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标上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则必须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完成的,换句话说要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能力,就要通过多种手段在品词、赏句、悟段、谋篇中通过咀嚼字词,涵咏句子,想像语段,使阅读教学散发浓浓的“语文味儿”。
  【关键词】阅读教学;导语;方法;交流
  
  语文的基本手段是听说读写,而读往往有着浓墨重彩的作用。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何让阅读教学更具时效性,每个老师都在不断的探索研究。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也在不断的探索、反思、改进。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也有了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导语激发兴趣。
  一篇好的文章,为什么能激起读者的共鸣,诱使他们如饥似渴地读下去?因为他有吸引之处,那么用好文章来形容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导语,就有形似的地方,好的导语就像好的文章,能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众所周知,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他们有着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与生俱来争强好胜的心理,成了我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利刃,我就是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如我在教学《渔夫的故事》一课是这样导入的:
  1、激情引趣
  师:小朋友们,你一定还记得,在妈妈的怀里,在奶奶的膝前,在学校的图书室里,读故事,听故事的美好情景吧!今天让我们坐上时光飞车,回到那个年代,重温一下儿时长辈给我们讲故事的情景吧!快看,故事之门己经开启:
  (屏幕出示:芝麻开门。这是什么故事呢?)
  (屏幕出示: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吧。这又是什么故事?)
  (接着出示:我是个无恶不作的魔鬼,曾经跟所罗门作对。这又是什么故事?)
  2、引出课题:渔夫的故事
  3、师导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渔夫的故事》
  ……
  精心设计导语就要求教师花心思,结合课文,想办法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如果有时又能把握住意外的生成火花,那么使导入的速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的进入教学的情境之中,阅读的兴趣就会突突地冒出来。
  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精彩的导语固然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欲望,但是维护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要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不用心。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我在执教一年级阅读课文《四个太阳》时,只要求孩子借助一年级的特色-----母语拼音来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如能完整说出,我便予以表扬、鼓励。而在二年级学习《日月潭》这篇课文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通、读懂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到了三、四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这篇文章时,我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这位青年为什么会有这么高超的画技?请联系课文,找找他练就高超画技的原因。这样学生就能在联系课文各句之间的关系,找到真正的原因,也能从中理解作者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描写这位聋哑青年的。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投入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融会贯通。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最后扩展至理解全篇内容。
  三、悟中促读,读出情感。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诚然,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承担着受业解惑的使命,但是现在的课堂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还达不到预期效果。《小学语文课程课标》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想而知,阅读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真感情。
  俗话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有些课文由于时空的阻隔,或其他和方面的原因,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古诗配以乐器背景乐和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童话故事做头饰画图片让孩子们来表演等。
  如我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学生对洋人为什么在中国的地界这样作威作福却无人敢出来说句公道话而甚是不解,于是我就随机出示一段说明当时背景的视频录像,并配上磁性而副有激情的男播音员的解说。学生很快就知道原因,并表现出对中国巡警这种奴颜媚骨的丑态的极力愤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懦弱、妇女有冤无处诉的凄惨表示同情,并能用自己慷慨激昂的语调来表示自己的感情。
  再如教学《夜莺的歌声》一课时,课文中的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让学生大为折服,怎么样让他们融入其中呢?我就选用了演课本剧的方式,选择课本中夜莺和德国军官周旋并把他们带入游击队的埋伏圈这一最精彩的部分:
  “喂。你来!”军官叫那个孩子。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裳里,抖了抖衣服上的木屑,走到军官跟前。
  “呶(náo),让我看看!”军官说。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艺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那是个白桦树皮做的口哨。
  “挺巧!小孩子,你做得挺巧哇。”军官点了点头。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接着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来。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
  让学生分别来饰演。因为年纪相仿,更因为对英雄人物的敬佩,小演员们把夜莺的机智表演得绘声绘色,这就是对课文感悟之后的真情流露。
