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腰椎黄韧带Ⅰ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随增龄发生软骨骨化的验证:特异性与客观性

来源 :中国临床康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特异性探针观察不同年龄组黄韧带Ⅰ和Ⅱ型胶原基因表达分布、强度及随增龄而发生的变化,采用客观图像分析验证黄韧带退行性变和骨化增龄性变假说。方法:实验于2003-08/2004-08在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21块腰椎黄韧带标本取自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行后路椎板减压术患者,对照组标本取自4例青少年腰椎骨折行后路椎板减压术患者。提供标本患者均知情同意。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患者的腰椎黄韧带标本按年龄分为4组:<20岁组、20~40岁组、41~60岁组和>60岁组。用Ⅰ和Ⅱ胶原cDNA探针,对不同年龄组的黄韧带冰冻切片进行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观察其Ⅰ型胶原表达(成纤维细胞基因表型)和Ⅱ型胶原表达(软骨细胞基因表型)。结果:①原位杂交组织切片观察:<20岁组黄韧带附着点处和体部纤维细胞排列规则,细胞呈梭形细胞数目较多,有明显的Ⅰ胶原表达,无Ⅱ型胶原表达信号;20~40岁组黄韧带细胞排列尚规则,细胞的数量相对减少,出现轻度纤维化,在黄韧带的附着点处有少量的Ⅰ和Ⅱ型胶原阳性表达信号;41~60岁组黄韧带体部细胞排列不规则,细胞的数量相对减少,出现明显纤维化,黄韧带体部无明显的阳性表达,黄韧带的附着点处有较弱的的Ⅰ型胶原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细胞分布不均匀,但Ⅱ型胶原的表达较41岁以下组表达增强;>60岁组黄韧带出现纤维化,未见Ⅰ型胶原阳性表达信号,黄韧带的附着点处Ⅱ型胶原阳性表达信号增强。②Ⅰ型胶原基因表达:<20岁组、20~40岁组、41~60岁组和>60岁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3±0.18,1.34±0.16,0.86±0.13,0.71±0.21,0.51±0.11,P<0.01),随年龄增长表达逐渐减弱(P<0.05),但41~60岁组和>60岁组无显著差异(P>0.05)。Ⅱ型胶原基因表达:<20岁组、20~40岁组、41~60岁组和>60岁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73±0.16,1.14±0.14,1.46±0.13,1.65±0.16,0.53±0.12,P<0.01),随年龄增长表达逐渐增强(P<0.05)。结论:Ⅰ和Ⅱ型胶原cDNA探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随着年龄的增长,ⅠI型胶原表达逐渐减弱,在附着点处出现Ⅱ型胶原的表达增强,提示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逐渐减弱,而软骨细胞的基因表达逐渐活跃,为黄韧带退行性变和骨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
其他文献
安全经济学就是从经济的角度研究安全活动的发展规律,研究如何在有限的安全投入下,获得最大的安全,以及如何在满足同样安全标准的条件下,花费最小的安全投入和消耗。本文就民
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变化。方法46例阵发性房颤
针对师范生教学实践性知识欠缺的问题,将“同课异构”引入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探讨其教学模式及其给英语教学法课程带来的新变化,并提出实施建议,以期能为“同课异构”在小学
对木材缺陷的识别和鉴定是木材物理学与木材环境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如何高效准确的对木材缺陷进行识别,这成为一直困扰木材学界的一个难题。采用传统的人工目视检测以及图像处理方法已经难以胜任,所以寻找一种可以替代传统方法的技术,对木材缺陷的识别和分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深入研究关于木材缺陷的图像处理及模式识别问题,针对木材缺陷的特征性和图像提取问题,采用卷积
新时代下民办高校在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大,同时带来的就是就业问题的增加,就业质量影响着民办高校的发展,尤其在教育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民办高校的
为定量探究影响安培力的因素,设计制作了安培力探究仪.利用电子秤测安培力的大小,通过改变电池节数和电阻来改变电流大小,改变线圈抽头来改变通电导线的长度,用钕铁硼强磁铁
偏向是一种无意识的认知倾向。记者思维方式与新闻制作中的认知偏向主要表现为: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会影响记者对新闻事件的解释、“信念固着”及认知偏向可能引导记者趋向证明
本文研究求解多右端线性方程组的种子投影方法。为了提高该方法的收敛速度,本文组合块GMRES方法与种子投影方法,提出了块GMRES种子投影方法。进一步,为了加速收敛,本文讨论了两种
海岸线是海域变化及陆地变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了精确获取我国南海沿岸近十年的变化,这里以TM、OLI数据为基础,利用重复自组织数据分析技术(ISODATA)自动提取海岸线,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