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果袋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微域环境及品质的影响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比较4种不同类型果袋内的温湿度变化以及微域环境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果袋内温度变化呈相同趋势,白色无纺布袋内温度最高,外黄内黑复合袋内温度最低。不同果袋内湿度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源丰白色木浆袋内湿度明显高于其他果袋。与报纸袋相比,其他3种果袋均降低了葡萄单穗质量,源丰白色木浆袋与报纸袋之间差异显著。不同果袋均提高了果实着色指数,其中用白色无纺布袋果实着色指数最高。套用源丰白色木浆纸袋果实日灼最严重,报紙和白色无纺布果实日灼最轻。源丰白色木浆袋和白色无纺布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套白色无纺布果实酸含量最低,套用外黄内黑复合袋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
  关键词:葡萄;套袋;温度;湿度;品质;优质栽培
  中图分类号: S663105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6-0120-03
  收稿日期:2016-04-13
  基金项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29)。
  作者简介:牛锐敏(1980—),女,湖北襄阳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果树栽培及生理研究。E-mail:nrm1521@163com。
  通信作者:陈卫平,博士,研究员。E-mail:nature06chen@163com。
  红地球葡萄作为我国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鲜食葡萄品种,以大粒、晚熟、耐贮运等优良特性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得到迅猛发展,成为我国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巨峰的第二大鲜食葡萄品种。目前红地球已成为宁夏鲜食葡萄主栽品种,占鲜食葡萄栽培面积的70%以上,栽培区域主要集中在银川市、永宁县等城市的周边地区。这些地区干燥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多为风沙土、通透性好,种植的红地球葡萄具有成熟早、糖度高等优点,但也常常表现出过度着色、容易日灼等缺点,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套袋作为一种重要的栽培技术措施,可有效减轻农药的残留和污染,改善果面清洁度,使果面洁净,果粉完整,果实颜色美观,从而显著提高葡萄果实的外观品质。有关套袋对葡萄果实内在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与葡萄品种、套袋时间、摘袋时间、果袋类型等因素有关。目前,不同材质的果袋类型较多,在田间应用效果差异很大,为了筛选风沙地地区红地球葡萄最适宜的果袋类型,本研究选用4种不同类型果袋在红地球葡萄上进行[LL]应用,比较不同果袋内微环境的变化差异及其对葡萄品质的影响,为红地球葡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5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局金沙林场葡萄基地进行。基地海拔 1 120 m,年平均气温101 ℃,年日照时数2 8667 h,无霜期平均167 d,年降水量200 mm左右,土质为风沙土,肥力中等偏下,采用滴灌。
  12试验材料
  供试葡萄为6年生红地球,篱架栽培,南北行向,株行距为3 m×1 m,短梢修剪。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及其他管理均一致。
  供试果袋选用4种不同类型果袋,分别为报纸袋(报纸对折,上部和袋侧用订书机钉住,不封下口)、源丰白色木浆袋、白色无纺布袋、外黄内黑复合袋(下口开),果袋相关参数见表1。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生长势、结果量相近的植株,每处理10穗,重复3次。套袋前用赤霉素进行果穗拉长处理,去除果穗最上部的2~3个分穗,穗尖去除1/5。葡萄05 cm大小时(6月25日)在植株的上、中、下3个部位随机套袋,根据上市时间提前10~15 d摘袋,外黄内黑复合袋处理于8月26日摘袋,其他处理9月6日摘袋。
  14测定内容及方法
  141光照度的测定于8月上旬晴天10:00—11:30用 TES-1339照度计、GLA-Z光量子计测定不同果袋内光照度和光辐射,每个处理测量5个果袋,求平均值。
  142温湿度的测定7月上旬在树体中上部西面果穗上悬挂Apresys温湿度记录仪,监测7月9—15日果袋内的温湿度,记录频率为1次/h。
  143果实日灼病的调查拆袋时调查1个杆空内的单株结果数、日灼果穗数和日灼果粒数,计算果穗日灼率、果粒日灼率。果穗日灼率=日灼果穗数/调查果穗数×100%,果粒日灼率(粒/穗)=日灼果粒数/日灼果穗数。
  144果实着色情况9月中旬每个处理采6穗葡萄,每穗在不同部位取样,每处理200个果粒,根据着色面积分级,计算着色指数。
