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广校如何发挥自身的职能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业生产力不发达,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关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目标,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实现这个目标,首要前提必须切实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增强致富本领,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农广校具有体系健全、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能够以远程教育培训体系为依托,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科技培训和多层次的学历教育,是符合国情民情、行之有效的农民教育培训形式,是培育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主力军。在新农村建设中农广校应怎样发挥自身的职能?笔者认为应该实施“六大工程”。
  一、实施骨干农民培训工程,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成果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科技带头人,农广校要利用与高校联合办学的优势,并以其为科技成果的“龙头”,引进农业科技新品种在各基地示范,并选择优良品种推广。为保证各基地技术环节落实到位,农广校应抽调技术骨干,专门负责基地的技术指导、项目落实等工作,同时聘请高校专家来基地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的教学科研活动,以带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示范推广;通过专家建立教学科研基地过程中的直接培训,带动市、县农广校教师及县、乡农技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时,组织本地专家学者参加培训活动,并对骨干农民进行生态农业、蔬菜、果树、食用菌等高新技术培训,从而促进农民科技带头人队伍的形成。
  进入新世纪以来,河北省承德市农广校利用与高校联合办学的优势,以其为科技成果的资源库和农业科技建设项目的“龙头”,先后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引进23个新品种在市、县建立示范基地实验、示范。为保证各基地技术环节落实到位,学校抽调6名技术骨干,专门负责基地的技术指导、项目落实等工作;同时引进中科院生态氨基酸矿质肥和液态肥在多点、多种植物试验示范,又实施山枣嫁接大枣工程,都取得了明显效果。并先后20多次聘请中国农大园艺专家来承德市及其区县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的教学科研活动,由此带动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在承德市的示范推广;通过专家建立教学科研基地过程中的直接培训,促进了农民科技带头人队伍的形成,围绕项目累计培训骨干农民6000多人次。
  二、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大培训工程,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组织参与实施“农业科技广播电视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加速农业科技传播和人才培养,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承德市农广校围绕产业发展,开展“四新两高”农民科技大培训活动,特聘掌握农业高新技术及其科研成果的中国农大专家深入乡村,开展以新世纪、新阶段、新农民、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起点、高效益技术培训活动,先后培养农民5000多人;加大“农村大喇叭科技广播工程”实施力度,先后建立广播站82个,购置、录制、调拨农业科技录音磁带4280余盒分送到各县分校,各广播站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民需求播放。
  三、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架起城乡沟通的桥梁
  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然后输送到大城市就业,每年每人可为家乡带来3~4万余元的收入。自2004年以来,承德市农广校本着“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谋利”的宗旨,探索出了“以提高技能为手段,以就业安置为吸引,以转产增收为目的”的农民进城务工技能培训之路,形成了集培训、输出为一体的教育模式。先后开办了计算机网络工程、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等专业,招收农村初高中毕业生5400多人,经过2~3年的中专脱产技能培训,输送北京、天津、青岛等大城市就业发展。
  四、开展“送教下乡”工程,为农村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把中专学历教育办到农民家门口,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自2009年以来,承德市农广校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委组织部、省农工办、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精神,围绕承德市“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需求,让农村的基层党员干部、种植专业户、复转军人和返乡的农民工接受正规的中等职业教育,掌握生产经营技术。3年来,全市累计招生3500人,有2600多名学员已经过3~5年的学习,成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为承德市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五、实施“阳光工程”,培养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
  自2004年以来,承德市农广校开始承担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先后完成国家下达的培训任务12110人,学校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和农业相关项目,进村办班,培训专业农民。培训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开展培训,注重培训效果,为新农村培养了一大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
  六、实施农民素质提高工程,开展多层次、多专业、多规格的学历教育
  建设新农村,必须要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农广校的主要职责是面向“农村、农业、农民”开展农业基础知识及实用技术培训。3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农广校确立了“以中专学历教育为主,向两头延伸,大力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实现了既有“绿色证书”教育和短期培训,又有学历教育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办学的新格局,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不离乡,不离土,懂管理的“土专家”、“土状元”。
  在今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广校要发挥自身开展农民教育的优势,把触角真正延伸到农村,为农业一线培养人才。主要做法是利用与高校联合办学的优势,借用高校的智力资源,开展大专函授、专升本科,自考专本科等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高素质的管理者。同时由组织部门牵头,依托有关农业院校开展专本科教育,将现任的村级干部培养成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有一定管理能力和专业特长的管理者。承德市农广校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开展了大专专业证书、大专函授、大专二学历、专、本科等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先后招收本专科学历生2万多人;与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功合作举办了经济管理、社会法律与社会控制、农村区域经济与发展、数字城市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班,招收学员2000多人,为承德市农业、农村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管理人才。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工程造价管理需要遵循工程造价的特点与客观规律,同时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种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够与国际工程造价管理接轨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为基础,从而实现工程造价管理控
期刊
在中职学校里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把计算机的本身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起来,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眼下,一场以海洋为主题的“攻势”正在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迅速发起、轰轰烈烈.党政部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类涉海主体纷纷参与起来,为打赢这场硬仗助攻添力.
期刊
中西方治史观念均由来已久,但是由于中国数千年来君主专制主义的长期存在,使得史学家在撰史过程中往往受制于政治以及社会伦理的限制,而无法确保史学的独立性与客观性,刘知几
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领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但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
傣族作为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双版纳,这里的人们依水而居,并且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逐渐形成了不一样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独具特色的傣族文化.
让·雅克·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然而,让我对卢梭先生产生兴趣的不是这些耀眼的头衔,而是他那饱含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伟大与平凡,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