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改案上香

来源 :家庭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fy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奶奶的饺子做得特别美味。她先把肉细细地剁成末,刀在案板上“叮叮当当”地响,剁一阵,加一点儿酱油,把肉卷起再剁,直到成泥一样。随后放料,她放盐的时候从来不用勺子,都是用手一抓,往馅上一洒,很是豪迈。饺子好吃不好吃,关键在馅。奶奶拌馅,料放得足。葱、姜都剁成很细的末,洒在馅上,放完菜油后,还要滴香油,煨上半日,再开始包。
  她面和得也好,不软不硬,切成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剂子,用擀面杖一擀,圆圆的面皮就从擀面杖下争先恐后跑了出来。把馅放在皮上,用小勺把馅按平,卷起皮来,两手向中间一挤,一个肚子圆圆的漂亮饺子就昂首挺胸地站在案板上了。
  贫穷粗糙的生活中,看奶奶包饺子是一种艺术。水开两次,过水三遍,又白又胖的饺子被捞到碗里,吃一口,唇齿生香,余味无穷。


  有一年暑期,我放假回家。车过了我们县城再一路朝南,到小村时已经是暮色四合。我一路向前走,听见背后有几个人说:“前面那个背小包的是谁啊?”我回头一看,奶奶也在那几个人中间。她一愣,说:“呀,那是俺二妮!”她当年82岁,腿上还有下地弄的伤,但是一看见我,就拖着伤腿飞奔而来,脸上的惊喜清晰可见。
  回到家,她忙活着给我做饭。我说在路上吃过了,她说:“出门饺子进门面,这是规矩。”她说的进门面不是下面条,而是把馒头切成细细的小丁,磕几个鸡蛋拌匀,锅里放油烧热,洒上葱花,馒头丁在热锅里一煸,“呲呲啦啦”一响,一碗金黄的炒馒头丁就出来了,馒头丁松软,香味浓郁,特别美味。即便我吃过了饭,一碗馒头丁还是很快被我吃了个底朝天。
  晚上,好友秋莲约我出去。小时候我和秋莲经常同骑一辆自行车上学,如今再相见,秋莲已经历了结婚、离异、丧子、再嫁等种种生活的艰辛,而我把青春付之于一场没有尽头的学习,生活单调而无味。那天晚上,我和秋莲坐在石磙上聊了很久,村里万籁俱寂,唯有月光皎洁。奶奶出来观望了好几次,每次都在站在胡同口,看我们还在聊就悄悄回去,如此反复,不打扰,也不催促。那时候,我和秋莲都感到人生有种种不顺,感叹着“历尽千帆皆不是”,但是事后回忆,生命中还有人站在街边无声守候我们,实是人生至福。
  几天后,我要回校了,奶奶照例还是包饺子。刚成熟八分的青瓜,削皮、切丝、剁碎、控水,加上煎好的鸡蛋,瓜是绿的,鸡蛋鲜黄,颜色好看且味道鲜美。我偷偷拿了勺子吃了一口,顿时觉得鲜香满口。
  其实,奶奶每次包素馅饺子,我都会在包的时候忍不住偷偷吃几口馅。饺子终于出锅,我还没来得及吃上几个,忽然起风了。房顶上还晒着粮食,奶奶不顾腿疼,“蹭蹭”三步并两步就跨上家里的简陋梯子到了房顶上,开始用塑料布盖粮食。我看得目瞪口呆,又担心又着急,怕她稍有不慎摔着了,站在下面喊:“奶奶,你下来!”她不理我,我气急败坏,说:“你不知道自己八十多岁了吗,摔着怎么办,你就是不服老!”
  奶奶听见我叽叽歪歪,说:“那也不能眼看着粮食被风刮了!”我说:“你让我弄,行吧?”我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爬上梯子,那梯子用布条绑的,一踩晃晃悠悠,随时要散架的样子,吓得我腿肚子直哆嗦。等我好不容易爬到房顶上,奶奶已经三下五除二盖好了粮食,“蹬蹬蹬”踩着梯子下去了,留下我小心翼翼地沿着梯子向下退。奶奶没笑话我,我反而气呼呼地说:“你就是不服老,有你服老的那一天!”