  真所谓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通过各种方法的介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带着自己的理解演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五、交流碰撞,提高能力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些课,学生发言虽积极投入却只能蜻蜓点水式地说些粗浅感受,“含金量”不高;有的则虽然观点较深入但语言不规范,表达欠妥、词不达意;更严重的,甚至还有诸如语序失调、逻辑紊乱等现象。这样的课自然很难说是“高效率”和“有成色”的。在语文教学阅读训练中,课堂交流环节既是学生心得汇谈的最佳“平台”,更是言语操练最主要“时段”。曾有专家提醒:“语文课,‘交流’好才是真的好。”因为语文课特别是阅读教学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课程,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不讲究、不习练、不规整自己的语言,那应该在什么课上去实践呢?实际上,唯有多角度、多层次的课堂交流,才能让教学更加完整、高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在交流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规范学生的表达语言,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注重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纠正语法句式的错误及表达的明确性与完整性,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及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发现、不断的积累和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只要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一路走一路积累,相信我们都总能漫溯到草的最青处,采撷到那最鲜最嫩的“草”。
  
  参考文献
  [1]陆云.朱小锦.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如何使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就成为每—个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语文教学活动是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其活动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发与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呢?笔者从以下几方
摘要:在当今大力推广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前提下,数学的课堂教学注重了更多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启发学生思考更是课堂教学的精髓。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训练;操作性实验    一、中学数学思维训练的几种形式    1.整体性思维方式的训练。整体性思维方式是对对象的整体理解,放过个别细节,产生合理的思维跳跃,直接把经验因素同问题的本质联系起来,或是凭借观察、联想
在小学阶段一提到作文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点“谈虎色变”之感。教师们教得辛苦,学生们学的也辛苦,写出来的作文,干干巴巴,既缺乏想象力,又失去了小学生原有的天真雅趣。如何攻克学生的这种写作心理障碍,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呢?《语文课程标准》写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真实、自然、愉快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往往以一些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合和抽象的概念、公式等形式出现,学生学起来很乏味,进而使学生产 生厌学情绪,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借助情感的力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得到全面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学习的动机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
【摘 要】本文将“和合”中的“忍让”精神渗进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动中,明确教师通过将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将文本处理的权利也交给学生,教师只须在恰当的时间,将课堂话语权教师还给学生,来实现动态和谐的生态语文课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忍让”精神 生态语文课堂教学    天台很多人家里挂着一幅画——两位短发齐眉、憨态可掬的少年,一人手捧礼盒,一人肩扛荷花,温馨祥和、亲密无间的样子,这
【摘要】流行歌曲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易感人群,怎会甘于寂寞呢?音乐教育工作者应直面这一现象,积极地引导。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渗透流行歌曲的教学,遵循新课标的原则,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会享受音乐。  【关键词】流行歌曲 学生 中学音乐教育    流行,是个永恒的话题,站在时代潮流的浪尖上,冲击着一个个年青躁动的心。流行歌曲乃投其所好,象知音一般,
【摘要】本文阐述了教师力求通过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渗透、行为感知的经历,并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国粹 德育教育 心理健康 楷模 典范 健身    “淮南王他把令传下,吩咐三班去见他,分明是先把虎威诈,不由得我等笑哈哈……”预备铃声刚刚响起,讲台上老师便大声唱了起来,随着四句散板的结束,学生立刻全体起立,整齐的接唱:“此时间不可闹笑话,胡言乱语怎瞒咱,在长安是你夸大话,为什么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种好方法。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
【摘 要】小学语文初学写作会碰到两个难点,一个是对写作没有兴趣,一个就是没有材料可写,为了解决这两个难点,真正做到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要采取拓宽素材来源、注重阅读积累、提高观察本领、加强交流能力的方法来解决缺乏写作素材的问题,要使用消除写作的心理障碍、开拓丰富的作文题材、选择合适的写作题材、尝试不同形式的写作、注重保护写作的兴趣等方法来激发小学生写作的兴趣。  【关键词】语文 写作 兴趣 素材
【摘 要】如何挖掘教材,发挥教科书各栏目作用,是我们初中物理一线教师切实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经常组织学生经历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这也能较好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苏科版物理教材为教学留有较大的空间,教师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空间进行再创造,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发挥教科书栏目作用 经历自主探究学习 培养自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