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中国人转移性黑素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中国汉族女性转移性黑素瘤来源的黑素瘤细胞系,并研究其基本生物学特性。

方法

从1例17岁女性恶性黑素瘤患者腋窝淋巴结分离转移细胞体外培养,建立细胞系。通过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型检测对比细胞系与其来源组织信息,并检测基因突变情况;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软琼脂克隆实验检测细胞锚定非依赖性恶性增殖能力;染色体核型分析确定染色体数量及结构;以高侵袭性黑素瘤细胞系A2058、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为对照,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差异,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检测黑素瘤特异性标记物HMB45、S100、Melan-A蛋白表达情况;通过裸鼠荷瘤,观察在体内的致瘤性。

结果

成功建立1株黑素瘤细胞株,命名为ZJMM-45,在超1年的时间中培养70余代次,显示出稳定的形态和增殖,细胞呈梭形、多角形,可产生黑素颗粒。STR匹配分析显示,样本ZJMM-45与患者冻存淋巴结组织匹配度96%,为同一来源。ZJMM-45细胞系存在肿瘤相关基因突变位点BRAFV600E(c.1799 T>A);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ZJMM-45细胞染色体多为三倍体,呈异常结构。ZJMM-45体外培养呈指数增长,至第5天达到平台期;在琼脂中呈克隆样生长并形成克隆球,显示出锚定非依赖性和恶性增殖能力。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ZJMM-45与A2058细胞均表达HMB45、S100和Melan-A;Transwell实验显示,ZJMM-45侵袭、迁移细胞数量(300 ± 14、260 ± 14)均高于A2058细胞(150 ± 6、160 ± 19,t = 13.25、11.76,P

其他文献
APS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以导致动脉和(或)静脉血栓形成,复发性流产(RPL)和抗磷脂抗体(APL)持续阳性为特征。研究表明,NK细胞数量、功能的异常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可能是病理妊娠及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NK细胞在APS引起的免疫紊乱与不良妊娠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对NK细胞及其与APS进行综述。
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病,RA患者常出现脂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现如今引起RA患者脂代谢紊乱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研究发现,在RA脂代谢过程中,巨噬细胞上清道夫受体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炎症环境下,CD36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相互作用而造成脂代谢异常。因此了解CD36参与RA患者脂代谢的机制及其可能的信号通路可以为预防RA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新思路。
期刊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是由接触性变应原引起的T细胞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肥大细胞在其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在致敏阶段,肥大细胞通过释放炎症因子促进中性粒细胞募集发挥促炎作用,通过刺激或抑制树突细胞的迁移影响致敏过程。在激发阶段,肥大细胞促进非变应原特异性炎症;增强中度,但是抑制重度及慢性ACD的变应原所致特异性炎症。除IgE-Fc受体I-组胺途径外,肥大细胞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B2/X2激活后,释放类胰蛋白酶,介导非组胺依赖性瘙痒,可能成为治疗ACD的新靶点。
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在部分难治性和危重皮肤病的治疗中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IgG的Fab段和Fc段可以通过结合各种自身抗原、自身抗体、补体等来介导特定的下游效应,以达到抗炎效果。该文综述IVIG的治疗机制,其在重症药疹、难治性皮肌炎和自身免疫性大疱病等重症皮肤病中的应用,以及特殊人群使用和不良反应等。
氨甲环酸可以通过多个环节治疗黄褐斑,包括抑制真皮血管形成,减少肥大细胞数目并抑制其活性,减少基底膜带损伤,抑制表皮黑素合成和转运,促进皮肤屏障功能恢复等。本文综述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机制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依据。
自身免疫性疱病(AIBD)和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有部分相似性。近年来,多项研究报道银屑病与AIBD之间具有相关性,以大疱性类天疱疮多见,还包括寻常型天疱疮、红斑型天疱疮、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等,多数AIBD在银屑病发病后发生,部分患者两病同时出现或AIBD先出现。本文综述AIBD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及可能存在的机制。
玫瑰痤疮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遗传因素、皮肤局部免疫失衡、神经免疫功能和神经血管环路紊乱、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微生物菌群失调等均参与了玫瑰痤疮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玫瑰痤疮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转录辅激活因子Mediator1(Med1)对小鼠皮肤毛发再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C57BL/6J品系来源的Med1flox/flox小鼠与K14-Cre小鼠交配,通过Cre-Loxp系统获得Med1表皮特异性敲除小鼠,即表达K14-Cre的Med1flox/flox小鼠(敲除组),不表达K14-Cre的Med1flox/flox小鼠即为对照组,每组3只,共同饲养8周左右行背部脱毛实验,连续12d观察毛发再生情况。12d后,处死两组小鼠并切取其背部脱毛和未脱毛皮肤组织,提取组织总RNA,实时定
目的探讨皮肤黑素瘤(CMM)临床病理特点及与易感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确诊的94例CMM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48例留存黑素瘤石蜡组织标本,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黑素瘤组织中BRAF、NRAS、c-KIT基因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启动子区突变情况;分析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法。结果94例CMM中,男46例(48.9%),女48例(51.1%),年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