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苹果

来源 :延安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41466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带着一身水湿气,走出电梯,直奔自己住的房间。房卡放在电磁感应区,两秒钟后,听到声音提示,转动把手。八月的陕北,秋雨濛濛,大地湿淋淋的。推开房门,里面光线不明快,房卡尚未插入墙壁卡槽内,房间不能通电。
  一束植物光投来,我眼睛受到驚吓,眨了一下,顺着光线追去,发现茶几上精致的瓷盘中,摆放五枚苹果,色泽鲜艳。四个平铺下面,上面坐一个呈塔形状。从延安出来,雨中行程两个多小时,除了雨染湿心,它让情感为之一动。
  苹果无长得特殊地方,感觉一点不同,就是地域文化迵异,陕北洛川是黄土地的塬。
  目光撞在苹果上,回荡的光波中,弥漫苹果气息。嘎啦苹果执著地进入视野中,它离开黄土塬,不忍心告别茂密枝叶。在小县城宾馆,安静房间中,摆在精致盘中,等待陌生人闯入。我是观赏者,当苹果成为话题,它不仅是房间的视觉中心,而是这次采访活动的主题。
  放下拉杆箱,坐在茶几边的沙发上,望着盘中的嘎啦苹果,每年八月上市的最好季节。陕西苹果主要集中在关中和陕北两地,陕北洛川苹果比较有名,通过形象和味道,从中提取历史踪影。另一方面是审美和鉴赏,对苹果的滋味如何,品尝过程中,唤起沉寂的记忆。经受果子色彩和香味勾引,产生吃的欲望。从品到感受的过程,不仅身体享受,它提出问题,即对食物进入深刻分析和追寻。
  人的口味,并不是生下来,从母亲身体中带的生理现象。而是生活模式,地域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
  来延安之前,读春草词人谢堃《花木小志》。他好游历,“虽寒逐饥驱之窘迫”,足迹遍及各地。除了在旅途中能体验“自然之气,悠然自得”,对于植物颇有研究,记载多年走南闯北遇到的一百四十多种花木,其中有关于苹果。“树劲枝繁,花白而香,亦有粉红花者,果大如碗,甜脆香酥,最耐咀嚼。”他没有去过陕北,当时那片土地上,还没有种植苹果。
  古时柰、花红一些水果,或和苹果相似的水果,大多被人们认为土生苹果。汉武帝时,上林苑中栽培林檎和柰另有作用,不是可以食用的水果,摆在床头当香熏,或放在衣服中做香囊。元朝时期,苹果从中亚传入中国,只有宫廷才可享用。
  苹果一词,来源于梵语,是古印度佛经中所说的水果,称谓“频婆”,以后被汉语借用,并有“平波”、“苹婆”的说法。明朝万历年间农书《群芳谱·果谱》,有关苹果记载:“苹果,出北地,燕赵者尤佳。接用林檎体。树身耸直,叶青,似林檎而大,果如梨而圆滑。生青,熟则半红半白,或全红,光洁可爱玩,香闻数步。味甘松,未熟者食如棉絮,过熟又沙烂不堪食,惟八九分熟者最佳。”我国果树史专家一致认为,这是苹果一词,在汉语中最早出现。
  清朝以前,曾在河北、山东各地种植土生苹果,产量不大,果实小而皮薄,味道甜美。由于苹果品种原因,不好储存,容易损坏,所以价格贵,当时北京旗人用作贡果。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毓璜顶东南山坡有一片果园,主人是美国牧师倪维思。1871年,从美国返回烟台时,他在家乡纽约州带来十几种苹果树苗,青香蕉、红香蕉为主品种,后来又引进小国光。民国时期以后,国外品种苹果在市场上占主要地位,土生苹果逐渐淘汰,种植范围萎缩。
  采访团一下车,当地工作人员给每人发一个纸袋,里面装有《洛川苹果文化——理论卷》,两本《果乡风》杂志。李新安和洛川苹果,第一次出现。
  洛川县位于延安市南部,秦、汉置鄜县,魏、晋匈奴入据,后秦姚苌建初八年(393年)划鄜县北部置洛川县,因境内洛水得名。
