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IDH1和IDH2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deda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和IDH2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的发生率,评估其与MDS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对MDS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集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8例初发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扩增患者IDH1、2基因第4号外显子,测序检测IDH1 R132及IDH2 R140、R172基因突变情况,探究MDS患者IDH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

结果

108例MDS患者共测出IDH突变11例(10.19%,11/108),均为杂合突变。其中IDH1突变6例(5.56%,6/108),均为p.R132C;IDH2突变5例(4.63%,5/108),均为p.R140Q,未发现IDH2 R172基因突变,也未发现IDH1和IDH2基因突变共存于同一患者的现象。IDH突变主要集中在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亚型(2例RAEB1,7例RAEB2)。IDH突变组初诊时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非突变组(中位数12.5%比6.0%,P=0.013),而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核型正常与异常的患者中具有相似IDH突变率(7/66比4/40,P>0.05)。中位随访472 d。突变组中位生存时间较非突变组的短(512比740 d,P=0.017)。在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的中危-1组中,IDH基因突变组总体生存时间比非突变组短(中位数512 d比未达到,P=0.038)。在11例IDH突变的患者中,地西他滨治疗组比非地西他滨治疗组有较好的预后(中位生存时间623比165 d,P=0.049)。

结论

IDH基因突变与MDS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其为预后不良分子学标志,将之纳入MDS预后评分中可以完善现有的预后评分系统。去甲基化治疗是IDH突变阳性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宣武医院骨科椎管麻醉下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及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年龄>65岁的458例患者的基本病例资料,其中术后出现谵妄者68(14.9%)例,男26例,女42例,平均年龄72.9岁(66~102)岁。对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分类、术前并存疾病及术后低氧血症等
目的评价并行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114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患者术前及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其中48例在传统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手术(简称停跳组),另66例在并行体外循环不停跳下手术(简称并循组)。结果术后并循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停跳组,并循组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
期刊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其受体p55、75在非特异性慢性脑炎相关难治性癫痫(NCERE)及非NCERE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ABC染色法检测难治性癫痫灶24例(NCERE 10例、非NCERE14例)与正常脑组织(对照组)10例中TNF-α及其受体p55、p75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对照组表达全部阴性;TNF-α及受体p55、p75在NCERE及非NCERE神经元胞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患者的毒副反应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8至2011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行舒尼替尼治疗的136例晚期肾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1例,女45例,平均年龄为56岁。舒尼替尼口服,每天50 mg,用药4周,间歇2周为1个疗程。中位随访15个月。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舒尼替尼治疗过程中血细胞数变化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并对P值进行多因素校正。应用Log-r
目的探讨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了2010至2012年金华市广福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50±12)岁]食管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ACC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MACC1蛋白的表达主要位于组织细胞的胞质及胞膜,在食管癌组织中总的阳性表达率
期刊
目的比较单纯开窗间盘摘除术和后路椎间融合术对伴有终板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天津医院脊柱外科486例伴有终板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窗组(n=215)和融合组(n=271)。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以及随后每年1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
目的评价心肌桥远端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可能的临床预测因子。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心内科首次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患者共60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对可能与心肌桥远端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密切相关的预测因子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共发现MB-MCA 644段。MCA舒张期管径明显小于MCA参考管径[(2.29±0.39)
目的评价O′Leary-Sant问卷表在间质性膀胱炎(I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因反复尿频、尿急、排尿费力、憋尿时耻骨上膀胱区疼痛于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初步考虑IC并应用O′Leary-Sant问卷表对症状进行评估的患者资料。根据最终的临床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IC组和非IC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O′Leary-Sant评分(OP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