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策略构建的多维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艺术类课程,音乐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学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若干思考。
  一、基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宏观把握
  音乐新课程标准高屋建瓴地阐述了音乐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理念,系统地诠释了音乐课程的育人功能及怡情作用。从中我们不难判断出,音乐教学只有在有效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才能明晰音乐教学目标,整体把握音乐教学的发展方向。
  1.对现状的客观分析
  音乐教学发展至今,其现状在某种程度上可谓令人担忧。一方面,学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战略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特别在文化考核的巨大压力下,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在思想认识上更倾向于把艺术课程作为文化课程的附庸;另一方面,音乐教学专业化倾向以及单一、乏味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参与热情明显受阻。
  例如,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几乎整堂课播放音乐作品,从来不对作品本身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学生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必要的能力领悟其中的真善美,更不谈上对音乐内涵的深刻理解了。结果再多的音乐充斥于学生耳朵,也无异于学生耳旁的匆匆过客。音乐教学的现状表明,音乐教学只有深刻反思过去,并真正确立起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扭转当前的尴尬局面,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健康发展。
  2.对目标的正确界定
  音乐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其教学目标不在于培养音乐领域的专门人才,因此,教师任何试图通过音乐教学把学生培养和打造成歌唱家的念头,无疑是音乐教学的“乌托邦”。我们知道,音乐教学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性:音乐教学在于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愉悦自己的心情,培养学生一定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既要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乐理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又要形成和发展学生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达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诚然,在学生文化课压力普遍存在的今天,有效实施和推进音乐课程改革,明确音乐教学目标,就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放松的精神状态之中,为提高各科学习成绩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基于课堂发展前提下的微观处理
  音乐新课程标准不仅提供了教师课堂自主创新与发挥的空间,更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其目的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于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确保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体验快乐。
  1.教学导入的新颖
  音乐教学能否取得理想效果受教学过程诸环节的影响,其中导入过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良好导入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达到学生初步认知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音乐求知欲,决定着学生接下来参与课堂学习的广度与深度。音乐教学的导入可谓不拘一格,以语言导入为例,教师通过形象的语言导入,能够产生学生情感共鸣,诱发学生课堂参与热情。同时,音乐教学是一种艺术课程的教学,教师如果能体现导入语言的艺术性,更能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和思想上迅速地进入学习情境,从而确保学生饱含感情地进行演绎,实现音乐教学声情并茂的目标,最终调动所有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2.教学内容的包容
  音乐教学的开放性特征表明,音乐教学如果不能打破教材的束缚,就既不可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也不能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因此,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体现更为宽广的视野,把学生平时喜欢传唱的、符合学生身心健康的影视歌曲给予呈现,加深学生积极學习情感体验。
  诚然,社会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学生对他们所喜欢的音乐形式,诸如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有着自己的偏好,而对教师所视为正统的音乐,诸如民族音乐、古典音乐难以表现出热情就不足为奇了。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理解,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排斥或者禁止。事实上,教师只有正确引导,同样可以达到学生从学唱流行歌曲中学习音乐知识、获得演唱技巧、加深对音乐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体现包容的教学思想,关注学生的个性需要,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基于自己爱好演绎不同的音乐,展示真我的风采。
  总之,音乐教学只有凸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明晰音乐教学目标,才能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同时,音乐教学只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了解学生的内在需要,才能以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在参与音乐学习过程中真正享受快乐。
  (责任编辑 谭有进)
其他文献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不断地进行认识、思考,以此来总结教学成败得失,进一步探究、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
对于接触化学不久的高中生来说,高中化学是一个新鲜奇异但同时富有挑战性的科目。相对于旧版人教版“重知识获取,轻过程体验”的传统教学方式,新课程的苏教版则更为重视新旧知识的衔接,注重知识与实际的紧密结合,结合学生的自身能力引入知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是很有针对性并且效率很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本身的功能。  一、互动式教学方式浅析  1.让学生以实验为线索学习化
一、前言  在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数学一直是颗耀眼的明星,数学不仅帮助人们认识自然、改变自然,而且还促进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更重要的是数学史所提供的大量数学史料让人们了解到数学学科发展的渊源和来龙去脉.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应该得到重视.学生通过数学史教学了解了博大精深的数学历史文化,了解了数学赋予人们的智慧,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奥妙和惊奇.数学知识启迪人的心灵,激发人的创造性.但是由于
语文课上,我正在给学生讲解《背影》这一篇文章,当我讲到父亲跨过月台给儿子买橘子的时候,我说:“从这一件事情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那份浓浓的爱。”突然,我听到一声小声的嘀咕:“这有什么呀,儿子出远门才买一点橘子,这也太抠门了。要是我出远门,我非得要我爸买很多很多的零食不可。”望着眼前那张不屑一顾的稚嫩小脸,听着这些不带任何情感的话语,我不禁哑然,现在的小孩到底怎么了?  在人类生活中,亲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全面的改革,甘肃省从2003年开始全面推行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各地区的新课程培训工作也正在一轮又一轮地开展。课程培训使教师对美术新课标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大家普遍认为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与整个基础教育改革是相适应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教育。那么,结合新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学美术教学的现状如何,怎样改变现状和进行课程改革与探索?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调查分析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