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读为主的简约课堂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000meng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能根据填空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懂课文,明白布鲁斯王子在第八次取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读通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1.板书课题:第八次。读好课题,提醒学生该重读哪个字。
  2.揭示学习任务: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读通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要读懂课文,明白布鲁斯王子在第八次取得成功的原因。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作引导,才能有效地激发学习的动机,并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做出正确的评价和调整。】
  3.学生自读生字,读不准的字多读几遍。
  4.分组出示生字词,请学生指读词语。
  ①侵略 打仗 受伤 信心 招集 抵抗(一类字词语)
  ②磨坊 几乎 结网(多音字词语)
  ③欧洲 苏格兰 布鲁斯 (地名和人名)
  5.学生自读课文,努力做到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尽可能读得有感情。
  6.创设情境,读好句子。
  刚才我们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几只“拦路虎”,瞧,它们在向我们示威呢!谁来消灭它们?(出示句子,请学生朗读。)
  ①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不断地唉声叹气。
  ②布鲁斯躺在木板上望着屋顶,无意中看到一只蜘蛛正在结网。
  ③蜘蛛重新扯起细丝再次结网,又被风吹断了。
  ④可蜘蛛并不灰心,照样从头干起,这一次它终于结成了一张网。
  ⑤经过激烈的战斗,苏格兰军队赶跑了外国侵略军。布鲁斯的第八次抵抗成功了。
  7.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拦路虎”终于被我们消灭了!看来,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就能成功!下面我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仔细听,指出读错的
  地方。
  【设计意图: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是初读课文的基本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的操作程序是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最后再读好课文,每一步都有目标,每一步都有要求,把难点各个击破,层层铺垫,水到渠成。读课文如果一味地机械读,肯定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情境,点燃学生读书的热情。比如:“这几只‘拦路虎’在向我们示威呢!谁来消灭它们?”学生面对这样的挑战,一定会激情迸发,跃跃欲试,争先恐后。】
  8.完成填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 )(谁)英勇抗击外国侵略军,连打了( )次败仗,几乎失去信心。后来在( )的启发下,决心干第( )次,终于( )。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之后,对课文做整体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课标对中段学生明确提出的要求。借助一道填空题,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情,降低了难度,学生能较为轻松地完成。】
  二、读懂课文,达到理解、有感情
  1.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布鲁斯吧。(出示课文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
  ②从布鲁斯王子不断的唉声叹气中,你猜猜他会想什么。
  (我怎么老是失败呢?后面的仗怎么打呀?我对不起国王和人民啊!)
  ③知道了布鲁斯的内心是痛苦的、郁闷的、担忧的,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一小节读好的。(指名有感情朗读)
  ◎朗读评价预设:“我看到了一个痛苦不堪的布鲁斯!”“我听出了布鲁斯的绝望!”“我听出了布鲁斯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我看到了一个对胜利几乎失去信心的布鲁斯!”“我听出了他在为国家担忧啊!”
  【设计意图:想象是感悟的催化剂,能激活思维。学生通过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画面,脑中浮现出形象来,再通过脑中的形象来品味语言,这样学生悟得深,读得好。“唉声叹气”这个词反映了布鲁斯的情感正处在低潮期,抓住这个关键词让学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说说布鲁斯此时会想些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走进布鲁斯的内心世界,与其同呼吸,共命运,为他而忧,为他而悲,产生情感共振,为读好课文奠定情感基调。】
  2.几乎失去信心的布鲁斯躺在木板上望着屋顶,默默无语,忽然他看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那是怎样的一幕呢?(出示课文第三小节)
  ①学生自读。
  ②谁能把这令人感动的一幕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朗读指导:要突出“丝断了、网破了、结了断、断了结、结了七次、并不灰心”等词。)
  ③你感动吗?为什么?
  3.其实比我们更感动的是布鲁斯王子,他看到这幕之后又是怎么样的呢?(出示课文第四小节)
  ①师范读。
  ②从“感动”这个词中你想象一下布鲁斯心里会想什么。
  (蜘蛛能干第八次,我为什么不能呢?难道我还不如蜘蛛吗?说不定我干了第八次也能成功的。)
  ③学生表演读这一小节。
  ◎朗读评价预设:“我没有听出布鲁斯王子的感动” ——提示学生要重读“感动极了”这个词;“我还没有感受到布鲁斯王子下的决心很大”——提示学生要重读“第八次”这个词;“我还想看到布鲁斯那种激动、振奋的表情和动作”——提示学生朗读的时候可以加上合适的表情和动作。
  【设计意图:学生只有循文入境,方能与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感动”这个词是布鲁斯王子情感变化的转折点,抓住这个词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第二次走进布鲁斯的内心世界。这次学生看到了一个恢复信心、重整旗鼓的布鲁斯,为他而喜,为他而贺。理解了文本,加上朗读后的即时评价,学生一定能做到以声传情,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来。】
  4.心动不如行动!布鲁斯又做了什么?(出示第五小节,生齐读)
  ◎朗读评价预设:“‘四处奔走、招集、动员’这三个词语可以读得干脆有力些!”“不错,我听出了你在为布鲁斯的成功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5.课文学到这儿,你能说说布鲁斯王子在第八次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
  (热爱自己的国家;屡败屡战,坚持不懈;失败了不灰心等。)
  【设计意图:语文的教学目标常常模糊,不具体,不清晰。学生究竟有没有真正把课文读懂?课堂上应该要有测评。让学生说说布鲁斯王子在第八次成功的原因是对学生有没有读懂课文最好的检测与评价。】
  三、读写名言,深化认识
  1.出示词语,让学生用这四个词语写一两句话表达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
  信心 成功 灰心 失败
  2.组织交流学生写的句子。
  3.学生读背名言。
  ①失败乃成功之母。
  ②有志者,事竟成。
  ③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④100次跌倒,101次站起来!
