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高效教学则成为了当今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小学数学课堂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理论;实践
一、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当我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时,就会轻松、主动地去求学,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通过实践发现,许多小孩子在刚进入小学时,对学习是有浓厚的兴趣的,可是,如何让孩子一直保持这种学习兴趣呢?举个例子来说,应用题教学历来被公认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枯燥、呆板、公式化的应用题,教师可以借用电教媒体,运用媒体的拆拼演示,增强教学中的直观性.也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参与游戏、动手操作,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在创设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达到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有趣的事例,幽默的语言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和心境中接受知识,这必将提高课堂的效率.因此,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二、动手操作、乐于探索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授质数和合数这个概念时,要求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并能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异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做一些新的教学尝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下面给出一个片段:
电脑出示:3个正方形,边长都是1.
师:用三个正方形能不能拼出一个长方形?拼出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想象一下长方形的样子.
生:(动手拼)长是3,宽是1.(师电脑显示)
师:用4个正方形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长方形?
生:长是4,宽是1.(师电脑显示)
生:长是2,宽是2.(师电脑显示)
师:假如给你12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样的长方形?
生:长是12,宽是1.
生:长是6,宽是2.
生:长是4,宽是3.
师:如果给你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出来的长方形的个数会怎么样?(有些学生会答越多)
师:是吗?你要拿出证据来,可以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生:不对,如果13个正方形,只能拼出一个长方形.
生:假如有4个正方形和5个正方形,4个可以拼出两个长方形,5个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当正方形的个数是偶数时,拼出的长方形的个数会多,当是奇数时,会少.
师:当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些时,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呢?
生:单数时.
生:不对,当正方形的个数是9时,可以拼出两种.
师:当块数是哪些时,只能拼出一个长方形的?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2、3、5、7、11、13……)
师:当块数是多少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个?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4、6、8、10、12、15……)
师:像上面的2、3、5、7、11、13……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质数;下面的4、6、8、10、12、15……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合数.
以上的教学方式跳出了教材对新思路的束缚,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整个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操作、质疑、讨论、解疑、归纳,经历发现和探究的过程,教育者要引导并耐心倾听孩子的疑问,帮助他们去探索新知.
三、创设探究情景,增强教学实践环节
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增强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教师们认为:数学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去.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商店观察购物情况,然后回到教室内进行角色扮演,开办“小商店”,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学习四则计算知识;当学生学习度量知识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度量的器具,让学生亲自测量并计算书本的重量、教室的面积、全班学生平均身高等.学生通过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动机.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努力创设一个鼓励儿童去探索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实物和设备,认真观察学生的数学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语言.
四、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先学后教
收集并及时地解决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创设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关键.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时教师应及时收集这些信息,整体把握学生的自学水平并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课前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备课,做好多手准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课后就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通过自学所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因此,及时的复习是高效课堂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安排一些练习题,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地巩固,避免出现学过就忘的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使新知识被学生接受并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俊. 构建高效小学数学学习课堂[J]. 教师, 2011(9).
[2]王洪梅.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1(5).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理论;实践
一、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当我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时,就会轻松、主动地去求学,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通过实践发现,许多小孩子在刚进入小学时,对学习是有浓厚的兴趣的,可是,如何让孩子一直保持这种学习兴趣呢?举个例子来说,应用题教学历来被公认是小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枯燥、呆板、公式化的应用题,教师可以借用电教媒体,运用媒体的拆拼演示,增强教学中的直观性.也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参与游戏、动手操作,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这样,在创设课堂气氛的同时,也达到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有趣的事例,幽默的语言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课堂气氛会更活跃.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和心境中接受知识,这必将提高课堂的效率.因此,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二、动手操作、乐于探索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授质数和合数这个概念时,要求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并能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异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可做一些新的教学尝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下面给出一个片段:
电脑出示:3个正方形,边长都是1.
师:用三个正方形能不能拼出一个长方形?拼出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想象一下长方形的样子.
生:(动手拼)长是3,宽是1.(师电脑显示)
师:用4个正方形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长方形?
生:长是4,宽是1.(师电脑显示)
生:长是2,宽是2.(师电脑显示)
师:假如给你12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样的长方形?
生:长是12,宽是1.
生:长是6,宽是2.
生:长是4,宽是3.
师:如果给你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拼出来的长方形的个数会怎么样?(有些学生会答越多)
师:是吗?你要拿出证据来,可以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生:不对,如果13个正方形,只能拼出一个长方形.
生:假如有4个正方形和5个正方形,4个可以拼出两个长方形,5个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生:当正方形的个数是偶数时,拼出的长方形的个数会多,当是奇数时,会少.
师:当正方形的个数是哪些时,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呢?
生:单数时.
生:不对,当正方形的个数是9时,可以拼出两种.
师:当块数是哪些时,只能拼出一个长方形的?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2、3、5、7、11、13……)
师:当块数是多少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个?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4、6、8、10、12、15……)
师:像上面的2、3、5、7、11、13……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质数;下面的4、6、8、10、12、15……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合数.
以上的教学方式跳出了教材对新思路的束缚,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整个过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操作、质疑、讨论、解疑、归纳,经历发现和探究的过程,教育者要引导并耐心倾听孩子的疑问,帮助他们去探索新知.
三、创设探究情景,增强教学实践环节
好的数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增强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教师们认为:数学的学习必须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应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实践活动中去.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商店观察购物情况,然后回到教室内进行角色扮演,开办“小商店”,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学习四则计算知识;当学生学习度量知识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度量的器具,让学生亲自测量并计算书本的重量、教室的面积、全班学生平均身高等.学生通过主动地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动机.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要努力创设一个鼓励儿童去探索的环境,为学生提供可操作的实物和设备,认真观察学生的数学活动,倾听学生的交流语言.
四、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先学后教
收集并及时地解决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是创设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关键.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时教师应及时收集这些信息,整体把握学生的自学水平并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课前要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备课,做好多手准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课后就要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通过自学所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课堂效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因此,及时的复习是高效课堂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给学生安排一些练习题,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地巩固,避免出现学过就忘的现象的发生,这样才能使新知识被学生接受并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俊. 构建高效小学数学学习课堂[J]. 教师, 2011(9).
[2]王洪梅.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