  这几乎是一句谶语,因为几个月以后,一向硬朗的奶奶得了脑血栓,倒下了。那一顿青瓜馅饺子,是她给我包的最后一次饺子。


  躺在床上的奶奶不能再给我们做好吃的了,但她总有办法让我们沉浸在“吃”的氛围里。奶奶絮絮叨叨地讲起了从前的事情。
  奶奶说,她小时候家里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虽然贫困,全家对吃却有一种天然的热情。到了年底,卖盐换来了钱,奶奶的父亲会买一扇猪肉,扛回家去煮好,用材料腌制,让孩子们过个欢喜年。奶奶说,曾外祖很会做饭,一样的材料,经他的手一做,就无比美味。即便是难熬的初春时节,曾外祖也能从地里打个野兔给孩子们改善伙食。
  在奶奶的回忆里,“吃”是这个贫穷家庭最温暖的印记。一个夏日的黄昏,日本人进村来扫荡,奶奶家里刚烙了饼、炒了豆角,一听日本人来了,一家人立刻用大饼卷了豆角放在篮子里,挎着到小树林里去吃。分明是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在奶奶的讲述里,我却好像只闻到大饼卷豆角的香味。
  因为爱吃,奶奶家在村里的名声不好,大概是“穷吃”之流,曾外祖对这些话也并不在意,他对孩子格外娇惯。卖盐换的零钱就放在坑上,奶奶经常拿着几个铜板去街上买零食。家里有两个姐姐,做饭她插不上手,倒是跑去别人家里幫忙。邻居家有个小媳妇,每次包饺子都让奶奶去擀皮,小媳妇嘴甜,说:“三姑擀皮擀得真好,手底下麻利,大小又均匀。”
  比起曾外祖家,我家祖上有几亩薄田,日子本该更富裕些,但在吃饭上却是千篇一律的“窝头加咸菜”。嫁给我爷爷后,奶奶感觉最不适应的就是“吃”。整个家族极尽节俭,省下一些钱去买地。地多,收入能更多些,再用钱去买更多的地。但不知是不是常年营养不良,家里男性的身体普遍不好。爷爷经常胃胀,吃不下饭。奶奶心疼他,晚上会单独给他做点好吃的,不过是一碗稀疏的面条,爷爷还经常大发雷霆,嫌奶奶浪费。
  爷爷去世那年,我父亲8岁,小姑才8个月。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孩子,担水、磨面、拉土盖房。生活艰辛,奶奶却从不抱怨。过年了,她会买几根红头绳,给姑姑们扎小辫子。她用从地里挖来的野菜,加上一点点面,给孩子们做饭。大灾荒来临时,奶奶带着孩子们一路向南,没日没夜地给别人织布换点吃的。有的人家想要拿两袋粮食换大姑,奶奶从没动过这个念头。
  对奶奶来说,命运对她从未垂青,她却一直勇敢地面对生活。


  后来,行动不便的奶奶经常坐在躺椅上,一边看我干活,一边指挥我,每逢年关便是如此。
  “饺子馅放的盐太少了,油放得太多了,葱花切得再细一点儿……”我喜欢听她指挥,包饺子也逐渐有了她的样子。把肉细细地剁成末,加一点儿酱油,把菜剁碎,将葱花、姜末洒在馅上,放完油后,最后要滴香油,煨上半日再开始包。
  奶奶去世于隆冬时节,去世之前的晚上,半梦半醒之间,她睁开眼问了一句:“二妮儿去哪了?”我说:“在这里呢!”她看了我一眼,又闭上眼睛。
  奶奶去后的这八年里,我做菜技术没有长进,面食却做得越来越有样子。虽然各种食物丰富,儿子却最喜欢吃我炒的馒头丁。馒头切成碎碎的丁,磕几个鸡蛋拌匀,锅里放油烧热,洒上葱花,馒头丁在热锅里一煸,再加上一根切碎的火腿,一碗金黄的炒馒头丁就出来了。儿子经常一边吃,一边说这是他最喜欢的早饭。
  每个周末我都会包饺子,儿子和女儿在旁边看,有时候他们也会动手试图包几个,等又圆又胖的饺子出锅时,他们帮着摆在桌子上,佐料有醋、香油和蒜末。儿子自五六岁起就能一顿吃20个饺子;女儿两岁半,吃别的东西都不多,唯独我包的胡萝卜肉馅的饺子每顿能吃6个。他俩隔三岔五地和我说:“妈妈,我想吃饺饺。”
  生命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结婚后,我们姐弟几人像蒲公英的种子,从一个植株出发,飞往不同的方向,在不一样的水土落地生根。但是味蕾深处是故乡,奶奶对生活的态度,通过这些食物,溶在我们的血液里,变成生活的习惯、掌心的纹路和淡淡的乡愁。
其他文献
