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5 Lu Ban and the saw教学设计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介】
  我校开展“思维发展型课堂”教学探索已有几年的时间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我们课堂鲜明的特色。本教学设计将以牛津英语(深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Unit 5 Crafts, Module 2 Work and play为例,探索思维工具与小学英语学科教学的融合方法。
  【前期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的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复习小学阶段前面学习过的语法知识展开。本单元为牛津英语(深圳版)6B Module 2 Work and play的第二个单元。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积累了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词汇,如:art,paint,oil等,也已基本具备了运用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和一般过去式进行对话、交际的能力,能运用以上时态表达跟Crafts有关的活动经历。本节课通过对课文原文Lu Ban and the saw的学习以及对Lu Ban and the umbrella 拓展篇章的了解。运用听,说,读,复述,欣赏等步骤逐步深入解决课文重难点。学生们成功进入到民俗博物馆参观匠人及其制作,进一步理解工匠精神和含义。
  二、学习者分析
  六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们能围绕熟悉的话题,在课堂交际情境中听懂对话,具备初步阅读中长语篇并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思辨能力开始起步,能从模仿表达向体验表达过渡,初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能交际对话、自主创编,具有一定水平的写作能力。
  学生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与手工艺品相关的主题词汇,具备运用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来描述事物、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学生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拓展话题,并阐述话题。值得一提的是,民俗文化校本课程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大部分学生对民俗类的手工艺品了解甚多,但是对这一话题的相关背景知识积累不够,所以教师的设计要能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手工艺品及手工艺人的知识框架,并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1)能够在语境中运用There was/were…?来描述存在的事情。 (2)能根据思维导图复述出故事文本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形容词副词的区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在情境中学习新的词句:craftsman,carpenter,inventor;
  2.能在语境中熟练地使用过去式,副词的用法;能在语境中正确地运用来There was/were…进行描述 。
  3.读懂关于锯子发明的短文,能借助重点词掌握文本故事中主要内容并做到复述。
  技能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协作能力、表达能力。
  2.通过绘制简单的思维模式图,提高的思维和语言综合能力。
  思维目标:
  1.借助桥形图对各种传统技艺进行分析,发展学生类比能力。
  2.在因素分析法指引下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文本知识,发展学生提取信息和归纳知识能力。
  3.借助概念图帮助学生理解锯齿,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唤醒记忆,引入新课
  1. 师:Hello! We’re Challenge Members. Nice to see you again! We’re bringing you tasks today. If you are able to finish the tasks, then you can go into the magic museum and enjoy it.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try? What tools do we need when you make a craft? How many kinds of crafts do you know? (参考图示如图1)
  (生:回答crafts的工具和种类,如: Crafts from the ancient times,Crafts from nowadays,Traditional crafts…)
  2.师:What does the leaf look like?
  【设计意图】
  1.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回顾相关知识。
  2. 在比较中发现差异,不同的树叶可以设计出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用处,让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激情,引入新课。
  二、运用思维工具指引,合作学习解决重难点
  1.整体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完成老师要解决的问题。
  A:What did Lu Ban find on the leaf?
  B: What did Lu Ban think of?
  C: Why did Lu Ban want to make a tool with teeth like these?
  (生:个人先阅读教材,找出文章中的答案。)
  A:He found many sharp teeth on the leaf.
  B: He thought of making a tool with teeth like these.
  C: Because he wanted to cut things with it easily.
  【設计意图】
  借助教材中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图文转化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能力及思辨能力。
  2.解决文本中的语法难点   师:出示文中easily单词What’s the meaning of easily?Is it an adjective or adverb?Can you write some in the sheet?(如图2)
  (生:小组思考和讨论后,根据已有的双气泡图填入单词,展示思维结果)
  3. 根据气泡图的单词规律,完成形容词和副词在句子中的练习。
  师:What rules do you find?
  (生:形容词在名词前面,副词在动词后面,一般副词是在形容词后面加ly,也有的单词既是形容词也是副词。限时抢答,要求表达规范准确)
  e.g. She is a _______ (happy/happily) girl. She plays the ball _____(happy/happily) .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驱动,借助双气泡图对形容词和副词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关注差异性的同时寻找共性或相似性,从而理解、领悟单词语法的规律,也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分工合作做好铺垫。
  采用小组抢答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理解There be…句型的一般过去形式。
  师:展示课文句子,通过例句,强调总结出关键词,让学生练习was/were;
  (生:先找出每个练习题的关键词,再去回答,这样学生能较好回答理解。)
  师:给出不同图片让学生填空,补充深入练习后再次学习课文。
  (生:打开书完成书本上P31,对故事,总结并回答。)
  【设计意图】
  在解决抽象问题时,培养学生“典例材料→练习→建模→整体认识”的有序思维的习惯,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抽象知识就这样被具体化了。
  4.回归文本,借助思维导图构建文本进行retell。
  师: 展示视频,通过看视频跟读课文,再次总体理解课文。
  (生:根据课文内容先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然后小组内相互讨论、补充;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思维导图;最后小组根据思维导图复述所学内容。)(如图3)
  由于这部分的内容有一定的综合性,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出现部分语法错误,所以教师要在学生讨论或发言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误区,针对共性问题和典型错误,及时点拨。
  【设计意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虽然对文章有了一定了解,但大多是零碎的。鲁班的手是如何被叶型锯齿割破的,他是如何观察树叶的,利用因素分析法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学生把想到的各种理由写出来。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梳理,构建有机联系的体系,为下一步的知识迁移做更充分的准备。
