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酶链反应及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处方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anz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生物学是通过分子理论和技术对人体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发病机制等进行研究的学科。有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将这个技术引入到结核病研究中,研究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致病机制、耐药机制等。通过这些研究增加了结核病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包括DNA测序、DNA探针技术、基因芯片技术、DNA指纹图谱分析和聚合酶链反应等。学者通过这项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产生耐药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耐药多见于染色体上编码药物标靶的基因或药物活性有关的酶基因突变引起,从而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在分子生物学上的特性。本文主要对分子生物学中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初步综述研究。
其他文献
在分析智能制造及其生产特征和主要发达国家现阶段智能制造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案例,阐述了我国企业智能制造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我国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的
分别以大米和玉米为原料制备鲊广椒,采用电子舌和电子鼻分别对其滋味、风味品质进行评价,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探讨不同原料对鲊
播前将种子用温水搓洗干净,浸入55℃水中15分钟,待水温降至室温时,继续浸种4—8小时,然后沥干水,用湿纱布包好,置于25—30℃条件下催芽,每天翻动投洗1次,1-2天即可出芽。
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 RP)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治及预后,对本病的诊疗提供帮助,减少临床误诊率及漏诊率。方法:本次研究回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引发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浪潮,各国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战略,其中以德国的工业4.0最引人瞩目。将工业4.0所追求的智能制造体系与精益思想进行了深入解读和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