  科学家推测洛川塬的黄土层,陕北盆地的内陆湖,在地壳运动中缓慢变成陆地,距今大约二百多万年,气势猛烈的西北风,扫荡西伯利亚高原和鄂尔多斯台地,裹挟塞北沙漠的沙尘南下,一天天不断积累,在陕北堆积出山沟交错的黄土高原。
  古老洛川塬,保存完好无损的黄土塬面,地貌不寻常的奇观。《尚书》《诗经》《史记》《汉书》《山海经》记载,原始农牧业产生之前,这里大部分为天然植被覆盖。原始农牧业出现,家畜饲养变化过程,农业工具改进,对于这个地区产生影响。河谷平原与黄土台原地势平坦适于农耕,天然植被加速遭受破坏,被农耕植物代替。
  随着时间发展,古气候改变,暖湿气候带来丰富降雨,以及强风吹削,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长期土壤侵蚀,形成黄土高原特有的地形地貌峁、梁和塬。陕西洛川塬与甘肃董志塬,保存没有损坏的原始面目,洛川塬为最大一块。
  洛川黄土古塬,学者对洛川进行详细调查,并确定渭北高原,有一条独具优越的苹果最佳生产带,而洛川处在核心区域。洛川苹果果形美好,个头大且均匀,果面色泽鲜嫩,肉质脆嫩,而且含糖量高,耐贮藏诸多特点。黄土地和嘎啦苹果,我无法联系在一起,也不相信贫瘠土地能长出这么漂亮的苹果。
  说起洛川苹果,离不开李新安这个苦命的孩子。一九一九年,生于洛川县城北三十里阿寺村,是他经过多年努力,改变了这片土地上人的命运。
  我不忍心破坏苹果安静的美,拿起一枚苹果,皮肤和苹果接触,情感有了微妙变化。每一枚苹果都是生命,有它有故事和秘密,端详它,总想探究切入点,寻找留下脚踪,找出背后真实,这不是在一定逻辑下虚构,现实没有逻辑可言。
  在洛川宾馆,我遇见洛川苹果和李新安的故事,对陕北看法彻底改变。
  二
  采访团一行人在雨中,走进永乡镇阿寺村,便可看见“中国苹果第一村”标识。在阿寺村墙上,画着苹果种植、疏花、修剪、套袋,街口的铜像以苹果为主题,小巷以苹果品种命名,街道两边垃圾桶都是苹果造型。在阿寺村不仅土地上种苹果,人们日常生活,无处不有苹果元素。
  阿寺村在洛川县永乡镇东南五里处,因为村建在阿斗寺院而得名。始建于明成化弘治年间,单一李姓血缘村落,他们源自哪里不知道,只记得来自山西大槐树下。经过漫长迁徙之后,来到了黄土塬,栽种槐树寄托思乡之情,念祖之意。表达从此后,要在这里扎根,繁衍后代。历经岁月风雨沧桑,仅存两株距今已有七百多岁。大集体时期,村队部的大铁钟悬挂树枝头,槐树下是村子的中心,人们商讨村事,评论公道,叙说古今,也是交流情感的地方。   八月时节,陕北的秋雨,使干燥的空气湿润,苹果树鲜活,挂果枝头,呈现出一派生机,等待即将到来的收获。李新安起始园里,当年在阿寺村种植的第一棵苹果树,仍然生命力旺盛,接连成串的硕果。阿寺村采用先进嫁接技术,使第一棵树的生命延续。
  旧时洛川婚礼习俗,不拜“喜”字,而是拜双雁,屋子里放着枣枝。姜献琛,洛川城关镇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丁酉科拔贡,人们称为“姜拔贡”。在其著的《洛川乡土志》记载:“新妇下轿,即用枣枝上栽核桃、大枣、面兔,扫帚上栽纸花,名为‘拉花头’。然后扶新妇,手携面斗以入,即于庭前拜天地,则奠雁礼也。”由同辈亲朋中口才好的人,开一些喜庆玩笑,说吉祥话,手执枣枝和扫帚,唱一曲古老《拉枣枝歌》:
  荞麦三棱,麦子尖
  十里乡俗不一般
  桌子翻过腿朝天
  红布兰布围一圈
  红顶子,绿绰檐
  轿穗子,裤腿子翻
  桌子圪崂入麦秸
  麦秸上头铺棉毡
  竹子秆,绑两边
  四个轿夫抬得欢
  走一岭,转一弯
  苏铃响,马叫唤
  不知不觉到门前
  1938年,在歌声中李新安和王兰畔结婚,意味着从此要养家糊口,做一个男人的事情。土生土长的李新安,心里明白,靠种庄稼勉强维持活着,碰上大灾年,和不断的战争,让老百姓难以生存。他面对黄土地,思索怎么变化,才能让家人吃上饱饭?过上好光景?