  果面着色分5个等级:0级,着色面积<50%;1级,着色面积50%~70%;2级,着色面积70%~80%;3级,着色面积80%~90%;4级,着色面积90%~100%。着色指数=∑(着色级别×该级果数)/(最高着色等级×调查总果数)×100%。
  145果实品质的测定每个处理各取5穗葡萄,每穗取30粒浆果,用于测定单果质量和各品质指标。采用TD-45数显糖度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NAOH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采用钼蓝比色法测量果实维生素C含量。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果袋对光照度和光辐射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类型果袋内光照度差异很大,白色无纺布袋平均光照度高达75 580 lx,外黄内黑复合袋仅有2306 lx。4种果袋按光照度大小顺序依次是白色无纺布袋>源丰白色木浆袋>报纸袋﹥外黄内黑复合袋(下开口)。透过各果袋的光合有效辐射差异显著,且与光照度呈相同趋势,外黄内黑复合袋平均光辐射仅为1 μmol/(m2·s)。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
  22不同果袋内温湿度变化
  将7月9—15日记录的相同时刻的温度求平均值,温度日变化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不同类型果袋内温度变化呈现相同趋势,1 d之中06:00果袋内温度最低,17:00温度最高。在10:00—20:00之间4种果袋内温度差异较大,白色无纺布袋内温度最高,其次是报纸袋,外黄内黑复合袋内温度最低,其他时间段果袋内温度差异不明显。   从图2可看出,不同果袋内湿度变化趋势也基本相同,07:00果袋内湿度最高,17:00左右湿度最低。内源丰白色木浆袋内湿度均明显高于其他果袋,其他3种果袋在07:00之前和21:00之后袋内湿度差异不大,在07:00—21:00之间总体趋势为外黄内黑复合袋﹥报纸袋﹥白色无纺布袋。
  由表3可知,7月9日—15日,4种果袋内最高温均未超过40 ℃,白色无纺布袋内最高温达3973 ℃,源丰白色木浆袋、报纸袋最高温分别达3674、3541 ℃,外黄内黑复合袋(下开口)最高温低于32 ℃。白色无纺布袋≥35 ℃累计时数最高,达10 h,外黄内黑复合袋没有累计时数。測定期间白色无纺布袋日温差最大,外黄内黑复合袋温差最小,报纸袋和源丰白色木浆纸袋温差差别不大。
  各果袋平均相对湿度差别较大,源丰白色木浆纸袋平均湿度最高,分别比报纸袋、白色无纺布纸袋、外黄内黑复合纸袋高103、1598、1048百分点。源丰白色木浆纸袋相对湿度高于60%,高湿度时间最长达122 h;白色无纺布袋高湿时间最短,仅为 60 h。
  23不同果袋对葡萄外观品质的影响
  从表4可见,套用不同果袋对葡萄单穗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套源丰白色木浆纸袋、白色无纺布袋和外黄内黑复合袋红地球葡萄的单穗质量均较低,且源丰白色木浆纸袋与报纸袋之间差异显著。套用不同果袋对果粒大小没有显著影响。与报纸袋相比,其余不同果袋均提高了果实着色指数,其中白色无纺布袋处理果实着色指数最高,比报纸袋处理的果实着色指数高出 1363百分点;其次为白色木浆袋,比报纸袋高905%。套用源丰白色木浆纸袋果实日灼最严重,果穗日灼率和果粒日灼率均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外黄内黑复合袋,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报纸袋和白色无纺布袋果实日灼较轻,果穗日灼率分别比源丰白色木浆纸袋低402、394百分点。
  24不同果袋对葡萄内在品质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源丰白色木浆袋和白色无纺布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较高,且与报纸袋处理有显著差异;套用外黄内黑复合袋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与报纸袋接近,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源丰白色木浆纸袋、外黄内黑复合袋对滴定酸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白色无纺布袋降低了其含量,且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显著。套用外黄内黑复合袋显著降低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报纸袋、源丰白色木浆纸袋和白色无纺布袋低85、170、170 mg/kg。
  3讨论与结论
  果实套袋后,在外界环境和果袋的共同影响下,果实所处的光、温、气、热等条件均发生了改变,纸袋种类不同,微环境各异。在无高温或阴雨条件下,纸袋内的温度日变化动态呈峰形,但峰值及达到峰值的时间受季节、纸袋类型的影响,1 d中纸袋内的最高温度在套袋前期和后期(春秋季)一般出现在13:00—14:00,套袋中期(盛夏季节)一般出现在 13:00—17:00,1 d中纸袋内的最低温度一般出现在05:00前后[3]。本试验表明,在生长季晴天果袋内相对湿度随着温度的上升有规律地下降,1 d中最低温度和最高湿度出现在 06:00 和07:00,最高温度和最低湿度出现在17:00。白色无纺布袋最高温度和日温差比报纸袋和源丰白色木浆纸袋高2 ℃左右,比外黄内黑复合袋高4 ℃左右。源丰白色木浆袋内湿度明显高于其他3种果袋,高湿度持续的时间最长,白色无纺布高湿持续时间最短。这与不同果袋材质和其透光、透气性有关,无纺布透光、透气性好,袋内温度受外界温度影响较大,外黄内黑复合纸袋透光性差,袋内温度上升幅度小于其他果袋。
