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初探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orpiok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高校作为育人主体,立德树人的工作已成为无可争议的根本任务,这为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政课教育的重中之重,必将成为高校立德树人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着陆点。本文围绕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具体要求,将我国特有的三类优秀文化结合当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蕴含的伟大精神融入到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以期在此项工作的开展中提升质量提供资源,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组建育人资源、贡献力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爱国教育 文化育人
  一、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一纲领性文件给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广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思路和方向。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意义在于打开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志向之门、筑牢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信念根基、成就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人生价值。高职院校针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这个群体,通过系统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生拔节孕穗期精心引导,结合当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蕴含的伟大精神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中,结合灌输对集体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
  《纲要》指导思想明确指出:“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这句话同时也在昭示着高职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必将落实到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如何教育学生把一腔爱国热情落实到实践中去。
  2020年的公共卫生事件,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宣讲爱国主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展现的深厚底蕴为本阶段爱国主义教育打开突破口,打破了以往较多的表面的教育形式僵局,有利于高职院校深入有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二、爱国主义教育与文化育人
  (一)从文化自信看文化育人的地位
  讲到文化自信,就离不开提出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一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和平发展是主线,但各种矛盾丛生,二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互联网使文化交流文化交融更便捷,但也要认识到互联网的两面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育人”的提出,最终的指向必将是使我们高校培养的青年大学生更加坚定文化自信,能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勇担时代使命,能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成为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 班人。
  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就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代表着我们对来路的认可,对可期的未来的目标,是民族精神的集体体现。站在高职院校的角度,更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先进文化以及当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蕴含的伟大精神发展提升文化育人的 内涵。
  (二)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看文化育人内涵
  本文所指的“文化育人”即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所提到的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文件中明确指出了文化育人的内涵: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从高校育人角度来看,文化育人即是要选择3类文化,要在工作中牢牢抓住3类文化的育人功能,并在工作中以3类文化为主导,同时要打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校需要坚守文化育人的内涵,需要打造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需要引领带有校园文化特色的校友名片等。文化育人关系教育大计,是育人工作探讨的根本性话题。
  三、从三类优秀文化谈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及延伸
  (一)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悠久绵长,其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五千年悠长历史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高校育人者最得天独厚的优势与资源,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以及资源库建设也是高校育人工作者的内在需求,是我们发挥育人优势的重要课题。
  全民参与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也必将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能够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充分引用并发展这种伟大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优势,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
  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开展工作,比如“走进中华传统节日”主题宣传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感悟汉字艺术的魅力”汉字听写大会、二十四节气背后的故事等活动的开展,同时再结合伟大精神立足学生本身的经历作为重要节点,着重以“命运与共·爱国力行”为主题开展系列宣传,让融入命运与共伟大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正确的方式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去,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做好学生思想引领。
  (二)基于革命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革命文化是我国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伟大的红色基因和伟大的精神财富,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改天换地、不畏艰险、勇于牺牲、敢于担当的革命文化。
  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能够将舍生忘死精神融入革命文化开展工作,比如“新时代的英雄”“新青年与中国梦”“重温红色经典”“爱国与爱党”“红色法制之谈诚信”等主题活动的开展,将革命文化以正确的方式浸染到爱国主义教育中去,让红色基因深沉在次次活动中,让融入舍生忘死、举国同心等伟大精神的革命文化符号穿越时空展示在新时代青年学生的心中,让学生从革命文化中既要学会挖掘历史上英雄的武汉,又要学会立足当下,用传承的眼光评价当下举国同心的壮举,从伟大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力量。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是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途径。   (三)基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所谓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是传承也是创新,它汲取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精华为现代社会所用,尤其可以在现代教育中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作为高校,使命使然必须坚持将文化自信植入学生心中,同时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在宣传活动中提升认知。
