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田园

来源 :课外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如他的名字一样,陶渊明一生的很多时光就潜在田园里。
  ②他的田园是当代人的“桃花源”。读着他脍炙人口的短诗,我们仿佛看到他肩荷锄头,踏着月光,沿着露湿草长的小径缓缓走来。翻阅他流传在世的125首田园诗,南山、孤云、夕露、月光、青松、村舍、炊烟、荆扉、鸡犬、豆苗、秋菊、岩石、泉流、浊酒、清琴、堂前松……这些干净整洁的汉字,这些世人常见的寻常事物,在陶渊明的诗里,就成了诗意的砖瓦草木,构筑成一个意蕴充盈、暗含人生真谛的唯美世界。
  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与田园,就是陶渊明式的。种豆除草,心不滞物,低头采菊,抬头观山,如闲云般自在,曾引来多少艳羡的目光?有多少人想追随着田园的诗意,试图用陶渊明的眼神看云,在都市寂寞的夜里做着田园的梦?在人们的心目中,“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的生活,只生长在一个浸满诗歌的年代。其实,“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的生活没有那么多闲情逸致,也并非“性本爱丘山”。
  ④他是晋代大将陶侃之后。“总角闻道”的他,按照孔子“进德修业,将以及时”的教诲,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雄心壮志和“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的抱负。但他所生活的那个狂暴纵横的乱世,“缙绅之士安其禄而立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的黑暗社会现实和阴森的门阀制度彻底粉碎了他的凌云壮志。自谓“性刚才拙,与物多忤”的他靠读书入仕,28岁时开始做官,先后四次归隐,又四次复出,断断续续地在官场上13年。虽然每次历时都很短,却总觉得“意志多所耻”,最终选择了“纵浪大化中,不忧亦不惧”,拂衣归里。
  ⑤对于文人而言,田园的宁静美丽是创作的良好题材。然而,田园生活并不总是充满诗意,往往有它艰辛的一面,诗人不是终日“啸傲东轩下”的隐士,也是需要柴米油盐的生活的。尽管诗人一心躬耕,专心经营他的田园,却仍不能维持全家人的基本生活条件。陶渊明在他田园生活的后期,也一再陷入窘困,以至于饿得白天盼天黑、夜里盼天亮。他最困难的时候,为了糊口度日,竟然不得不上街乞讨半碗米。田园生活虽然寂寞清贫,但是经历了“怀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俯仰由人的仕宦生涯之后,诗人却被其中悠然自得的情趣所陶醉。诗人用自己的诗,用寻常的山林故渊、方宅草屋建立了一个真实而又弱小的精神家园,使他能够站在远离污秽官场和恶劣环境的地方看人生,即便“欲辨已忘言”,在心中牵挂的依然是“此中有真意”。在自己的诗意田园里,他躬耕自资,苦中作乐,一边挥洒着自己的汗水,一边放飞着自己的才气。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田园生活的欣喜;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田园生活的闲适;“觉今是而昨非”是他摆脱官场的毅然决然;“淹留岂无成”是他对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⑥陶渊明以他的心灵之光照亮了田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生活的自然适性的陶渊明,是道德的模范。其实,与其说陶渊明是道德的模范,倒不如说他为我们建立了幸福的信仰与观念。这种幸福,与世俗欲望的满足无关,而与心灵的境界有关。
  ⑦回望诗人的背影,在扑面而来的清新的田园气息中,在他诗意的田园之上,我们看到了诗歌现实的光芒和那颗胸怀天下的心。这就是陶渊明的高明之处,他的诗歌因他的高明而传唱千年。他的诗带给我们的是一份宝贵的纯净,使我们的灵魂时时在沉醉的田园中舞蹈。
  (选自《散文》)
  【阅读训练】
  1.联系全文,请你说说“如他的名字一样,陶渊明一生的很多时光就潜在田园里”这句中的“潜”字用法有什么妙处?
  2.请用李白的两句诗来概括陶渊明诗歌的特点。
  3.作者说“田园生活并不总是充满诗意,往往有它艰辛的一面”,请说说这艰辛的一面表现在什么地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
  4.陶渊明诗被传唱千年,他的诗给后人留下了什么?
  (尹旭燕 设计)
  (参考答案见47页)
其他文献
摘要: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是许多总成、机构和元件的有序构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某一种或几种原因的影响,其技术状况将随行驶里程的增加而变化,其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将逐渐或迅速地下降,造成尾气排放污染加剧,这不仅对汽车的运行安全、运行消耗、运输效率、运输成本及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还直接影响到汽车的使用寿命,因而研究汽车尾气排放的变化规律,了解尾气成分与发动机的工况的关系,及时而准确
摘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求,由探求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如此往复循环,推动数学学习的不断前进。首先、巧设导语,引发学习的兴趣;其次,动手实践操作;第三、组织游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教学生活化提升学习兴趣;第五、多样练习也起到延伸学习兴趣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喜学;实践操作;生活化
摘要:传统的中职专业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于注重理论的教学和学习而缺乏实际的职业技能训练,导致中职学生就业能力不高等诸多问题。笔者结合实际经验,认为当前的中职院校需要做好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所以抛砖引玉,提出几点中职学校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1.轉变教学观念,确立中职教学定位  1.1提高中职学校师资队伍综合实力,发展创建
【摘要】:课堂导学案应用的各环节是实现教师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目标的阶梯,是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航标。地理课堂导学案应用要与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板图紧密结合,且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案例作为“活水源”引入课堂,以生活中的地理激发学生关注现实的情感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要根据课堂学生的表现对部分环节和活动内容进行“微调”,以期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关键词】:导学案应用;发挥功能;紧密结合;微调
中图分类号:[G40-012.9]  幼儿德育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幼儿积极主动,活泼开朗的性格”的问题,并把它作为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表明:性格是影响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列维托夫曾研究一般能力与性格之间的关系,他以20名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在性格与能力不相结合的情况下,会出现不稳定的或刚够及格的学习成绩。这就是说:学生性格的弱点常常是他们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障碍,要充分发展学生的
期刊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出路。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升级,成为我国经济应对全球化发展的重要策略。本研究以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调整和变动产业结构的途径,以期为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变动;调整  中图分
摘要:教师在教育发展与改革中起着前所未有的关键作用,文章阐述了英语教师角色转换的必然性和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并提出了高校英语教师角色转换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623.31  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自主地理解、感受和获得知识,产生情感,激发想像,启动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目前随着英语教学改革浪潮不断,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不断
摘要: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本文主要讲述了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发展和中国文学的风格及其汉语言文字和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影响。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中国文学;影响  中图分类号:H319  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得以描形塑像的物质媒介。语言是人类的表达系统,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媒介,它表达人类对世界的
摘要: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英语教学成绩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面掌握和运用英语。新课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听说训练,使学生掌握综合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听说能力;兴趣;途径;要求  中图分类号:G623.31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