  葡萄果实日灼是在我国葡萄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常造成生产上的重大损失,在红地球等品种上发生尤为严重。气温、空气湿度、风速等外界环境条件通过影响果面温度而与日灼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4]。蒯传化等以红地球葡萄品种为试材,对果实进行不同湿度条件下的离体处理,表明在相同的光温条件下,湿度越大,葡萄果实热伤害程度越重[5]。本试验中套用源丰白色木浆纸袋和外黄内黑复合袋果实日灼显著高于报纸袋和白色无纺布袋。可能是由于套袋后袋内相对空间狭小,在一定程度上对逆境的缓冲能力较差,而无纺布袋透气好,报纸袋制作时下部未封口,通风排湿性较好。
  大量研究表明,套袋增大了葡萄果粒,提高了葡萄粒质量和穗质量[6-8]。但吕洪兰等研究结果显示,红地球葡萄套袋后单粒质量降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9]。郑芳等调查显示,虽然套袋红地球葡萄平均单穗质量和单粒质量均高于对照,但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10]。张传来等研究表明,套双层纸袋和3层纸袋均能明显地改善红梨果实外观品质,对果实质量影响不大[11]。本试验套用不同果袋对葡萄单穗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源丰白色木浆纸袋单穗质量最小,与报纸袋有显著差异。套用不同果袋对果粒大小没有显著影响。红地球葡萄套袋可以有效改善果实的着色,果面着色均匀、色彩艳丽。高庆玉等研究发现,套袋改善了葡萄果实的外观品质,使果粉增多,果面整洁,但果实色泽较对照浅[12]。套黄条纹纸袋的果实颜色普遍变浅,是生产中比较理想的颜色,可大大提高果实的商品性。与报纸袋相比,不同果袋均提高了果实着色指数,其中白色无纺布处理果实着色指数最高,其次为源丰白色木浆袋袋。
  套袋处理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不一致。李以训等研究表明,巨峰葡萄套袋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有增加,总酸含量下降[14]。潘佑找等试验结果显示,套袋可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8,15]。王桂莲等则认为,套袋降低了红地球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7,10]。本试验结果表明,源丰白色木浆纸袋和白色无纺布袋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维生素C含量均较高,且与报纸袋处理有显著差异。源丰白色木浆纸袋对滴定酸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白色无纺布袋酸含量低,与其他3个处理差异显著。套用外黄内黑复合袋维生素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果袋处理,但对可溶性固形物、滴定酸和总糖含量无影响。
  参考文献:
  张鹏,周凌翔 我国葡萄套袋技术研究进展[J] 辽宁农业科学,2011(1):58-60
  田惠,潘学军,张文娥,等 套袋对鲜食葡萄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J] 中国南方果树,2008,37(5):54-55
  [3]厉恩茂,史大川,徐月华,等 套袋苹果不同类型果袋内温,湿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8,19(1):208-212
  [4]蒯传化,刘三军,杨朝选,等 葡萄日灼病的发生与防治[J] 中国果树,2009(3):42-45
  [5]蒯传化,刘三军,杨朝选,等 空气湿度对葡萄日灼病的影响[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9(7):38-39
  [6]郑芳,张志录,邵明丽,等 套袋栽培对红提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44-3845
  [7]王桂莲 套袋对红地球葡萄品质的影响[J] 中国果树,2006(6):28-30
  [8]潘佑找,肖青华 葡萄套袋效应初报[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368,2412
  [9]吕洪兰,万贵成,何建军,等 套袋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4(5):36-38
  [10]郑芳,霍瑞庆,许丽,等 红地球葡萄果实套袋试验[J] 北方园艺,2002(3):56
  [11]张传来,何长敏,贾文庆,等 套袋对红梨果实品质的影响[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3):26-28
  [12]高庆玉,代志国,张露露 套袋对葡萄品质及性状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5):627-630
  [13]张栋民,李轶晖,李成祥,等 套袋对葡萄浆果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8):7625-7626