  1943年,国民党106师副师长屈伸回阿寺村探亲,李新安下定决心,去外面闯荡,见见世面,改变封闭的困境,跟随这位親戚去河南灵宝县,做了他的勤务兵。两年后,部队换防,屈伸送李新安到焦村大地主李工生家果园,学习苹果栽培和养蜂技术。生活的艰难困苦,繁多而沉重的劳动,没有压垮这个年轻人的信念,退缩一步。他在生产过程中,记住每处环节,认真揣摩,用心专一学习。有一天,冒出一个想法,洛川和灵宝相距虽然遥远,但自然条件大概相似,能否在洛川种植苹果呢?李新安所处时代,还有当时环境下,这是大胆冒险,类似于赌博。前思后想,他被自己荒诞念头捕获,借钱租地,在异乡他土,培育四亩五分地的苹果树苗。
  八月陕北的雨,洗净干燥,空气湿润。我们在墙上宣传栏,看着历史上的李新安。毛驴的蹄声,似乎在雨中响起。这个陕北汉子,当年不辞艰辛困苦,过潼关、闯铜川,这不是一个人旅程,携带行李,不会有太多麻烦。他一路风尘,随行是两百棵支棱八翘的苹果树苗,一棵棵结着梦想,回到梦中故乡土地。
  1947年,在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的战争中,李新安带着培育的两百株果树苗回到洛川。他坐火车来到渭南,又怕拖延行程,便买了一头驴子驮树苗。一身灰褐色毛,头大耳长,四肢瘦弱,身体不大,性情温驯,它是劳动的好帮手。在陕北人生活和习俗中,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位置。陕北人赶上毛驴,就有唱不尽的信天游。
  一道道山来,一道道川
  赶上毛驴走三边
  灰毛驴上来灰毛驴下
  莜面烤烙山药蛋
  过去在陕北的峁、梁和塬,毛驴是最常见的牲畜。它用于田间劳动,牵碾拉磨,远处运输,也可供人坐乘。
  李新安一路辛苦,路经关中平原与陕北黄土高原结合部的宜君,眼看着进入陕北地界,却被国民党匪军抓住,借此敲诈,让给他们运送行李。
  李新安无任何办法,拿出身上所有钱送给当兵的,才保住这批树苗。他怕再有意外差错,不敢多休息,不论黑白变换。拖着疲惫身体,走到离家不足十五里地的寺家河,这头驴撑不住,活活累死了。只好借别人家的驴,才把树苗驮回阿寺村。
  李新安在外几年回来,消息传遍全村,亲戚和乡邻都来看发财没有,带回来什么稀罕东西。一村人没有猜对,他身上无分文,带回两百株苹果树苗。村人以为在外当兵,吃香喝辣的,发一笔横财,或做官后,穿了锦绣衣服,回到故乡接受亲友乡邻们夸耀。他一身灰土,和一堆树苗,受到大家嘲笑。脸朝黄土背朝天,土地里刨食,勉强维持活着,谁有心种这些“干柴棒棒”,它能当饭吃么?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洛川,土地贫薄,粮食产量不高,打下的粮食只够吃半年,人们珍惜利用每一寸土地。
  李新安在外奔波,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尤其学习种植苹果后,越来越相信此物价值。他不嫌麻烦的解释,反而引来更大嘲讽。家族中对他的举动,阻力相当大,没有一个人同意。尽是胡闹哩,闹不好,要饿死全家哩。由于看法不同,分歧太大,费尽口舌,最后还是和二叔分家,用自己六亩七分地,建起洛川第一块果园。
  墙上的画,一头行驴,一捆苹果树苗,这对于思想落后黄土塬上的人,不仅是种和不种的斗争,而且是一场传统农业和现代意识的革命。从此在这片贫瘠土地上,一棵棵苹果树苗,如同绿色星火,在黄土塬上燃烧。
  洛川解放后,李新安背着苹果树苗到处叫卖,根据当地情况,编出宣传苹果树顺口溜。老一代人清楚记得,只要遇上人,他就介绍种植苹果的好处,还有人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乡村土墙和电杆上,贴有他用钢笔写的《劝君栽树歌》。集会上,他利用受群众欢迎的快板,说唱栽苹果树的好处:
  劝君眼放远,让我来宣传,要想富,先栽树。
  沟边种槐柳,地里栽果树,苹果树,摇钱树。
  山远山森林山,近山低山花果山。
  1959年,国庆节前夕,李新安向毛泽东主席寄赠苹果两木箱,中共中央办公厅回信赞扬“这在陕北黄土高原是一大创举”。那一年,阿寺村果园发展336.4亩,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一举成为苹果县。1960年,阿寺村已经繁育三千多株苹果苗,除本村三百多亩果园自用外,其余都供给外村外地,县里多个村子有了自己的苹果园,而且邻近各地,也从阿寺村引进苗木。
  1956年10月,《延安报》发表李新安《苹果与幸福》的文章,当时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参观阿寺村苹果园,赞扬李新安的创新精神。1957年4月,他被推举北京参加全国农业展览会,受到了毛主席和中央领导接见。
  我们在雨中打着伞,走进李新安的故居,感受洛川人民为什么称他为苹果之父。李新安塑像前,采访团一行人,听取当地领导对洛川苹果发展历程介绍,雨中李新安塑像更显得精神。他注视前方,在思考苹果的发展方向。
  三
