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小麦叶锈病防控药剂的筛选

来源 :植物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noha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叶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给小麦产业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化学药剂防治仍是控制小麦叶锈病大流行的主要手段和措施.因此,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10种市售杀菌剂对小麦叶锈病的防治效果,以筛选对小麦叶锈病有较好防效的药剂.试验结果表明,环丙唑醇、烯唑醇、氟环唑、戊唑醇、肟菌·戊唑醇、啶氧·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等对小麦叶锈病均有较好的防控效果,防效可达80%以上.其中,以环丙唑醇、烯唑醇、氟环唑和戊唑醇在防病效果更为高效,表现为用量少、防效高.研究结果旨在为田间小麦叶锈病的防控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种子质量认证是2016年新修订的《种子法》中设立的一项新制度,为贯彻落实《种子法》,探索完善种子质量认证制度,农业农村部2016年启动研究设计种子认证方案,201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种子认证试点示范。湖北省是最早承担油菜种子认证试点示范的省份,经过5年的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已成为全国种子认证试点示范的一张名片。对种子认证的重要意义和工作成效进行总结,提出了加快实施种子认证制度的措施。
土传青枯病和茎基腐病对生姜的危害严重制约了生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土壤熏蒸消毒方法对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文以氯化苦和棉隆两种土壤熏蒸剂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生姜青枯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生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苦和棉隆处理土壤揭膜后第7天定植的带芽种姜无药害,姜芽生长正常;与对照相比,氯化苦和棉隆处理均能降低生姜青枯病和茎基腐病的发病率,对青枯病后期的防效分别达到了83.0%和78.9%,对茎基腐病后期的防效分别达到了83.6%和78.4%.此外,这两种熏蒸消毒剂处理可显著提高生姜产量、上
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是一项涉及多学科且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投资费用大,后期运行维护成本高,一般的中小型科研机构及企业无法负担其建设、维护成本。介绍一种低成本、简易的水稻中长期种质资源保存装置及其管理方法,基本能满足水稻及其他小粒型作物科研育种单位的需求,供各科研育种单位参考。
为了探究苯醚甲环唑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槟榔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毒力增效作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及其不同复配比对胶孢炭疽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对孢炭疽菌的EC 50分别为1.25 mg/L和0.83 mg/L.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有效成分质量比)1∶4,1∶2,1∶1,2∶1,4∶1混配药剂对槟榔炭疽病菌的共毒系数CTC分别为107.20,128.04,146.70,124.37和119.49,其中以吡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为23万hm 2左右.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逐渐成为许昌市小麦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可减产30%以上.本文总结了许昌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症状及病原特点,并重点分析了引起该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针对各个因素提出该病害的综合防治策略,对小麦健康种植和高产具有重要作用,为田间小麦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控提供了技术指导.
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关系到粮食、经济、科技、社会等各领域的发展安全。近年来,由于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的快速发展和农民进城的影响,当地农作物种质资源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利用,种质资源数量急剧减少,流失严重,部分种质资源甚至濒临灭绝,造成滨城区种业发展受阻。通过探讨滨城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破解种业发展瓶颈的建议与措施。
Dof(DNA binding with one finger)家族转录因子是植物特异的转录因子,在胁迫响应、种子发芽、氮同化、光合作用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探究转录因子BvM14-Dof3.4在响应盐胁迫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具有强耐盐特性的甜菜M14品系为试验材料,用花序浸染法将BvM14-Dof3.4基因在野生型拟南芥植株中异源表达,经150 mmol/L NaCl处理后发现,BvM14-Dof3.4基因的异源表达促进了盐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植株根的生长,提高了异源表达植株的鲜重
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局部侵染的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笔者经过多年试验研究和调查分析,摸清了召陵区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特点、发生原因,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综合防控对策.
1952年以前我国涉农高校设有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学科与专业,没有“植物保护”这一名称.在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因学习和借鉴原苏联的教育体系而引入并设立“植物保护”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以克山1号为母本、黑河27号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经有性杂交,系谱选择育成大豆新品种克豆44。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蛋脂均衡等优良特性,适宜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10℃活动积温2250℃区域种植,于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