  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同伴间在讨论、互助和相互启发中,各种观点不断碰撞、重组,学生对文本知识将得到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不仅培养了团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三、拓展延伸学习,强化知识迁移
  1.文本拓展,深入了解鲁班。
  师:视频播放鲁班的其他发明,学习拓展文章Lu Ban and the umbrella,运用桥型图展示鲁班的发明关系。
  (生:小组思考和讨论鲁班的发明间有什么关系leaf和saw,pavilion和umbrella。)
  【设计意图】通过鲁班发明的锯子,伞,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小组间讨论已知的发明以及其来自什么,让学生找出上下两个事物之间的联系。
  2. 知识拓展,世界重大发明。
  师:展示世界各地的发明家以及工艺匠人,欣赏工艺图片以及发明家的制造发明。
  (生:通过树叶,亭子发明了锯子,伞,小组用桥型图展示仿生发明。如图4)
  【设计意图】
  通过鲁班发明的图片展示,对其他发明进行讨论,找到他们间的联系点。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简短地回顾了第一课的主要内容后,设置了Challenge Members与学生一起参观民俗工匠博物馆的情境。这个情境继第一节学习了民俗知识后,符合学生的认知,学生容易接受,并且参与度很高。在呈现新知的时候,使用完成三个任务帮助Challenge Members进入博物馆参观的方法,每一个任务配有重点词句。通过几次的听读,巩固课文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学生最终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完成关于课文的思维导图并进行复述。在最后一个任务中,通过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创造发明及在生活中的运用,学生们很有兴趣。在小结阶段比较有特色的是通过学生们参观民俗工匠博物馆,了解工匠精神。本课我重点借思维图,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简单化、碎片知識系统化,实现教学的高效性。由于时间有限,本节课也有几个需要改进的地方:
  1.学生的合作可以再增加,深入些;
  2.课文的拓展部分可以让学生讨论的更多些。
  【作者简介】文芳,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鼎太小学。
其他文献
一、自然拼读法的概念  自然拼读法又称“Phonics”, 它不仅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孩子学习英语读音与拼字,增进阅读能力与理解力的教学法,更是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初学者学习发音规则与拼读技巧的教学方法。  二、自然拼读法的价值  自然拼读法是通过学习44个音素来进行英语的朗诵与拼写,而国际音标则是通过学习48个音素来进行英语的学习。在数量上自然拼读法就已经占据了优势,国际音标音素一般情况下是小
【摘要】微格教学是现代培训教师专业基本教学技能的一种先进方法,当前的教育背景不仅要求師范生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教学技能,还要在教学实训中学会反思。该文分析在微格教学的指导下,师范生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反思型英语教师。  【关键词】微格教学;师范生;反思型教师  一、引言  微格教学作为训练师范生基本教学技能的先进方法之一,它不但有利于教学理念的创新与完善,而且有利于教学理论和研究的科学化。随着新课程改
【摘要】大学英语的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其教学效果。活跃的课堂氛围,互动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当前的大学英语互动课堂的讲授方式还不完善,本文结合实际教学实践,分析互动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互动课堂;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赵元,陕西中医药大学。  【基金项目】陕西中医药大学精品示范课《大学英语》相关研究成果。  目前
【摘要】在小学英语中,英语阅读的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小学英语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英语绘本的使用关系到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阶段。在英语绘本的选择上,教师应当有一定的取舍能力,采用一定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绘本;小学阶段;阅读兴趣  【作者简介】董青,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成大实验小学校。  在小学英语教学
【摘要】“互联网 ”时代的来临给高职英语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必然性,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案,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确保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踊跃参与。本文将对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意义加以探析,并提出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有效路径,希望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大幅度提升高职英语教学质量,从而为学生英语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 ”;
【摘要】英语听力部分是学生进行英语学习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它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于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英语学习总体成绩,对高中学生的英语教学来讲,英语成绩高显得更为重要,因为高中的学生面对的是人生的第一次转折——高考。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提高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教学力度,采取有效的训练策略帮助学生在听力部分的训练得到提高。本文主要是针对高中英语教师实施听力
【摘要】社会经济和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互联网 模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业,尤其是高等教育,在互联网 模式的深刻影响下,教育理念、教育机制和模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大学英语学科在这一趋势下也发展出许多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向和途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较之传统模式有了明显提升,但也面新着的问题和挑战。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方式转型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相应学习和改变,迎接新的挑战。  【关键
【摘要】兴趣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兴趣的激发,不是游离于教学过程,而是伴随着教学过程始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学中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学习英语的动力.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兴趣;环境;情景;作业评语  【作者简介】祖恩凤,巢湖市城北小学。  一、环境  所谓英语学习环境是指学生眼睛
【摘要】本文以模因论为主要的理论依据,针对某大学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展开了研究。以得出结论更好地将模因论教学概念运用到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熟读、熟记以及背诵将所学知识巩固为自身知识,提升英语写作及综合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英语背诵;模因论  【作者简介】华文斌(1979.10-),男,汉族,江西人,硕士研究生,湖北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语言教学法。  【基金项目】从模因
【摘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良好行为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决定人生德操高下、品性优劣的特殊阶段。因此,德育在整个中学教育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思想品德课教育以外,还要在其他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本文从用心准备,在备课中挖掘教材里的德育要素;精心组织,在课堂中渗透德育内容;丰富活动,在课外拓展性课程中注入德育;注重互动,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渗透德育四方面来阐述在英语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