  4.小结: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是暂时的,挫折是难免的,祝福每个同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下课!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四个词语写句子,这不仅是对课文所蕴含道理的深入理解,也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读背一组与文本主旨息息相关的名言,可以升华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言,提升表达。】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晓庄学院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研究通过分析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辩论”课程中撰写的反思日志,探究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方法。作者分析了10位学生所写的40篇反思日志,从他们对辩论技巧的关注情况入手分析,研究发现反思日志能够促进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及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水平,有助于建立合作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反思日志 思辨能力 “英语辩论”  1.引言  《礼记·中庸》曰:“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金融业务越来越普遍地走进寻常百姓家。无论是购房、购车贷款,还是买卖证券、办理保险等金融业务,无不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可以说,金融越发展,人们的生活就越方便,金融工具越多,对经济就越起到促进作用。但是,过度的金融创新,也会带来金融风险。例如,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就是美国投行机构滥用金融工具的结果。金融业的稳定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美
通过对疫情时期的青岛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访谈和测试等调查,了解初中生在线英语学习的现状和策略。本研究对学习状况、学习策略、听说技能等九部分以及两次成绩的对比分析后,提出分類施教、学法指导、过程管理、家校联动等方面提升的建议,对目前的在线学习和今后的英语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有价值的数据和参考建议。  研究设计和实施  研究样本 研究样本以青岛第二十八中七年级238位同学(有效问卷238个)为研究对象,男女
又到了市级比赛的时候了,区里一位年轻教师拿着市里指定的参赛课《唯一的听众》来到了我的办公室。我知道,作为区里选送的唯一参赛教师的他有压力,也很想取得优异的赛课成绩。可是,只有一天的备课时间,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我很快地帮他备好课,然后试讲并且修改完善。说心里话,这样帮他很容易,但怎样启发他借助这次备课提高他的能力呢?为了帮助一个年轻教师真正成长,我继续选择了聊课,请他先冷静地阐述自己对课文的  思
小学高段学生基本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一般能自己阅读文章,包括一般的报刊和书籍。这时,阅读教学一方面要继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认识、发展学生思维、完善学生个性,以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当做好两件事——  一是用语文的方式帮助学生成长  于漪先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即“每一节课都会影响学生的生命质量”。字词
【教学理念】  从小说元素“人物”“人物关系”和“叙述者”角度分析建构解读路径。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叙事作品阅读经验,即通过语言、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及鲜明个性,特别是王熙凤精于算计、见风使舵的个性。  2.建构新的小说阅读经验,即从“人物关系”的角度进一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3.初步接触“叙述者”这一小说要素,学习从叙述者的话语中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通
定位的缘由  记者:李老师,我知道您的工作室是在2014年1月正式开始运行的。作为一个成立时间不长的工作室的主持人,您将研究的立足点和研究的方向,定位为“课程研发”,这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同时,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这个年轻的工作室却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果。请问,您为什么会将工作室的研究方向定位为“课程研发”?这里有什么样的考量?  李祖文:之所以将工作室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标定位为“课程研发”,是从这样
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往往发现用不同的语词或者语句来说明同一个话题时,有的效果好,有的效果则不佳。这是因为交际活动中的主体,即言语交际中的发话人和听话人,对于语词或者语句的理解不仅需要知道这个词或这句话的一般含义,而且还需要具备正确理解这个语词或语句的足够的语境。  语境是影响言语交际目的达成度的一个必要因素,而我们日常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交际的过程。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学过程不仅是交际的过程,教
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掌握知识、锻炼思维、提高创新能力的训练场,也是教师检查学习效果、获取反馈信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目前纸笔作业是最常见的作业形式,然而,这对很多非视觉偏好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全脑多元作业改变了长期单一且单向的作业形式,不仅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又是重要的表现形式,而教育的活力亦在课堂,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历来是我们教育者不断关注和探索的内容。不同的社会背景,其课堂教学也不尽相同。中美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在其课堂教学中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体现。不久前,我们有幸参加了一场“中美教育碰撞多面体”活动,现场观看了美国教师Romney老师上的一堂《I see sea》(《我看见了大海》)。回来后,又通过视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