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要凸显人本主义学习理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se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地理教学工作有效结合,在促进教师理念创新、模式改革和成效提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人本主义学习理念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重视学生知行统一发展,提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凸显探究性学习的作用,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成效。本文针对人本主义学习理念的主要观点及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等进行简要论述。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念的主要观点
  人本主义理念认为,任何学习活动都应当是主动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需要,让学生发挥能力,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中,从而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1.学习是认知与情感相统一的过程。罗杰斯提出,认知和情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点,又要从地理学习中获得成功、快乐、满足的情感,这既是学习新知的过程,又是享受获取的过程。
  2.提倡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在地理学习中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促进自身地理学习能力的发展,受到情感熏陶与渗透,有效开发自身潜能,实现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有意义的学习是指知识、情感与能力相统一的学习过程。
  3.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人本主义学习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主要观点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学习获取新知,在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能力、思维分析能力,综合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二、高中地理教学要凸显人本主义理念
  人本主义学习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和积极的推广价值,其与新课程理念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等一脉相承,并且重视教学资源与空间的整合与拓展,有助于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充分融入人本主义学习理念。
  1.改变单向灌输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采取单向灌输的模式,学生被动听讲,教师直接给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人本主义理念。笔者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再对学生进行灌输,而是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活跃起来。例如,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笔者在课堂上向学生出示四组思考题,要求学生从世界乃至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水资源与人类活动联系情况、我国当前水资源运用状况和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等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分析,将突破教学难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思维、相互合作,突破难点。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有效调动,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分析,有效提高思维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单向灌输的滞后性,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调动学习积极情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投入程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肯定的积极情感较少有关。课堂教学氛围单调沉闷,师生关系淡漠,地理课堂氛围不好,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影响投入程度。笔者从两个方面入手调动学生地理学习中的积极情感,首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态度和蔼、语气温和,并关心帮助学生,指导他们解决地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寻找薄弱环节制订补救计划,等等,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从而提高地理学习兴趣。笔者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情感,对学生多表扬多鼓励,发掘他们在地理学习中的进步,使他们在教师的肯定性评价中增强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地理学习是一项充满兴趣的活动,寓教于乐,提高地理教学的吸引力。
  3.给予合作学习载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意义的学习,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训练思维、培养能力,这一点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相辅相成。笔者在地理教学活动中遵循这一原则,为学生创建了合作学习的良好载体,将学生按照六人一组编排成合作小组,以这样的小组为载体开展学习活动,让整个班级地理教学组织呈现扁平化态势。每一个小组里都有牵头学生,引导组织整个小组的地理学习活动。笔者将地理教学内容重难点和目标要求充分融合,设计出思考探究题,引导学生开展地理学习探究活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凡是能够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笔者绝不参与,重在对学生进行检查,对于学生合作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适当给予思维点拨。在合作学习中,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阐述思维观点,得出结论,学生之间认识不一致的还可以相互辩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点,提高思维辨析能力,在自主探究中解决了问题,增长知识,训练思维,有效彰显人本主义学习理念的促进功能。
  4.拓宽地理教学空间,发挥课外专题活动辅助功能。人本主义学习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还要向课外延伸,将课外专题活动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例如教完《水污染及其成因》一课,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拟定调研提纲,针对自己生活区域的水污染情况,从污染程度、污染类型、污染原因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并提出解决的建议方案,形成综合调查报告。在这样的专题活动中,每一个小组都独立调研,从调研提纲的设计、方案的确定、人员的分工,直到各个环节工作的落实,都是以学生自主开展为方向,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广大教师要深入研究并有效运用人本主义学习理念,将其与地理教学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创新理念,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并整合与运用各种有利资源,全面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成效。
其他文献
摘 要: 导入是一节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导入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作者先是谈了导入环节的设计原则,又结合实例列举了几种政治课堂上常见的导入方式,希望提升整体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政治课堂教学 导入环节 学习兴趣  成功的课堂开头是构建师生情感的第一座桥梁,一旦这第一座桥梁构建好,接下来的师生互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认识建构主义,理解任务驱动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而获取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
摘 要: 思想品德课是初中德育的主阵地,直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上好思品课,兴趣是关键。这既是学生年龄特点的需要,又是素质教育的必备。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热情。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课 学习兴趣 挖掘方法  万事开头难。通过对《六步环节、当堂达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认识到兴趣对思品课堂教学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一、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的必然性  1.思想品德
摘 要: 在小学思品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强化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提高教育引领成效,重点从四个方面着手:一要发挥学生身边榜样示范作用,二要结合校园生活强化学生教育,三要将思品教学向家庭生活延伸,四要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开展教学。  关键词: 小学思品教学 生活实际 学生思想教育  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思品教学承担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的双重功能。针对这样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
摘 要: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学生当做教育的客体,片面要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应该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的主题,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十分值得每一位历史教师精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其他学习能力的基础和保障。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未来学习的道路也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摘 要: 情境教学是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方法创造出理想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真正参与到学习中,使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地理课堂 教学情境 创设方法  所谓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