  雨使洛川小城湿润,清晨起来,望着窗外街道。我离开宾馆,开始每天晨跑。街道经雨洗涤,空气潮乎乎的,呼吸舒服,行走的人稀少。顺着宾馆前街向东跑,在十字路口,另一侧有广场。
  入口处新安广场和硕大的苹果标志,代表这座小城,也为了纪念李新安,县城中心公园命名为新安广场,
  我站在标志前,想起昨天雨中探访阿寺村参观苹果园,对苹果之父致敬。广场上晨练的人较多,跳广场舞的领队是中年妇女,伴跳曲子《南泥湾》。在红色革命圣地,听着熟悉红歌,回味在洛川所听所看到情景。
  1947年,李新安带着自己培育的两百株果树苗,经过漫长旅途回到洛川。这一切停留在时间深处,它成为历史记忆。当今苹果是全县经济支柱,也是老百姓实现富裕主项,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苹果做成大产业,使洛川苹果闻名世界。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模式,由落后的传统手段,升级为前生产后整理产业过程。
  通过智能选果线,每枚苹果从大小、糖度、颜色、瑕疵多项指标,都能够出现在电脑上。机器分级,同时分拣,每一个苹果都能找到自己位置。洛川苹果从扩大种植面积的传统模式,走向高新技术和品牌战略,以及苹果旅游多元化的路子。
  1983年5月2日,苹果之父李新安去世,他没有给儿孙留下财富,却留给洛川人民巨大的苹果产业。
  我对这位陕北汉子充满敬意,离开新安广场,还是站在苹果标志前,深情地告别。
  回到洛川宾馆,整理行装,注视盘中剩下的两枚苹果。拿起来,感受皮肤和苹果摩挲的感觉,决定带走它们。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不翻瓣技术在上颌前牙区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10月在武警北京总队医院进行上颌前牙区种植的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不翻瓣组(采用不翻瓣技术种植)和翻瓣组(采用翻瓣技术),每组16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种植手术后的效果;种植后3和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种植体周围牙槽骨骨吸收程度.结果 不翻瓣组的手术时间(18.87±4.34)min,翻瓣组的手术时间为(37.27±5.35)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翻瓣组的术后肿痛时间和抗生素应用时间分别为(0.85±0.3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出台一系列适老化政策,对社会适老化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适老化环境促进老年人安全出行,适老化辅助器具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适老化服务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中国社会适老化发展对老年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的 探讨金纳多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非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01至2019-01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就诊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口服金纳多,1~2片/次,2~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次/d,20 mg/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NIHSS评分、ApoB/ApoA-l比值、TC/HDL-C比值、MDA、IL-6、IL-1β水平、颈总动脉RI、颈总动脉内径及颈总动脉IMT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
目的 探讨多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责任节段判定及经皮内镜减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01至2018-12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骨三科及北京电力医院骨二科诊疗的53例多节段腰椎退变疾病患者.术前先采用症状、体征和影像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明确责任节段,若无法通过此法明确责任节段,则采用选择神经根封闭明确责任节段,然后将所有明确责任节段的患者采用经皮内镜下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详细记录每例手术的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手术前后的腰腿痛变化情况,改良MacNab
