大众性的图书充实到社区图书馆中去,相应地组织科学技术培训班,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资料,使人们切实感到图书的确是致富的工具。
此外,在人力资源上,选拔有责任心、事业心,有敬业精神的管理人员,提高社区图书馆业务管理水平,实行城市带动农村战略,解决社区图书馆人才队伍素质问题,做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图书馆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视域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拓展的思考[J].农业考古,2010(6).
[2] 余胜英.“图书馆之城”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公共图书馆,2010(2).
[3] 李忠兰.公共图书馆建设社区文化中心的建议[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7(1).
关键词:农村社区图书馆积极作用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a)-0253-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工程的核心工作之一,特别是在2011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两项工作列入2011年十项重点工作中,由此可见,在农村建设社区图书馆作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新形势下建设农村社区图书馆的积极作用
农村社区图书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促进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二是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并对前者产生能动的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1.1 为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搭建了致富的信息平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就是物质文明建设,只有农村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才可能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已经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应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由此可见,科技对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实际情况是,有丰富的可以用资源,但是苦于没有技术从事开发、加工和运输等可将资源变为经济价值的必要环节,农村普遍存在的致富无门、有门无技、有技不精的现状已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而建设社区图书馆则能为新农村物质文明的建设搭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平台,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
一方面,社区图书馆收藏的大量书籍报刊,是传播文献知识和市场信息的重要媒介,能够满足农民对新知识的渴求,特别是数字化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不仅能够向农民传播实体信息,还能够通过互联网向农民提供查询所需的科技知识,这就极大的扩展了农民学习新知识的空间,因为通常实体材料所包含的知识有限,并不见得能够满足每一个农民的需求,而数字化图书馆则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科技知识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若要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而这些都必须通过与外界交流和合作来完成。社区图书馆特别则能够为他们提供进行科技信息交流,开展相互学习,达成合作协议的空间和场所。
1.2 社区图书馆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提供了载体和智力支持
农村精神文明具有基础建设差、腐朽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残余严重的特点,加之大部分农村与城市距离较远而难以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此外,农村办学条件十分有限也使得先进知识难以进入农村,这些都无疑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巨大的困难,因此造成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缓慢,打麻将、玩纸牌成了农村居民主要的娱乐活动,更有甚者走上了“赌博”的道路,此外,在迷信思想的作用下求神拜佛甚至相信“法轮功”等邪教宣传在农村也屡见不鲜。
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急需一个以物化的载体来传播知识、文化、科技的有效平台和场所,而社区图书馆正是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最佳选择,它通过渗入在农村居民身边,作为农民娱乐生活的一部分进而发挥传播知识和信息的职能,帮助农村居民开阔视野,接受先进的精神文明成果,进而树立正确的伦理观、价值观、邻里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具有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2 建设农村社区图书馆的途径
尽管建设农村社区图书馆对农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建设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阻碍,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来开辟蹊径。笔者认为,建设农村社区图书馆的途径应主要集中在如下两大方面。
2.1 加大建设投入力度
建设农村社区图书馆与建设城市图书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农村基础建设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因而普遍存在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价值又缺乏良好的融资渠道,因此要使建设农村社区图书馆工作取得成效,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源匮乏和文化投入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国家发展规划和实施的重大战略或项目中,在国家发展规划和实施的重大战略或项目中,要保证对社区图书馆发展建设的投入。在实施国家扶贫开发等发展战略、区域发展规划和国家扶持项目中,要将社区图书馆发展建设列为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拓宽事业经费、活动经费、购书经费投入渠道,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图书馆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赞助、捐赠社区图书馆文化事业,或通过各种形式,兴办社区图书馆,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投入社区图书馆发展建设的良性机制。
2.2 走统筹城乡之路
首先,在图书资源的利用上建立城乡资源共享机制,实行城市、社区、农村之间的流通循环利用,把城市图书馆中利用率极低但又是广大农民急需的种植业、养殖业、实用技术,具有可读性、大众性的图书充实到社区图书馆中去,相应地组织科学技术培训班,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关资料,使人们切实感到图书的确是致富的工具。
此外,在人力资源上,选拔有责任心、事业心,有敬业精神的管理人员,提高社区图书馆业务管理水平,实行城市带动农村战略,解决社区图书馆人才队伍素质问题,做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农村社区图书馆对新农村建设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视域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拓展的思考[J].农业考古,2010(6).
[2] 余胜英.“图书馆之城”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公共图书馆,2010(2).
[3] 李忠兰.公共图书馆建设社区文化中心的建议[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