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常见的音乐意象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2shuo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典诗词中常出现一些乐曲名称,如“折杨柳”、“梅花落”等,而这些乐曲又往往有特定的含义、情感或寓意,且对全诗的整体意象或情感表达有直接的作用。因此,鉴赏古典诗词时,就一定要注意这些乐曲并把握寓意。
  【关键词】古诗词;乐曲;音乐意象
  
  一、《杨柳曲》
  
  乐府曲调“杨柳枝”,有时也写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从梁、陈到唐代,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如: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凉州词》)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其一)
  
  二、《关山月》
  
  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关山月,伤离别也。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开这“关”和“月”两字。如: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一)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三、《梅花落》
  
  曲调名,多由笛子吹奏,通过想象梅花满天飘落的景象,使人产生凛然生寒之意,诗中多切合作者心境。如: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唐·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唐·高适《塞上听吹笛》)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宋·李清照《永遇乐》)
  
  四、《阳关三叠》
  
  此曲脱胎于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又名《渭城曲》,是流行的送别曲,寓离愁别恨之情。如:
  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宋·聂胜琼《鹧鸪天》)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宋·张舜民《卖花声》)
  何须渭城,歌声未尽处,先泪零。(宋·周邦彦《绮寮怨》)
  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五、《金缕曲》
  
  本是中唐时一首流行歌词,即“金缕衣”,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蔽之。唱“金缕”者,即劝君惜取光阴莫虚过,又愿欢爱享乐及时。如: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宋·司马栖《黄金缕》)
  举大白,听《金缕》!(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寺制赴新州》)
  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宋·叶梦得《贺新郎》)
  
  六、《后庭花》
  
  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是靡靡之音,也是公认的亡国之音。寓有耽于享乐之讽,借鉴亡国之意。如: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唐·刘禹锡《金陵怀古》)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唐·刘禹锡《台城》)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宋·王安石《桂枝香》)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宋·吴激《人月圃》)
  
  七、《霓裳羽衣曲》
  
  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舞曲,初描绘擅此曲者,多暗示舞者艺术之高妙。但后人大都认为唐由盛转衰,此曲盛行为原因之一,于是诗词中提到此曲,便是对统治者重色轻国、迷色误国、耽于享乐、执迷不悟的讽刺。如: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唐·白居易《燕子楼》)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白居易《长恨歌》)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宋·辛弃疾《贺新郎》)
  鼓鼙惊破霓裳,海棠亭北多风雨。(宋·汪元量《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官人琴声》)
  
  八、《竹枝曲》
  
  巴渝一带的民歌,唱时以笛鼓伴奏,声调宛转动人。多是情歌,也表达怨苦之情,尤其在唐刘禹锡依调填词多首后,此曲更是盛行。如: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唐·于鹄《巴女谣》)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唐·刘禹锡《堤上行三首》其二)
  
  九、《小单于》
  
  此曲为边声,多通过笛、角演奏,抒发孤寂哀伤之情,特别能拨动征人的心弦,牵引行人的愁怨。如: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唐·李益《听晓角》)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宋·秦观《阮郎归》)
  
  十、《梁州曲》
  
  也作“凉州曲”,原是凉州一带民歌,由唐玄宗时的西凉府进献朝廷,是具有意外之声、奇特之调的曲子,多抒悲愁。如: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唐·刘禹锡《与歌者米嘉荣》)
  《霓裳》奏罢唱《梁州》,红袖斜翻翠黛愁。(唐·白居易《宅西有流水偶题五绝》)
  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哀彻。(宋·辛弃疾《贺新郎·赋琵琶》)
  
  十一、《阳春白雪》
  
  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商雅歌曲,后泛指高雅艺术。诗词中常以此曲喻人的远大志向、高尚情操、杰出才能。如:
  《巴人》谁肯和《白雪》,楚地犹来贱奇璞。(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唐·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
  
  十二、《高山流水》
  
  源自《列子·汤问》中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此曲既能表观高妙的音乐艺术,更能彰显知音的难觅、友谊的可贵。如: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唐·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高山流水意无穷,三尺空弦膝上桐。(宋·王安石《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
其他文献
【摘 要】传统作文教学耗时、低效,而在多媒体网络下的作文教学,可以有效扩大阅读面,有效弥补交流不足,提高写作效率,展示自我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大面积提高作文水平。  【关键词】网络作文;丰富;高效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络越来越为人们所广泛的应用,这也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模式。网络下多媒体作文教学是作文教学的革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势必改变
【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应该写使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就作文内容来说,作文题目必须精选,要熔时代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炉。作文内容要贴近时代、贴进生活、贴近中学生的心理需求,让他们有话可写。  【关键词】激发;作文;兴趣;论文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艺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向学生进行作文目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作文目的教育,这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要求,是写好作文的需要。对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师生提供了强大的网络环境,综合性学习有了强大的资源后盾。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扫除综合性学习的障碍,在教学中我尝试利用网页来完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网页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协作与合作能力。同时,制作网页能满足他们渴求知识的心灵,最
我从传统典籍中,撷取一些有意义的材料,析出几个哲理性命题,试图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素材,引发学生联想,使其有所发明。我还希望,以这种“古题今论”的方式来促使学生思考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辨别地吸收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一、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曰:‘与少曰乐,与众曰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上文
【摘要】议论文难写,难就难在论据的选择与排列。论据的深度,决定了文章的高度。考生应注意生活素材的积累,锻炼思维的缜密与深刻,合理选择论据,使文章升格。  【关键词】议论文;论据    提起作文,常听学生叫苦连天,特别是一写议论文,往往是空话连篇、肤浅无物。同学们常说:“好文章没少读,名著也曾浏览,十七八年的学生生活也不算太贫乏,可这800多字的议论文,确实难写!为佐证论点,我们苦思冥想找到的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