  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尤其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思想引领者们要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开展工作,把尊重科学、生命至上等伟大精神中展示出的诚信品质、制度优势、团结互助、人民至上等理念传递给学生,带领学生共同阅读习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开展“谈谈如何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用亲身经历讲述身边的优秀志愿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的讲话精神”“争做新时代好青年”“做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等主题活动,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正确的方式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为学生成就新时代中国梦铸魂。
  (四)基于校园文化、城市文化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綱要》一文中明确指出: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品牌,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引导高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可见,校园文化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下也是一项非常关键极其重要的高校育人建设项目。笔者所在高校属于一所新建高职院校,围绕绿色校园特色开展各类绿色主题活动,公共卫生事件下人类与大自然如何共生又成为了一项常讲常新的话题,爱国主义教育也必然围绕绿色育人嵌入到每次活动中,如“绿色校园知识竞赛”“垃圾分类你我践行”“美丽中国 绿色校园”“低碳出行 绿色环保”“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人与自然”等深化校园文化浸润学生心灵,让校园每一幢静止的建筑都成为校园文化育人的活教材。
  每座校园文化各不相同,每座校园坐落的城市文化也缤纷多彩。笔者所在长三角地区某市,该市诚信为本的季子文化、常州三杰、流动的大运河文化、历史文化街区青果巷、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金坛刻纸、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淹城遗址等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珍贵的育人资源。今年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中该市几批数名医护人员志愿前往湖北支援,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同时青年大学生们也积极参与到其中去,笔者所在学校就有40余名学生参与了团市委组织的居家青少年守护计划志愿服务,力所能及地为在一线英雄们的子女提供学习辅导和心理陪伴,在践行服务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不只是一句口号。高校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积极围绕城市文化挖掘教育题材,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让学生留住记忆,记住乡愁,培育家国情怀。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抗疫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究”(项目编号:2020SJB0635)。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18
  [3]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N]..2017-12-06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N].2019-11
其他文献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向群众宣传无产阶级政党的立场和纲领、让更多的群众对党认同和接受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先进者启发和带动后进者的形式展开,教育者要在教育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带来了强烈冲击,教育者在思政教育活动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思政课教师线下的教育者的权威身份可以在线上延伸,教师思想的先进性和语言的说服力是其主导性的核心因素,教师要以亲切平和的话语表达严肃的
摘要:虚拟位移是指用移动性动词描述静止事物的语言现象,现阶段对它的研究大多以英语和英外对比为主,研究主题多围绕虚拟位移事件的构成要素,以及虚拟位移的成立机制两个方面。本文分别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总结。今后的虚拟位移表达可以在多语言间进行,从其他认知角度探索形成机制,并在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中加以运用。  关键词:虚拟位移 词汇化 位移主体 位移路径 心理扫描  虚拟位移最初由Talmy(
摘要:在新的时代下,我国教育体系课程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实现对教育课程建设改革创新至关重要。与此同时,在高校精准改革中,思想政治教育占据重要的地位,各个教育环节对思政教育活动展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也由此取得一定的成就。在传统的高职艺术概论课程体系中,其受到传统理念、教学手段等的影响呈现出课程体系单一僵化,学生艺术核心素养培养不够等情况。基于此本文展开以“思政教育”理念推動高职艺术概论课程实践的相关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经之路,加强思政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美育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本文以打击乐通识课程为例,探究美育视野下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通识美育,打击乐,课程思政  近年来,艺术教育领域讨论颇多的一个话题便是“美育”。什么是“美育”,如何开展“美育”,成为了艺术教育者们不断探索的问题。中央在2020年10月15日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
摘要: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学方式方法与学情不匹配、实训受限、考核方式单一、信息化不足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教学内容在项目化课程建设、完善教材建立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在教学方法上以能力递进为主线,采用了虚拟现实体验式教学方法以及通过营造立体化学习环境、阶段性课程安排及全程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关键词:建筑
摘要:作为高职院校,其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发展下慢慢积累的一种价值观念和精神文明,学生党员作为高职院校学生中具备高尚、积极思想的群体,其也是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党员素质教育之间有效互动,对新时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及推动高职院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高职院校实现学生党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展开探究,文章中首先介绍了高校学生素质
摘要:文章将细致阐述与分析红军政治文化建设经验,随后依照当前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工作现状提出将西北红军政治文化建设经验融入到新时代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中的策略,以求助力该项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关键词:文化建设 民办高校 党组织建设 作用  前言  在民办高校发展的过程当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党组织建设工作,通过该项工作可以有效保证民办高校在发展期间更加的稳定且高效,同时有效指导民办高校当中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