  [14]李以训,何志刚 巨峰葡萄套用绿达牌葡萄果袋的效果[J] 福建农业科技,2007(5):28-29
  [15]王玉安 3种果袋对甘肃天水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 中国果树,2011(4):29-30
其他文献
龙源是一家追着“风”跑的企业。作为世界领先的风电开发者,一代又一代的龙源人追着风的踪迹跑遍大江南北,不管是雪域高原、戈壁荒滩,还是深山老林、偏远海岛,只要有风,就是龙源的梦想之城。  然而,摊开龙源电力党委的工作地图,似满天星斗般分散的196个党支部,如何统一号令、星聚成火,倒成了管理上的“老大难”问题。  2016年,龙源电力党委适时借道“互联网 ”,探索建立全系统党建信息平台,开发出电脑、手机
语言具有指向性,表述物理实验现象的物理语言应该指向物理知识的本质内涵.在观察断电自感实验现象中,图1所示的实验方式长期以来一直被中学物理教材引用,并沿用至今.新老教材都采用相同的电路图和相同的实验方法:先闭合开关,待灯泡A正常发光后断开开关.但在接下来观察实验现象的语言表述中,新教材的语言表述方法相对于老教材有了全新的改变.老教材是这样表述的:“这时可以看到,灯泡A要过一会儿才渐渐熄灭.”而新教材
摘要:分析概括了低碳循环农业的概念、规模农场发展低碳循环生产的可能性和意义,提出了规模农业低碳循环生产的4项主体技术及具体技术措施,并构建了规模农场低碳循环生产技术体系,最后评估了低碳循环生产下规模农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便规模农场低碳循环生产技术体系能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健康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规模农场;低碳循环生产;技术体系;粮食安全;生态环境
摘要:针对陕西省略阳县铁尾矿库废弃地的复垦,以城市剩余污泥作为改良剂,选用4种短期生长叶类植物进行35 d盆栽试验,研究植物在以尾矿和剩余污泥按4种不同质量配比所得的盆栽基质中的生长情况。盆栽基质是以尾矿与剩余污泥按质量100 ∶0、80 ∶20、60 ∶40、50 ∶50 混合而成,分别标记为T100、T80、T60、T50,T0为正常土壤对照。结果表明,尾矿与剩余污泥比例为60 ∶40的土壤改
摘要:为了促进智能化农业的发展,提出1种基于Android的植物叶片病害区域提取系统。针对传统边缘检测分割时容易丢失边缘细节的缺陷,添加对2个斜方向梯度信息的提取,从而得到更完整的病害区域边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移动终端的植物叶片病害区域提取系统。测试效果显示,该系统具有便携、实用、界面友好等特点,能有效地提取出病害区域,为后续的识别提供有效、可靠的病害数据。  关键词:Android系统;叶片
字纸里裹着细银丝,细银丝上趴着四千四百四十四个似死似不死的小虱子皮。  房胡子,黄胡子,新年到了寫福字;不知道房胡子的福字写得好,还是黄胡子的福字写得好。  小郭画了朵红花,小葛画了朵黄花,小郭想拿他的红花换小葛的黄花,小葛把他的黄花换了小郭的红花。  小猪扛锄头,吭哧吭哧走。小鸟唱枝头,小猪扭头瞅,锄头撞石头,石头砸猪头。小猪怨锄头,锄头怨猪头。  石斯施史四老师,天天和我在一起。石老师教我大公
Part1  我们身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那是每一步成长、每一次经历、每一个生活过的环境给我们打下的深深烙印。特别是原生家庭。尽管很多时候我们都极力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但也不得不承认,也许我们永远无法摆脱它的影响。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在救赎ta的童年;有些人,一生都被童年所温暖。而袁一湛,大约是后者。  袁一湛是我采访过的少有的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女生,她的脑袋里似乎总是充满着各种奇思妙想:小时
告状  小萌萌气呼呼地告状:“爸爸,我觉得妈妈根本不会照顾小孩。”爸爸很惊讶地问:“为什么?”小萌萌认真地说:“晚上我一点儿也不困,妈妈非要我上床睡觉。早上我非常困只想睡觉的时候,她又非要喊我起床去上学!”晕车  蜗牛病了,坐在轮椅上,乌龟把它推出来晒太阳。  蜗牛:“我头有点儿晕。”  乌龟:“是不是太阳太毒了?”  蜗牛:“不是,速度太快了,我晕车。”见证奇迹  妖魔鬼怪在开会。“唐僧肉好吃,
摘要:对150个广西莪术株系单株产量及挥发油含量进行考察,选取产量和挥发油含量较高的广西莪术株系,并比较筛选单株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共筛选出的12个优质广西莪术株系,总共鉴定出35种化学成分,其存在共有挥发油成分,又存在非共有挥发油成分。玉13/C106、玉14/C29、玉18/B97的株质量和挥发油主要化学物质含量均较高,为优质的广西莪术品系。  关键词:广西莪术;种质评价;优良株系;挥化油成分
摘要:研究碳调节剂与次生盐渍化土壤在混合培养过程中水溶性盐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碳调节剂与盐渍化土壤混合物中水溶性盐含量在培养第7天后基本趋于稳定;过量添加碳调节剂会导致土壤水溶性盐含量过低,影响作物根系生长;T4处理效果最好,植株根系生长最佳;加入碳调节剂过少无法改变土壤盐分对植株生长的影响;土壤碳调节剂添加量为33.75 g/kg时(T3处理),即可达到显著降低次生盐渍化土壤水溶性盐含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