染不染发,是一大片华发早生的中年人的纠结。中年人头发早白的现象似乎在当下变得很普遍,而媒体上连篇累牍对“染发剂致癌风险”的相关报道,让那些一只脚才踏进美发厅的人又赶忙把脚缩了回来。有什么方法能解决他们的纠结心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得知道,头发早白究竟是何原因?有何对应的治疗方法?染发真的如媒体报道的那般危机四伏吗?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早白呢?自由基是导致白发的元凶之一  我们人体的每个
期刊
故乡有个传统,每逢端午、中秋和春节,俗称“三大节”,都要吃粽子。此时,碧绿、轻盈、寂寂无闻的粽叶,就会派上大用场,它们是包裹粽子的最佳“外衣”。  我家屋后的黄土坡上,有一片粽叶林。一年四季都不用施肥浇水,却总能长出密密丛丛、异常茂盛的粽叶来。在母亲眼里,采摘下来后,它们片片都是宝。  粽叶采摘的最佳时间,是在农历的七八月份。时候一到,母亲每日便都要顶着似火的骄阳,去粽林中采摘粽叶。粽林又高又密,
期刊
“大夫,我胸片的结果写着肺纹理增多,这个有问题吗?还要进一步检查吗?”拍过胸片的患者解读影像学报告时,可能都有类似的疑惑.“肺纹理”是医学影像学术语,是指在胸部X线平片
期刊
本文主人公李翠利在给孩子们读绘本  2017年6月,河南省內黄县农村妇女李翠利一鸣惊人——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特别邀请她前往北京参加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草案)》立法审议的座谈会。人们不禁发问:李翠利,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全国人大为什么要邀请她参加立法审议的会议呢?自办图书馆,用书籍填补荒芜  李翠利是河南省内黄县李石村人,她家在村子里开着一家小超市。李翠利与普通农妇不太一样
期刊
★相亲故事★   黄明(化名)刚来安徽相亲网VIP服务中心的时候,我心中忍不住疑惑,看上去他的条件不错,为什么至今未婚呢?黄明是本地人,36岁,国企中层,本科生,身高1.80米,是个高大帅气的成熟稳重男。   我问到他的择偶要求,他说得简单明了:一是女孩年龄要在28岁以下;二是女孩需要是本地人、独生女;三是彼此要合眼缘,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前面两条虽然苛刻,但合眼缘这条就更难把握了。   按照黄明
期刊
本文主人公  “如果說刚开始从广东珠海追随刘仁洋来叶城是为了爱情,如今我和刘仁洋真是打心底爱上了新疆,爱上了叶城。他守国,我守他,这个过程中我们互相扶持,同甘共苦,真的很幸福。”在新疆叶城县第一小学,军嫂蒋艾桦说起她和爱人刘仁洋在新疆的点点滴滴,言语间满是爱意。  今年28岁的蒋艾桦家在广东珠海,来新疆前是当地一家企业的主管,月薪1.5万元。2018年为了支持转隶到新疆武警部队工作的刘仁洋,她毅然
期刊
期刊
每个去宠物医院就诊或体检的犬或猫,医生都会打开口腔看牙齿情况.随着动物年龄的增长,口腔疾病也随之增多,常见的有颜面瘘、牙龈炎、牙齿过早脱落、口腔溃疡等,影响进食.严重
期刊
开国大将黄克诚,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一生清正廉洁、克勤克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军内党内和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备受尊敬。即便重病缠身、生命受到威胁时,他心里装着的也只有国家和人民。  一个黑面馒头  1949年,湖南闹饥荒,黄克诚奉命赴任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当时有大量的南下部队,很多战士都是北方人,他们习惯吃面食,而湖南人的主食是米饭,于是,黄克诚特地配给北方战士一周两次黑面馒头
期刊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中国自古就有品茶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