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并噁嗪树脂合成及其高性能化改性研究进展

来源 :工程塑料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介绍了聚苯并噁嗪树脂(PBZ)的性能和应用,概述了合成PBZ树脂的反应机理以及溶液法、熔融法及悬浮法合成PBZ工艺的优缺点,简述了PBZ树脂固化机理和工艺,回顾了PBZ树脂的高性能化改性手段和PBZ纳米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具有不同分子结构、通过不同加工手段以及含有不同纳米填料改性的PBZ树脂性能改善情况.得出了目前针对PBZ树脂改性研究的重点,并对PBZ树脂的研究与应用做出展望.
其他文献
在微尺度下,为了保证塑料微管成型的精度,必须考虑熔体的可压缩性对塑料微管成型的影响.针对微尺度下熔体的可压缩性,对塑料微管的双层气垫层气辅挤出成型的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并且与不可压缩熔体所得到的数值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对壁厚为1 mm以下的塑料微管的挤出过程中熔体的密度、微管的内半径、熔体的壁厚、温度、X及Y速度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熔体的可压缩性不仅影响塑料微管挤出时X速度的变化,即影响其壁厚、内半径等的变化,而且影响了塑料微管Y速度的变化,即影响其挤出速度、牵引速度等的变化.
为了生产不同直径的管材可以使用相同的挤出机头,减少机头的制造成本和生产周期,通过对硬质聚氯乙烯(PVC-U)材料的特性、机头的结构参数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压缩模座弧形过渡的PVC-U管材共用挤出机头.采用ANSYS FLUENT软件对机头流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CFD-POST对流场的压力、速度和壁面剪切应力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管材共用挤出机头的压缩模座采用弧形过渡后,流道成型段压力、速度分布没有明显的波动,熔体流动性较好.内外壁面剪切应力相差0.004 MPa,且熔体在成型段壁面剪切速
针对某车型雾灯装饰盖双色塑料件,采用倒装模的模具方案,设计了一副双色注塑模具.该双色注塑模第一射注射成型双色塑料件的硬胶产品,第二射注塑双色塑料件的软胶产品.为实现该双色塑料件的结构成型,在双色模的定模侧和动模侧分别设计了顶出系统和同步拉钩机构.在双色模具注塑完成进行开模运动过程中,利用同步拉钩机构驱动硬胶模具和软胶模具的定模顶出系统随动模一起同步顶出,实现双色塑料件在定模侧倒扣结构的脱模成型,同时将塑料件停留在倒装模的动模上.在模具顶出取件过程中,第一射硬胶模具动模不顶出,第二射软胶模具动模顶出双色塑料
以汽车扶手箱下盖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保压压力、保压时、冷却时间、模具温度以及注塑温度五个注塑工艺因素对大型薄壁塑料件翘曲变形的影响.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设计试验方案,基于Moldflow软件确定浇口位置、设置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并对注射成型过程进行模拟仿真.通过对25组试验进行回归分析获得二阶回归模型,并结合遗传算法全局寻优,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保压压力100 MPa,保压时间10 s,冷却时间12 s,模具温度60℃,注塑温度250℃.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翘曲降低为1.592 mm,成型质量有所提高.
从生产工艺出发,探讨原材料、双螺杆挤出机长径比、挤出机真空、注水、挤出机造粒温度、熔体在双螺杆中停留时间等因素对聚丙烯(PP)复合材料气味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影响.按照上海大众标准PV3900“汽车车厢内零部件气味试验”和PV3341“车厢内部非金属材料对有机化合物散射性的测定”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与过氧化物降解法PP相比,氢调法PP制得的PP复合材料气味等级低1~1.5级,同时TVOC含量也明显降低.采用有效的二级真空、注入5%的蒸馏水、延长物料在双螺杆中停留时间至60 s以上,PP复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为基材,通过有机-无机原位反应法将改性后的CaCO3基质稀土光敏离子(CaCO3:Eu3+-G)引入,制备出具有高效发光防伪功效的PET复合膜和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力显微镜等对样品的表观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光敏粒子平均粒径由1.6μm减小至1.2μm、分布变窄,且在波长610 nm左右发射Eu3+特征红光,量子效率提高了57%.当加入改性后的光敏离子含量为2%时,聚合反应时间从120 min降低至90
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环-块式摩擦试验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表征手段,考察了针状硅灰石与石墨(Gr)和Cr2O3并用对聚四氟乙烯(PTFE)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灰石含量的增加,PTFE/硅灰石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逐渐降低,而摩擦系数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15%(质量分数,下同)硅灰石的基础上添加10%Gr时,复合材料的磨损率降低到0.22×10-5 mm3/(N·m),摩擦系数略有增大.进一步添加1%Cr2O3代替相应含量的Gr时,PTFE/硅灰石/Gr/Cr2O3复合材料表现出
以玉米淀粉、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主要原材料,甘油为主增塑剂,山梨醇、聚乙烯醇200(PEG200)、二甲基甲酰胺等为辅增塑剂,通过挤出机造粒再吹塑方法制成淀粉填充PBAT薄膜.研究对比了不同增塑剂在淀粉填充PBAT材料中的塑化效果,同时探究了不同塑化剂对复合薄膜力学性能、表面粗糙度、吸水率、溶出率及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梨醇与甘油组成的复合增塑剂的塑化效果要优于PEG200和二甲基甲酰胺,淀粉在PBAT薄膜中的粒径最小、分散最均匀,且薄膜的拉伸强度、断裂生产率、摆锤冲击强度得
将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DOPO)与肉桂酰胺(CNM)的加成物DOPO-CNM与聚乳酸(PLA)以不同比例熔融共混制备复合材料,并制备了PLA/DOPO复合材料与之进行性能对比.通过极限氧指数与拉伸强度数值确定DOPO-CNM最佳的添加比例,DOPO-CNM在PLA复合材料中发挥出氮-磷协效作用的同时还具有拉伸补强的效果.以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LA共混材料熔融行为进行表征,发现在DOPO-CNM 15%比例下PLA材料具有最大的熔融焓.以座滴法测量PLA/DOPO-CNM材料
简要介绍了聚乳酸(PLA)增塑改性的增塑机理,综述了近年来PLA增塑及增韧改性研究现状及进展,主要包括聚乙二醇、柠檬酸酯、植物油增塑改性PLA及柔性可降解树脂、弹性体、无机刚性粒子、植物纤维、淀粉等韧性材料共混增韧改性PLA,得出了PLA在增塑及增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添加增塑剂改性或与柔性可降解树脂共混难以保证力学强度、弹性体共混降解性不佳、无机刚性粒子增韧效果不明显等,并针对PLA增塑及增韧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