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校新生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人格特征和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关系

来源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ieq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急性应激中军校新生自我效能对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作用.方法 用相关问卷调查683名被试的自我效能、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用实验法测量被试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结果 ①低自我效能新生人格特征的社会内向(Si)[(54.35±11.95)分,(34.35±10.21)分,P<0.01] 、外显性焦虑(Mas)[(55.10±12.27)分,(37.59±8.58),P<0.01]、依赖性(Dy)[( 54.03±9.53)分,(40.85±9.00)分,P<0.01]和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Nc)[(10.85±3.83)分,(7.58±3.62),P<0.01]显著高于高自我效能新生,低自我效能新生人格特征的支配性(Do)、社会责任感(Re)和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Pc)显著低于高自我效能新生(t=5.12,2.11,3.90,P<0.05或P<0.01);军校新生自我效能与人格特征的Si、Mas、Dy和应对方式中的Nc负相关(r=-0.586~-0.359,P<0.01),军校新生自我效能与人格特征的Do、Re和应对方式中的Pc正相关(r=0.172~0.460,P<0.05,P<0.01);在与自我效能相关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诸因素中,Si、Dy、Pc进入回归方程.②低自我效能新生的心理应激总分显著低于高自我效能新生(t=3.92,P<0.01),自我效能与心理应激总分和行为反应、情绪反应、战斗力发挥分量表得分正相关(r=0.187~0.346,P<0.05,P<0.01).结论 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影响军校新生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应激源和急性应激反应间的中介因素。

其他文献
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其工作对象是身心状况都处于相对低水平的患者,同时护理工作要面对危重患者多、自身工作危险性大等应激因素,是医疗卫生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1],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关系到护理工作质量和护理队伍的稳定[2]。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物致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及其组分与心电图QT间期的关系.方法 对46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身体测量、血生化指标测定及MS诊断,记录标准12导联心电图,用Bazett公式计算校正的QT间期(QTC).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抗精神病药物致代谢综合征人群心电图QT间期延长者12
目的 探讨珠心算训练儿童心算答案冲突信息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的特点.方法 通过心算实验,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方法,对珠心算训练和非珠心算训练儿童进行对照实验.结果 当儿童心算的答案与呈现的答案冲突时,可记录到ERP 的N270成分;非珠心算儿童的N270波幅[(-9.85±3.47)μV]比珠心算训练儿童的波幅[(-6.06±5.32)μV]更高(F-(1,26)=4.96,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