在我的行走版图上,延安,一直是期待填补的空白。近日得以踏进延安,我便被一种气息所萦绕。之前,我对延安的想象,一直停留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红色延安和八十年代末那曲《黄土高坡》。没想到,一路上我左顾右盼,昔日的黄土高坡今己满目葱茏,再也找不到了大风刮过、黄土飞扬的迷漫。  到达延安的当晚,与市委书记徐新荣同志同桌吃了个简单的自助餐。这些年,注重了养生。据说苹果微量元素丰富,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比如铁、
期刊
1  绕宝塔,过延川,车子走在去延长的路上。  说来惭愧,我对延安的印象竟然开始于二十多年前的一枚苹果。一枚曾在陕北与关中交界处的某根枝条上摇摆过,又在绿皮火车千里迢迢的摇摆中,落到我手上的苹果。  苹果是一枚纯正的山果,个小紧实,皮子半扇青红,上面生一层麻麻拉拉的小雀斑。我见过山里的野果,都长成这样。山风刮得不知好歹,能把一颗果子的皮皴出一道道小口子。在长久与山风的对峙中,大概山果们都练就了一身
期刊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DPNP)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10至2021-0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住院患者260例.根据神经病理性症状和体征评分(LANSS)问卷,≥12分诊断为DPNP,<12分为非DPNP,将患者分为DPNP组(129例)和非DPNP组(131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将
目的 探讨达立通颗粒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患者胃动力和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01至2020-04武警安徽总队医院的114例胆囊切除术后BRG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铝镁加混悬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达立通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有效率和胃排空率、胃电的平均收缩频率(mean frequency of contraction,MFC)和收缩振幅值(ampli
目的 探讨低聚原花青素(oligoprocyanidins,OPC)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大鼠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 选择雄性SD大鼠20只,用链脲佐菌素、高脂高糖饮食制造DKD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OPC组(常规饲养基础上加喂OPC),另取10只雄性SD大鼠作为对照组.8周后比较各组大鼠的肾功能及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分析EMT相关蛋白的水
目的 系统性回顾区域麻醉(regional anesthesia,RA)对肿瘤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检索并筛选Pubmed、Cochrane图书馆和Embase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20-09-04关于RA与肿瘤远期预后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通过提取时间-事件数据[风险比(hazard ratio,HR)]计算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 free survival,R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合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